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三年级孩子自主阅读能力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内涵,受到艺术熏陶,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智力,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如何如何提高一年级孩子的朗读水平呢?
一、朗读习惯的培养
好的习惯可以让学生受用一生,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更要注重习惯的培养。朗读习惯包括:1、正确的坐姿:身直、头正、肩平、足平,两手将书拿起,呈45度角。正确的朗读姿势不但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和骨骼的发育,也可以使学生朗读过程中的发声吐气准确、畅达。2、读书时,要“三到”:眼到――看清楚字,口到――声音响亮地读,心到――边读边记忆文中的美词佳句,想象语言文字所描述的情景,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朗读教学应严格要求:读前,让学生摆好姿势;读时,教师加以督促;读后,及时评价,持之以恒,良好的朗读习惯才能形成。
二、朗读与看图结合
一年级的孩子对于图画是最敏感的,课文中如果配有图画,他们都愿意第一时间去看。一年级的课文一般都是图文并茂。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先看图,说说图上画的什么,然后图文对照读课文。 就这样由图像信息,转化为文字符号,这对理解课文内容是很有帮助的。这样安排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对读懂课文,理解字词句都是大有裨益的。&
三、朗读与思考结合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注意把读书与思考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多问为什么?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和感受。这样做使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还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独特感受。
三、朗读与说话结合
在平时的阅读学习中,只有让学生进行充分说话,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有目标的说话,学生才能更愿意去阅读。学习完一篇文章,可以让学生说说学习了课文有什么收获,从中知道了什么。如果说不上来就再阅读课文,多读几遍课文,充分理解课文,学生就会畅所欲言。在一年级教材里还有大量的诗歌和儿歌,像这样的课文要让生朗读成诵,背诵全文,好的还要有诗歌节奏的朗诵。在学习童话文章是要让学生进行复述课文,可以变换人物称谓,加上自己的理解,大体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教师对于重点段落,重点句子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在说话训练时一是要不能脱离了文章进行说话,二是要全体同学都要说话,不能有遗漏。
四、朗读与表演结合
小学一年级的课文大多是声情并茂的文章,用表演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使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突现 特点。如我在教学《乌鸦喝水》一课时,先要求学生图文对照仔细地读课文,读后让学生自找合作伙伴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看学生是否把课文内容读懂了。课堂上,学生扮演乌鸦,创设了一个宽松、自由、开放的学习空间,结果学生的表演令我非常满意,表演得淋漓尽致,活灵活现,维妙维肖。在这种毫无拘谨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敢想、敢说,从而能充分体验文中角色的内在情感。课堂活了!学生有了最深刻的体验,感悟语言文字不再枯燥,学习成了学生的乐事。一切都在“演”中生成、体验,在“读”中感悟、升华。
五、朗读与写话结合
写离不开读,读为写打基础。尽管是一年级,我觉得也要培养学生读写结合的良好习惯,一般很会说的孩子如果不在平时的阅读学习中加强写的训练,也很难写出优美的文章来。一年级的写话也是为中高年级习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一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只有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把朗读与听、说、读、写、思、画等有机结合,互相渗透,才会相得益彰。
【】【】【】
&&上篇文章:
&&下篇文章:
&&相 关 链 接
&&发 表 观 点
友情链接: |
| Google搜索
| 新浪 | 网易 | TOM | QQ.com |
技术支持:& 加载时间:秒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教委电话:(36
地址:福建省晋江市池店镇政府大院内宁静致远——孙丽英小学语文工作室
当前位置:&&
怎样提高孩子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呢?
