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新闻 > 正文

如何培养低年段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是一种从书面言语中获取意义的心理过程,此过程的核心是理解阅读材料的意义,如果一个学生在阅读与他能力水平相当的书面材料时,不能获取意义,或其阅读成绩明显低于他自己的能力水平,则他就被认为是一个阅读障碍者。《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也就是说我国语文课程改革,把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提到了重要的位置,而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就在于阅读,小学是阅读的黄金时期,小学低段更是阅读的启蒙阶段。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从低段入手,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这样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那么,怎样培养低段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一、通过提高低年级学生阅读的兴趣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阅读是搜索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它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学生尽快进入阅读的角色中,掌握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的质量,是现在教改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在教学的实践中,我认为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指导学生熟读背诵和启发想象是提高阅读质量的关键所在。
(一)兴趣是使学生积极阅读的前提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就像一块磁铁不断吸引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因此,要想真正提高学生阅读的质量,首先应该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引起学生主动阅读的愿望。
1.兴趣来源于对成功的体验
适时的鼓励、表扬、赞许以及体验成功的喜悦,可以使人们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就是产生兴趣的源泉。由于一年级的学生识字量少,借助拼音进行阅读,速度慢,而无法及时体验到阅读给人们带来的喜悦,造成他们只愿听、不愿读的现状,影响对阅读的兴趣。首先我们可以为孩子选择恰当的书。不要选择太难的书,特别是用作阅读训练的书。确保书中至少有90%的字词他都可以轻松地识得。如果阅读过程中为了搞清楚字词的意思而多次停顿,他就很难集中注意力去了解故事整体的意思。阅读后加上适时的鼓励评价,让学生及时体验到阅读的成就感、喜悦感,从而调动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2.使学生充分展现内心世界,引起学生内心深处的共鸣是产生兴趣的根本
学生的内心世界是丰富的,对任何事物都充满了好奇,他们渴望能尽情抒发内心的感触,能够使自己的情感得以宣泄。特别是那些适合学生年龄特点、语言浅显、内容生动活泼、贴近学生生活、展现学生情感世界的儿歌、故事、童话,他们都显出极大的兴趣,所以我们在教学中我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想学生所想、乐学生所乐,利用教材的特点和教师自身的感染力,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及先进的教学设备,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如新教材《影子》一课,它以简洁、生动、形象的语言揭示了影子和人形影不离的特点,教师可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读读有趣的语句,体验语言文字的幽默与俏皮,说一说影子的特点,在灯光和阳光下,看看自己的影子,使学生感同身受,产生对儿歌的兴趣,主动去阅读儿歌,体验儿歌给自己带来的快乐,使学生尽快进入阅读的角色之中。
3、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来提高阅读兴趣,例如新教材《美丽的小路》一课,通过鸭先生、兔姑娘、鹿先生之间的对话并加上动作的表演,孩子们演得深情并茂,我认为自然对课文的理解就不成问题了。
4、与孩子聊聊正在读的故事:这种口头交流可以帮助孩子记忆,也可以帮助他去思考。在阅读之前、中间和之后,都可以问一问、聊一聊。比如说:
·阅读前:“这故事的什么地方让你感兴趣?什么地方让你觉得没意思?” ……
·阅读中:“现在到底发生了什么?它跟你先前预想的一样吗?后面会发生什么?” ……阅读后:“你能不能大概说说这故事的内容?你喜欢它吗?喜欢什么地方?……
(二)熟读、背诵是提高阅读质量的基础
1.熟读
