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似乎比西方人更加重视对自己孩子的教育。但就我所知西方人也是很重视的只不过方式方法不同罢了。中国人的书店里有各种各样的书供孩子们补习之用。西方人也有这样的书。但西方人的书和中国人的书有一点是明显不同的:在每一本为孩子准备的书的前言里都有一段写给孩子父母、老师的话。其中一节是这样写的:
Be positive
Do not be too critical of your child’s attempts — particularly before she or he becomes used to the kinds of questions in the book. Positive reinforcement — with judicious and understanding criticisms — will always be of greater benefit than any negative reactions.
中文的大意是:对孩子一定要正面的引导。千万不要对孩子过分的吹毛求疵。明知的、善解人意的正面批评引导,总是比负面的批评(negative reactions)有更加好的效果。在英文里,negative reactions 这个词组表面上是中性词而实际上是非常贬意的骂人话——在中文里类似于:恶狠狠的、对人不友善的、恨铁不成钢的、吹毛求疵的等等。
西方人把这一段话不厌其烦的写在前言里,是有其深意的。从表面上看华裔的学生在西方的学校里平均的考试成绩远远高于当地人,而从实际的效果看好像不是如此:在同等比例的读书人中,华裔知识精英的相对比率仍然远远不如西方人。西方人的教育思想是什么?上面的那段话就是例子之一。西方人对自己的孩子是平等、自由的爱,是尊重人性、正面鼓励的爱。而中国人对孩子是恨铁不成钢的、恶狠狠的爱。西方人把自己的孩子当成一个和自己有平等权利的人,中国人把孩子当成私有财产任意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塑造。西方人的天才仍然是天才、蠢材就让他们是蠢材并且仍然把他们当成可以尊重的人看待。而中国人可以把蠢材硬弄成人才、而把天才逼成白痴和疯子。中国的父母对孩子大打出手、当面大骂自己的孩子愚蠢、白痴的数不胜数。而在西方,如果你这样做可能早就被抓到警察局去了。
中国人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是把自己想像成世界上最有爱心的人,并且同时以真理在手、居高临下的救世主姿态来对待自己的孩子的。他们会语重心长的对孩子说:你看看我是多么的爱你呀?我省吃俭用、我当牛做马、我……一切都是为你好。很多的孩子们被他们的救世主感动得热泪盈眶——怀着感恩之心忍气吞声的任凭他们施展爱心。孩子们终于在救世主爱心的误导之下丧失了自由的天性、主见和天然的创造力——成了一个实实在在的傻瓜。
如果你说中国的父母没有爱心,他们不仅仅会喊冤叫屈、还会说你的神经有问题。中国的父母反省过自己吗?可能有吧但是肯定很少。他们认为我是父母,我就天生的有批评、打骂自己的孩子的权利,并且凭天地良心我是出于爱,我是为他们好。如果我们冒昧的也去批评一下这样的父母,他们基本上是不会接受你的意见的。你批评我?你没有这个资格。我是孩子的父母,我批评、打骂孩子是我的权利你管得着嘛?我有错?我有没有错重要吗?我的责任是批评我的孩子、我想怎么批评就怎么批评谁让我正好是孩子的父母啦?问题是,做父母的爱心往往是自认为的。其次,批评的目的是让孩子更好的成长。如果一相情愿,其目的是不能达到的。
如果咱们中国的批评家们也能从东西方如何教育孩子这方面受到一些启发,吸取西方人的教育思想把批评的对象当成一个平等的人看,或许会大有益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