上传: 魏文静 &&&&更新时间: 20:25:43
不管是小升初,还是平时语文考试,语文阅读理解都是小学生们容易失分的题目。怎样提高孩子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呢?以下谈几点阅读规则和技巧 (一)读材料
所谓&读材料&,就是要阅读试卷上的文字材料,粗读全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了解材料的基本大意,理清材料的层次和段落。在浏览全文,了解全文的概貌之后,应记住文章的要点,重要的结论以及一些关键性的人名、地点、定义和数字,不同的人名、地点可用铅笔在试卷上分别打上不同的记号,以便查找。
阅读理解试题的文字材料主要用来测试学生的阅读速度、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有的采用一个句子,有的采用一段文章或整篇文章。内容广泛,题材各异。以题目的难易程度分析,人们常常把它们分为表层理解和深层理解。所谓表层理解就是对文中的客观事实 的感知和记忆;所谓深层理解是根据文中的客观事实, 在认真思考后进行逻辑推理、总结或概括,得出结论。
通常阅读试卷上的文字材料,第一遍需要速读,首先要重点理解文章的体裁是记叙文还是说明文。答题时切忌文章都没完整的阅读过试卷上的文字材料,就匆匆忙忙地写答案。最好先把文章从头到尾通读一遍,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理解。其次要初步理清文章的思路。一般来讲,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话归根到底都是为阐明中心服务的,都归向文章的主旨。平时要学会为文章标段,归纳每段意思,归纳中心思想。它在要求概括段落大意一类的阅读理解的解题中,往往是行之有效的一个办法。
有的学生要用&顺读法&,就是先读短文后读题目,然后再读短文寻找正确答案。有的学生采用&倒读法&,就是先读题目(四个选项不读)后读短文, 最后寻找答案。我比较赞成&倒读法&,因为这种阅读方法 是带着问题阅读, 目的明确,容易集中,能及时抓住文中与解题关系密切的信息,从而节省了阅读 时间。&倒 读法&对表层理解的题目(提问时间、地点、原因等)效果最好,对深层理解的题目,要从短文的整体内容出发,进行概括和总结,分析所提供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
因此,解答这类题的中心步骤就是阅读,既要阅读短文,又要阅读题目。阅读时要注意阅读技巧,提高阅读效率。在做到以上几点的基础上,就可以对文章后面所给的问题,分别用&一次判断&、&逐个分析&以及 &排除法&等方式来进行判断解答了。 & (二)找原话
所谓&找原话&,就是要找到语文阅读理解上要求的关键字、词或句子所在段落,要求学生在阅读文字材料时有重点地圈下来,然后再来重点理解与分析。当然找原话的目的是为了弄清题意,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和范围。
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将要回答的问题放到阅读试卷上的文字材料中来,再去浏览所要回答的试题,经过初步的思考,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对短文进行理解,然后分析句子结构,确定该词的词性和在句子中的成分。同时利用句子提供的信息,这样我们可以从文章中或文字材料中直接的提取有效信息。有些试题它要求用文中原话来回答,我们就可以用文中的原话来作答,这时就可以&从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来回答问题。
如果它没有明确要求用文中的原话来作答,我们也可以&从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来回答问题。如若它指定必需要使用学生自己的话来回答的话,我们也可以让学生将文中的原话加以翻译,再换言之。力求挖掘原句子的隐含信息和深层含义。有些试题则需要结合全文内容,挖掘句子的隐含信息,经过缜密的思考,寻求完美的答案。
(三)看要求
所谓&看要求&,就是要求学生再审视语文阅读理解所要求回答的问题要求,关键的关键字、词或句子也要让学生用笔圈下来,作为扣题作答的要点,也是学生回答问题的可能的得分点。要做到细读文章的内容,机智从容答题。第二遍读文章要求考生带着问题细读全文。在进行语文阅读理解训练时一般要做到如下几点:
一要认准关键词句,把握其基本意义,认清它们在句子中的具体含义,根据上下文琢磨它们的升华意义,学生特别是要学会在阅读文字材料中发现有效信息,即是对回答阅读材料要求所的提问题的文字和内容。
二要排除生词的障碍,遇到生词要通过上下文,大胆地对阅读文字材料中的个别词义、语义和句义进行推测、推理和推断,还可以通过构词常识大胆猜测。
三是原文中有明显的准确答案,要善于利用阅读文字材料中的&原文&材料,果断作答。对于一般不影响句子或全文理解的生词,可以放过去,不必务求理解。遇到重要生词时,不要着急,也不要轻易放弃,我们可以采取根据上下文来猜词或根据构词法来猜词等方法来猜出这个词的大致意思。
解题时不要边看阅读理解的问题边从阅读理解的文中查找答案,因为用这种方法难以提高阅读理解的效果,尤其是对于深层理解阅读理解的文章。首先应浏览阅读理解的全文,了解阅读理解全文的概貌。看完后,应记住阅读理解文章的要点,阅读理解重要的结论以及阅读理解中的一些关键性的人名、 地点、定义和数字(不同的人名、地点可用铅笔在试卷上分别打上不同的记号,以便查找)。同时我们一定要掌握好阅读理解的解题速度,有效地控制阅读理解的考试时间,先易后难是阅读理解的考试时答题的一般方法。碰到阅读理解的难题时,千万不要钻牛角尖,耽误太多时间。一时做不出的阅读理解的题,要果断舍弃,以免影响解别的较有把握的阅读理解题。待全部阅读理解题解完 后,如有剩余时间再回来做放弃的阅读理解题。 (四)答问题