读书,只有读到心里,方能领悟。要想从文本中获取准确的意思,需要平稳而快捷的阅读——也就是一种流畅的阅读。大概在2年级左右,孩子的阅读应该达到一定的速度。反复阅读熟悉、简单的读物,可以培养孩子快速解析词汇的能力,他的阅读会变得更加流畅。一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几乎没有任何朗读的经验,要想使学生读到心里,教师必须手把手地教。教师可采取范读、学生读、分组读、男生读、女生读等多种方式练习朗读,让学生掌握朗读技巧、培养语感,达到熟读的目的,并通过动作表情来理解“焦急不安”。在这里,教师的范读应当将所读的语句变成富有穿透力的语言,在学生的大脑中激起反响,留下痕迹,从而领悟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意思。
2.背诵
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其中包括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培养学生的语感。背诵就是提高阅读能力,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有效途径。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注意激励学生自觉背诵的愿望,指导背诵的方法,可在游戏中背,在表演中背,举行“朗读比赛”、“我是小小朗诵家”等多种活动,为学生创设一个课上读、课下背、校内读、校外背,在读中笑、笑中读的氛围,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丰富语言词汇,培养语感。如在教《四季》一课时,我引导学生边表演边背诵,在背“小草发芽”“谷穗弯弯”“雪人大肚子一挺”时加上合适的动作,不仅使学生理解了词语、句子的含义,而且使学生深刻感受到了祖国的语言美。
(三)启发想象是提高阅读的有利保障
课程标准对一年级的阅读有明确的要求,让学生去展开想象的翅膀,去获得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美。学生可以借助于想象,把课文内容从头脑中再现出来,所以在阅读中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是相当重要的。
1.在“看”中启发学生想象
丰富表象是创造想象的必要条件,我们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感知材料,如实物、图片、动画等,让学生学会观察,为想象积累丰富的素材。如教《比尾巴》一课,为学生提供各种小动物尾巴的图片,使其观察各种动物尾巴的不同,丰富学生的表象。教《小小的船》时,我利用课件让学生观看小女孩坐在弯弯的月亮上,遥望夜空的情景,发挥想象,理解弯弯的月儿像小船一样,两头尖尖的。并想象自己也能坐在月亮上看到夜空中闪闪的星星和蓝蓝的天空,在头脑中展现一幅美丽的画卷,并用绘声绘色的朗读传情达意,加深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2.在“听”中启发想象
听优美的文章、动听的故事、美妙的音乐,头脑中联想人物景物的形象,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能加深对作品的感受。教《小小竹排画中游》一课时,我让学生闭上眼睛听配乐朗诵,边听边想象江南鱼米丰收、小竹排在画中游的情景,加深对儿歌的理解。
3.在“读”中启发想象
朗读也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它可以将内心的理解外化,并起到对文章的升华作用。在教《四季》一课时,通过师生间创造性的朗读,让我们“看”到了春季万物复苏、夏季植物茂盛、秋季硕果累累、冬季雪花飘飘等的美丽景象。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通过活泼俏皮的语言,再现了四个季节的特征。通过朗读,画面,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物。
二、通过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想象能力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想象是一个人智力活动的翅膀,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学生通过想象可以把抽象的语言文字、静止的图画所描绘的生动情景和形象通过大脑加工改造,形成生动的图象,让学生在语言中想象画面,在想象的画面中感悟语言。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能使他们更好地掌握词句,理解课文,提高阅读能力。同时,促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等思维能力的发展。
(一)利用插图,诱发想象
人对事物的认识总是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低年级学生对事物只是获得简单的具体直观的认识。他们需要借助想象来识记各种事物,丰富自己的知识。他们可以从静止的景物想象出大自然季节的变化,从图画人物的外貌、穿着想象出人物的身份,从人物动作、神态想象出人物性格和内心活动。低年级课文图文并茂,一幅幅彩图形象逼真,富有想象性。如看图学词学句《春天》有一幅彩图,描绘了春天冰雪融化,小草绿了,花儿开了的自然现象。在指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时,要启发学生根据画面进行想象:“春姑娘对冰雪、小草、花儿说了什么话,使它们都醒来了?”学生纷纷展开想象:“冰雪、冰雪,快醒醒,春天来了!”“小草、小草,醒一醒,春天到了!”“花儿、花儿,快开吧,春天已经到了!”这样,借助图画启发想象,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二)创设情境,引导想象
