很高兴能够回答这个问题,在具体回答之前我们有必要先来了解一下兴趣的概念。
兴趣指兴致,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心理学家认为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它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
——百度百科
从兴趣的概念很容易得出这样的结论:兴趣产生的先决条件是与该事物或活动有连接。无论是现实生活中、报纸上、网络上,亦或其他途径,没有接触就谈不上想去了解、喜欢和产生兴趣。孩子兴趣的产生也是如此。
那为什么孩子的兴趣会不同呢?
每个人的兴趣爱好都不完全相同,为什么会是这样呢,主要受制于先天因素和后天影响。
1、先天因素
孩子出生时并不是一张白纸。当精子与卵子结合的那一刻,就带着各自的密码,即我们所说的基因,孩子在母体时,母亲的身体状态和情绪会影响胎儿的生理、心理的发育,孩子出生时是否顺利也会影响孩子的身心。这些共同导致了孩子出生时先天气质不同,即性格不同。
孩子还在襁袍时,好动还是喜静、睡眠需求多还是少、哭闹声大还是小......婴儿的个体差异,都显示着他们的性格差异。
性格与兴趣关系密切。一般来说,好动的孩子喜欢运动类活动,而喜静的孩子喜欢棋类等安静的活动,睡眠需求少的孩子精力充沛,而睡眠需求多的孩子精力相对较差,同样是好动的孩子,睡眠需求少和多,会影响孩子喜欢体力消耗大的活动还是消耗小的活动。不同的组合,影响首孩子的兴趣。
2、后天环境
孩子的兴趣,除了先天因素,受后天环境影响也很大。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1)父母的影响
孩子是通过模仿来学习的,父母很自然地成为孩子最初的模仿对象,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孩子,当然包括兴趣爱好。
生活中,我们很容易发现,妈妈给孩子唱儿歌,孩子也会跟着学唱,妈妈喜欢花花草草,给花浇水,孩子也会去给花浇水,爸爸喜欢看足球比赛,孩子也会跟着看,爸爸喜欢看书,孩子也会跟着看书。成年时,孩子的兴趣爱好,几乎都可以从童年时父母的兴趣上找到影子。
当父母一方有不正当的兴趣爱好,如酗酒、赌博等,孩子出现类似行为的可能性将比其他孩子大得多。
(2)同伴的影响
孩子长到2、3岁,有了社交的需要,同伴对他们的影响开始显现,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增加,到青春期时增至最大。
最初的时候,同伴要去做什么,就想跟着一起去,与兴趣无关,实质就是要玩伴,一起玩。到青春期,同伴的衣着、读什么书、课外做什么等等,都深深影响着孩子,可以说青春期的孩子摆脱父母的束缚,追求自我意识,同伴认同,到达了顶峰。
此时,孩子结交到喜欢看书,上进的同伴,那么可能也会爱好学习,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孩子结交到喜欢打篮球的同伴,可能他也会去打篮球,从而爱上了打篮球。
当然,凡事有利也有弊,如果孩子结交了一些行为不端、不求上进的同伴,就可能出现打游戏上瘾、读书兴趣降低、其他活动兴趣降低等影响兴趣正常发展发展的现象。
怎么培养孩子的兴趣?
孩子的兴趣培养,离不开父母。无论是孩子的兴趣发掘、选择、坚持,都需要父母的参与和培育。
1、兴趣不等同于才艺,生活细节中培养兴趣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很多父母把培养兴趣等于上兴趣班,学习才艺,但其实兴趣的范围远超出才艺,一个人可以没有才艺,但一定有兴趣。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人对任何事情都没有兴趣,都没有喜好,那不就是没有任何思想了吗,思想是人与其他动物的主要区别之一。
更新了观念,我们就开拓了思路,把生活中的每个细节作为培养孩子兴趣的工具。以我家孩子为例,当他第一次提出要帮我摘菜的时候,我知道他自我意识萌芽了,于是后来每次摘菜,我就邀请他参与,逐渐告诉他菜的叶、茎、根等这些植物基本常识,他出门看到其他植物,也会一本正经的说哪是植物的叶、茎、根,对植物表现出深厚的兴趣,那我们就利用各种生活里的机会,教他植物的知识。
日常生活中的锅、碗、瓢、盆都可以成为培养孩子兴趣的工具,只要我们细心一点,多思考一点,多做一点。
2、抓住孩子发问机会,发掘孩子的兴趣
孩子对这个世界有着天然的好奇心,有人称他们为“十万个为什么”,在这个阶段,父母就要抓住机会,重视他们的每一个问题,第一时间回答或者带着他探讨,回答不了问题可以说要再想想,后面回复,千万不要说“你真烦”、“你怎么这么多问题”这类打击孩子的话。
孩子问得越多,思考就越多,孩子智商发育会更好。孩子问得越多的问题,就是他们越关注的问题,越感兴趣的问题,从中很容易发现孩子的兴趣倾向。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对任何事情都表现出长久的兴趣,那么孩子真正的兴趣,就需要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去观察,去发掘,去培育,孩子的提问就是发掘的捷径。
有些父母说,已经错过了孩子发问关键期,孩子现在什么都不问了,这种情况下,就需要父母学习一些提问的技巧,适当参与孩子的活动,避免引起孩子反感,引导孩子继续探索。
3、赋予孩子选择权,为孩子兴趣发展添动力
有些父母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希望孩子也有类似的兴趣爱好,还有些父母认为某项兴趣爱好更有利于孩子将来的发展,希望孩子往这方面发展,这些都是很正常的想法。父母可以把孩子往这些兴趣爱好方面引导,但一定要把最终的选择权交给孩子,因为任何兴趣爱好要长期能坚持下来,最终还是孩子能从中获得乐趣,得到孩子的认可。
亲子关系出现问题是孩子所有问题的根源,如果一个孩子学什么都不能持续,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那一定是亲子关系出了问题,而赋予孩子选择权,是将孩子作为独立的个体来看待,这是和谐亲子关系的基础。
所以,父母应该将孩子的兴趣发展的选择权交给孩子,孩子为自己的爱好负责,为自己努力,将更有动力。
4、父母支持和鼓励,孩子兴趣发展的秘密
孩子的发育特点,对自我的认识过程决定了孩子的兴趣发展,不可能总是顺利,没有波折的。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出现退缩、急躁等负面情绪都是很正常的。父母要善于发现孩子情绪背后的原因,是真的不喜欢,或是累了,需要调整,还是到了瓶颈期,给予不同的支持和鼓励。
有人说,让孩子对某项事物保持持续兴趣的最好方式是父母参与到孩子的兴趣活动中,父母能与孩子同频互动,成为孩子兴趣发展道路上的同伴,相互支持,相互鼓励,共同成长。
以上是我对“孩子的兴趣是如何产生的?如何培养孩子的兴趣?”问题的回复,希望对你有帮助。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