所谓&答问题&,就是要让学生在根据语文阅读理解问题的要求来回答相应的问题,回答问题力求做到以下诸点:1、不可不答;不答则无分。学生只有回答阅读材料要求所的提问题,才能得分。我们老师对学生进行语文阅读理解训练时,就必须向学生说明这一点,不可不答;不答则无分。2、不乱答;乱答也不得分。学生不联系语文阅读理解问题的要求来回答,我们称之为乱答题,乱答本质上是与学生不答题一样,没有成绩。我们在语文阅读理解训练中强调学生要答满线格,但并不是让学生在语文阅读理解训练题线格胡说和乱说,因为学生乱答也不得分。3、言之有据,持之有理。所谓&言之有据&就是要学生在阅读试卷上的文字材料上找原话,找依据,不能凭空瞎说。我向学生说语文阅读理解的答案也是人定的参考答案,我们的学生不要害怕,任何问题的回答都不可能与教师的参考答案一模一样。语文阅读理解得分的主动权在我们同学们手中,关键是在于你有没有&言之有据&地来作答。
所谓&持之有理&就是让学生根据问题能够说一个所以然来,能说一个道道来,或谓之&自圆其说&。只要学生言之有据,持之有理,就可以酌情得分了。同时学生要注意组织规范语言答题,认真书写。答案基本考虑成熟之后,还需要注意一下表述的语言。语言简洁明了,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重复罗嗦,不得要领,往往会出力不讨好。在答题之后,如果时间允许,要重读全文内容,充满信心地进行复查。所有答案全部做完后,携带阅读理解的成果回归原文,检查答题有无疏漏,研究其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对照各题目推测判断,确保无误。
语文阅读理解是最容易失分的地方,如果不在小学阶段想办法提高上来,步入初中以后,更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面对小升初的孩子来说,提高语文阅读理解能力更是当务之急。
评论:(未激活和未注册用户评论需审核后才能显示!如需回复,请留下联系方式!)
文明上网,理智发言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_教育_亲子中心_新浪网
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
阅读是终身教育的一种好方法。热爱阅读可以改变孩子的一切,使孩子受益终身。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目的,并不是要培养孩子成为早慧的天才,也不是要用读书识字充塞童年的快乐时光,而是充分开发孩子的潜能,让阅读成为孩子认知和交流的重要途径,成为童年快乐生活的一部分。
Q问:好的阅读习惯是好的学习习惯的一半。大多数家长们都希望孩子可以养成好的阅读习惯。家长们到底应该怎样培养孩子对阅读的兴趣呢?
真道理:
据说犹太人会在孩子小的时候,在书上粘上蜜,让孩子去舔,使孩子在最初感知书本的时候就感受到书是甜的。于是也就有了犹太人世代传言:书本是甜的。犹太人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最聪明的民族,也许和他们对于书籍的热爱是不无关系的。家长们培养孩子对阅读的兴趣可以参考下面的4点建议。
1.顺应孩子的心理特点,选好孩子“爱看”的第一批书,使孩子对书产生好感。孩子爱不爱看书,与父母的培养技巧很有关系。在孩子学习阅读的初期,父母一定要对提供给孩子的书刊进行精心的挑选,尽量给孩子提供一些印刷美观漂亮、内容丰富有趣、情节发展符合儿童想象和思维特点的图画书,如动物画册、彩图科。
2.不宜对孩子的阅读过程管得太死。好奇、好动、缺乏耐心和持久力是孩子普遍的心理特点。他们喜欢的阅读方式是一会儿翻翻这本,一会儿翻翻那本。对此,家长不必过多的去管他。通常,在这一阶段,只要是孩子愿意把一本书拿在手上津津有味地翻看,家长就应该感到心满意足了。因为,这类表现完全符合孩子的早期阅读心理,是孩子在阅读求知的道路上迈开重要一步的标志。
3.把阅读选择的权利交给孩子,尽可能为孩子提供轻松自由的阅读环境。阅读是一种求知行为,也是一种享受。因此,在孩子的选择过程中,家长除了需要对真正有害于孩子的书刊进行控制外,不应对孩子所读书刊的内容、类型和范围进行人为的约束和控制。通常,孩子所读书刊的内容范围越广越好。
4.亲子共读,为孩子树立良好的阅读榜样。有一种说法:哪怕家长不那么爱看书,哪怕手上只有一册说明书,也要佯装津津有味地投入阅读,为的是可以令孩子把这个图像印刻入他的脑海,直接给他最好的身教,以期望孩子对书产生好奇、深刻的热衷……在家里,父母应尽可能多地和孩子在一起看书,做孩子的阅读榜样。同时,还可经常与孩子在一起交流读书的方法和心得,鼓励孩子把书中的故事情节或具体内容复述出来,把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讲出来,然后大家一起分析、讨论。如果经常这样做,孩子的阅读兴趣就可能变得更加浓厚,同时孩子的阅读水平也将逐步提高。
Q问:书籍在人类知识的传递中起着巨大的作用。书籍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更是不可忽视。让孩子从小体味到读书的快乐,就能终生享受书籍带来的无穷乐趣。家长们应该如何培养幼儿的阅读习惯呢?