想象力的培养始于“引情”,转而“入境”。阅读时,环境、气氛、心境的不同,对课文的感受理解程度也不一样。在阅读教学中,充分运用电教手段创设情境,能使学生更好地发挥想象去理解课文。如《小小的船》一课,学生看了活动投影片后,对美丽的星夜会产生一种向往的情感,这时,放一首比较轻柔的曲子,使学生进入诗的情境,让他们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坐在弯弯的月亮上,月亮弯弯像小船,摇啊摇,这时引导学生想象:“你坐在弯弯的月亮上,在云朵里穿来穿去,你看到了什么?”学生畅谈,有的说:“我看到了蓝蓝的天上有许许多多的星星。”有的说:“我看到了人造卫星。”还有的说:“我和星星手拉手一块儿玩,玩得真高兴。”……学生的情感与课文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课文中的形象在学生头脑中活动起来,犹如身临其境。
(三)抓住词句,启发想象
词句是有概括力的,只有把词句的概念所代表的状态、具体事物在脑子里重现出来,使概括的东西变成具体形象的东西,才有可能触景生情、浮想联翩,才能对这个词有具体感受,产生语言形象感。阅读时,只有凭借想象才能走进课文所描述的世界,进入一个能闻到气味,能听到声音,能辨别色彩的世界。如《精彩的马戏》中第二段描写了猴子爬竿的精彩,阅读时,引导学生一边看图一边抓住“倒竖蜻蜓、打扮、瞅着、顽皮、哈哈大笑”等词句,想象猴子爬竿时的情景和场内的热烈气氛。这样学生阅读课文时就会像“看电影”一样,眼前出现活动的画面,课文中的文字不再是单调的符号,抽象的句子,而变成了学生心中充满生趣的形象。
(四)指导朗读,促进想象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朗读不仅伴随着认识活动,还伴随着情感活动,在朗读过程中,要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再造想象,并且结合自己的内心体验、生活经验进行创造性的想象。如教学《秋天》一文时,在学生观察了图,理解了课文之后,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一边读一边在脑中浮现课文所描绘的景象。再从读中想想课文哪些词句是描写画面的?哪些词句是画面上没有,作者想象出来的?这样,通过读学生加深了对“金子、伞、运动场、电报”这些词的理解,知道了它们是作者根据落叶想象出来的。然后让学生再有感情地读课文,让他们来到课文的画面中想象落叶还会落在哪些地方?谁看见了?把它当作什么?这样,学生有所想而读,在读中有所想象,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三、通过培养低年级学生探究性阅读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所谓探究性阅读,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研究探索的方式自主地阅读获取和运用的一种学习方式。在大力提倡改革学习方式的今天,我认为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探究性阅读的能力呢?
(一)在问题情境中萌发探究意识
探究性阅读从学生的“问”开始,是一种问题质疑式学习。探究的问题由老师或学生提出均可,但要逐步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应结合课文和现实生活创设一种开放性的、富有意义的、比较复杂的问题情境,在有启发的条件下帮助学生提出问题。有了问题,特别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在积极情感的驱动下自主地、能动地阅读,实现语文再创造。
(二)在主体实践中提高探究能力
传统的语文教学,强调老师对学生的引导。所谓“引导”,其实是教师走在前面,学生跟字后面。新课程倡导“探究”的学习方式,其实质是让学生在前面探和闯,让学生打头阵、去尝试、去发现。遇到确切的困难时,教师才在后面“指引”。两者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有着本质的区别。如二册第二单元学习课文《小山村》和《水乡》后,让学生带着第13页“金钥匙”读短文《野鸭回家》自己去发现,学生很快就能自悟——“我发现家乡原来都是一些低矮的平房,还有狭窄的小巷和一个池塘”;“我发现家乡现在有宽阔的马路、耸立的高楼大厦。工人湖旁是翠绿的草地,大人在草地上散步,小孩在草地上玩耍。”“我发现家乡变化真大呀!我想象野鸭住进新房也许把他们的朋友请来,开一个热闹的欢庆会”。学生这样的自主探究,不仅读懂了课文,而且灵活组织、变换了课文语言,同时也提高了认识水平。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解决问题的策略:“你认为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字获取知识的途径上,学生提出了阅读课本、查阅课外书、上网、看影视等方法;在阅读课文的方法上,学生提出了边读边想像、抓住中心句读、图文对照读、小组合作读等方式。在学生充分自学后,教师通过“我怎样知道你们已经读懂了?”这一问题引导学生交流,有的回答问题的答案,有的谈自己的感受,有的有感情地朗读,有的让老师播放录象自己介绍月亮湾,通过多种形式表现自主探究的成果。课后,学生继续通过上网等其他方式探究月亮湾的相关知识。学生始终处于主题实践的学习状态,在自主实践中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育网有什么游戏可以玩?

如何培养低年段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如何让一个不好好学习的初中生开窍?

相关文章:

怎么对学英语产生兴趣呢?

怎样培养宝宝学英语的兴趣

怎么能培养对英语的兴趣呢

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英语的习惯

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好处是什么呢?

学前儿童创造力培养的意义

英语怎么对它培养出兴趣

如何培养小学生写作兴趣浅谈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