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注重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孩子对数学没什么兴趣,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从生活中寻找数学。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在小学数学中尤为重要。学习小学数学不要总是局限于书本,其实很多知识都存在生活中。例如小学一年级的课程有比高矮,比大小,比胖瘦知识,这些知识的例子,生活中处处皆是;再比如认识物体的形状,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再比如认识钟表,电表、水表、车的马表在使用中有什么变化;在陪孩子逛超市时,商品的价格,商品的形状,商品的计量单位等等,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这些知识都来源于生活,只要家长放下手机用心陪孩子玩,培养孩子注意观察身边的事物能力,当他在数学书中发现这些知识都在生活中见过,就不会有陌生感,就不会产生距离,自然而然情绪和思维就会融入到课堂中去,融入到数学中去。
从游戏中培养数学学习兴趣。学习数学重要的是激发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发展孩子的分析、比较、推理等逻辑思维能力,学习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能力。数学并不是纯粹的数数和枯燥的计算,可以让学生从游戏中体验数学,每册教材都有类似的安排,如北师大版教材中有猜数游戏、一起做游戏、填数游戏、有趣的推理,摸球游戏等。适当的游戏既有助于孩子体力、智力、交际能力的发展,更有利于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学习兴趣。而生活中也有很多很多有趣的数学知识,比如玩魔方,
莫比乌丝带,锯木头(一锯几段,两锯几段)等一些有趣的知识,去培养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特别是家长要注重在自然状态下,给孩子渗透数学知识,保护好孩子的学习兴趣。再比如煎饼中的数学问题(有三张饼,煎一面需要两分钟,最多需要几分钟),可以用纸或其它东西代替,和孩子一起比赛,让孩子在游戏中寻找数学的乐趣。
科学的玩就是学习,让他在玩中学到书本中学到或学不到的知识,从而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从鼓励中感知数学。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在教学孩子数学时,要鼓励孩子敢于有不同的解题思路,对孩子的想法要认可,要给予鼓励,让孩子在鼓励中感知数学。我侄子小学六年级,和我聊天中说,我经常和妈妈吵架。当我问其原因时,其中一条就是,解一道数学题时,他妈妈总说她做的正确简单,我的方法和妈妈不一样,妈妈就批评我,非要我按照她的方法来做。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妈妈在教育孩子学习上还是有问题的。一道题的解法有很多,正确的结果只有一个,即使孩子的想法和你不一样,或者比你的还要复杂,首先都要对孩子的计算方法给予认可,然后比较哪种更优化,让孩子心服口服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要学会欣赏孩子,尊重孩子的意见,孩子才敢于和你交流,才有利于数学学习。有的家长或老师,当发现孩子不会做,或做错的时候,没有表现出耐心,而是表现出狂躁的情绪继而又打又骂,孩子在恐惧中学习,思维早乱的一塌糊涂,每每见你看她作业心里就会害怕,所以有的孩子回家总是拿出语文作业,而你很少见他(她)做数学作业,语文作业只需要抄写即可,而数学作业会与不会显而易见,长此以往孩子的数学越来越差,越不敢面对家长,形成恶性循环。当孩子在学习数学上遇到困难时,我们不能一味地指责和批评,要多和孩子交流,质疑,来鼓励启发孩子爱数学。
学会说思维过程并记住不懂的数学问题。学习数学很多时候会遇到困难,面对困难时大多学生会选择放弃,这是不喜欢数学的现象之一。
当孩子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家长和老师要给孩子创造解决问题的机会,让孩子独立解决问题,提高孩子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在解决问题时要善于让孩子用数学语言描述数学的思维过程,更要分辨孩子的思维正确与否。我班有一个优秀的学生,每次做数学作业,无论正确与否,他爷爷都会让孩子说说做题的思维过程,他的优秀与他的爷爷有效的辅导方法密不可分。
除了会说解题的思维过程,还要记住不懂的数学题
我在教学中,当发现学生作业没有完成时,有一部分学生会说,某某题我不会做,我会让他复述一下题目中的已知信息和所求问题,达到完整复述的程度,至少说明他对这道题已经去思考了。如果不会,要时刻记在心里,时刻去思考,偶尔灵感来了,难关也就突破了。问题解决了,孩子在这个过程中获取了成就感,在学习数学的路上提升自信心,也就对数学产生了好感。
以上几点是我个人在教学中的点滴见解,解决孩子对数学没什么兴趣的方法有很多,这需要老师和家长共同努力才能成就孩子的未来。
关注我,共同交流探讨孩子的学习问题。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