真道理:
幼儿阅读习惯的培养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家长们到底应该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呢?
1.创设良好的家庭读书条件。一个家庭有没有书,孩子是不是经常能接触到书,这与孩子是不是喜欢阅读有着很大的关系。如果条件允许,只要是对孩子阅读有益的书籍,先买好,放在孩子每日见到的地方。天长日久,孩子每天所见都是书,随意翻翻,慢慢就会对书籍产生兴趣。
2.家长要成为孩子读书的伙伴。身教重于言教,只有热爱读书的家长才能培养出爱读书的孩子。家长首先要喜爱阅读,懂得阅读的方法,了解书籍的内容,这样才能指导孩子阅读,用自己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带动孩子喜欢阅读。
3.调动孩子阅读兴趣。(1)悬念调动法。在读书时,留下悬念给孩子。听家长读了精彩的文章,却缺少结尾,悬而未决的情节催促孩子自己急切地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慢慢他会挣脱家长的扶持,自己自由地畅游于书海,寻求他的精神家园。(2)故事梗概法。家长先把故事的大意讲给学生听,引导孩子进行阅读。例如引导孩子阅读笛福著的《鲁滨逊漂流记》。事先,家长将故事的大致内容简单地向孩子介绍,孩子听了有趣,就会自己去阅读此书了。(3)电视辅助法。社会上流行的电视剧往往会对孩子的阅读造成相当大的影响,家长如能抓住机会,因势利导,趁机向孩子介绍相应的读物,孩子阅读的兴趣会比较大。例如中央电视台播出《水浒传》后,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对孩子们也产生了较大的冲击,他们常常讨论剧情的发展。针对这种现象,家长和孩子一起读《水浒》。谈谈一百零八将,孩子们边读边思,边读边议,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Q问:面对问题“您是怎样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呢?”,大多数中国父母的回答很可能是“我给孩子买了许多儿童读物”,而大部分美国家长的答案是“我每天花20分钟为孩子朗读”。中国父母在指导孩子阅读这件事上存在很多误区,家长们到底应该怎样指导孩子的阅读呢?
真道理:
家长们应该教给孩子基本阅读技能和方法:
1.基本的阅读技能、正确的阅读方法和策略能使孩子顺利地进行阅读,并从阅读的过程中体验到愉悦,从而产生再阅读的愿望。
2.基本的阅读技能包括翻书的动作:幼儿最初只会用手抓书,或一叠一叠地向后翻,不会用大拇指和食指夹住纸张翻书,因此,要教会幼儿阅读书籍时逐页地翻看。
3.按顺序阅读时,教会孩子3点:要教会幼儿认识图书的封面、内页、封底;让幼儿明白阅读一本书要从头到尾一页一页地看;要教会幼儿懂得遵守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按横排和竖排、版面的要求去阅读的规则。
同时,家长们还应该培养孩子阅读的策略。学习阅读方法和培养阅读策略可从以下3方面入手:
1.多次重复阅读同一内容,帮助幼儿理解所读的故事内容,指导孩子有效地理解故事。在达到一定的熟练之前,幼儿也喜欢说自己熟知的一些情节,认识书中的一些文字和图画故事。
2.帮助幼儿分析、比较、判断、质疑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对前后内容的变化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异同点,学习分辨好与坏、善与恶、美与丑等,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要求幼儿复述故事内容。可以原文复述,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后者能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概括能力,促进其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3.保证充裕的阅读时间。孩子的阅读经验是最好给他充裕的时间,同时避免讨论时间不能太长,以免遗忘,又丧失讨论此书的热情。
最后,家长们要尽早发现孩子的阅读困难,及时给予帮助。一般来说,出现了阅读困难,幼儿的阅读也就难以正常地进行下去,阅读习惯也难以养成。幼儿出现阅读困难有以下3种情况:
1.无法了解或使用书面语言的规则。
2.无法获得并使用理解策略来解读书面语言的含义。
3.阅读缺乏流畅性。
* 小 结 *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由此可见,古今中外的文人墨客、专家学者,都有一个相同的爱好――读书。一本好书足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而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将使其受益终身。读书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非常重要,它不仅使人知识广博、学富五车,更重要的是它能陶冶人的品德,使人的精神内涵更加丰富。从小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尤为重要。只有孩子通过自己读书获取知识,才能够使他的知识永不枯竭。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