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正文

如何组织好幼儿园的集中教育活动

众合利达教育老师:
随着幼儿教育理论的不断发展,幼儿园教育活动模式也在不断地更新、演变,逐步呈现出多种模式并存的局面,下面简单介绍几种对我区幼教有影响的几种模式:
1、分科教育活动模式(分科教学)20世纪50年代初---80年代 将幼儿园的课程分为体育、语言、常识、计算、音乐、美术六个科目,教师根据各分科的学科目标、月目标、周目标来确定具体的活动目标,依据目标选择适当的内容,并对内容进行分析,精心选择教育活动的组织方式和教学策略,强调老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其内容以知识和技能为主。
分科教育在实际操作中存在许多问题:第一,教师往往用小学“上课”的概念去对待幼儿,造成了重上课轻游戏的普遍倾向,上课时教师讲、孩子听的现象相当严重。第二,由于重上课、重各科本身的系统教学,各自的系统性加强,分量加重,各科之间割裂现象越来越严重。
2、综合主题教育活动模式
儿童认知是整体的,不分化的,就像一棵大树,幼儿阶段就好比是树干,他对世界的认识是整体的、模糊的、不分化的,什么都涉及到的,越往上越分化。小学阶段就会有语文、算术,到了高年级理科就会分化出自然、地理,数学在中学阶段又分为几何、代数,到了大学又要分等等,就是越分越细,越来越高级,也越来越专门,不涉及其它东西了。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产生了这一活动模式。最重要的特点是由“综合”与“主题”两个侧面构成。综合体现多学科、跨学科、超学
科的综合;主题,即围绕的目标集中、鲜明而突出。综合主题教育”的精髓突出在教师指导下,以幼儿为主体的教育活动。构成要素有:①教育活动紧密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②整个教育计划打破了学科界限。③废除课时制。④围绕某一课题以活动为中心来组织课程。⑤多采用划阶段、分单元的教学方式。
比如:大班教育活动《秋天真美丽》在集体教育活动时,教师组织观察秋天的景色,欣赏散文《秋天真美丽》,为帮助幼儿理解散文,让幼儿用画笔描绘秋天的景象。在区角活动时,在各个区角投放与秋天相关的材料。
3、五领域教育活动模式(20世纪90年代后)
五领域教育活动的设计也是以目标为起来:首先是教师根据活动领域目标、月目标各周目标来确定具体活动目标(确定目标);第二步是教师依据活动目标选择内容,并对内容进行具体的分析(选择内容);第三步是教师精心选择教育活动的组织方式和教学策略,并设计活动的基本步骤,考虑活动需要准备的环境和材料(活动策划);第四步是教师根据先前确定的目标对设计的活动进行分析与评估,以确定或修正计划,有效地促进目标的实现(制定计划)。
五领域教育活动与分科教学模式有相同的地方,都是以学科的体系来划分教育内容,但是融入了新的教育理念,在设计上要以幼儿为主体,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让幼儿在活动中探索、在活动中交往、在活动中学习,丰富多彩的物质材料、宽松自由的活动氛围成为幼儿学习和活动的最重要的基础。
面对当今错综复杂的情况,在选择教育活动模式时,我们要结合本园的情况,,根据活动的需要以及师资情况客观地作出选择,最有效的就是最好的。
如何进行有效的集中教育活动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由集中教育活动、区角活动和日常生活活动组成的。集中教育活动是实施教育的主要渠道。 一、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这是有效教学的核心 例如大班科学活动——花生宝宝 活动目标
1.师生共同创设环境,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2.鼓励幼儿大胆提出与花生有关的问题.并能用较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对花生的了情况。
3.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态度、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
例如:某一语言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作品所表达的情绪特点。(2)能用语言、动作大胆地表现对作品的理解。
某一音乐活动目标(1)理解歌曲内容,能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2)根据歌词内容大胆创编动作表演歌曲。
上例中的目标过于笼统,不够具体,形同虚设,很难通过一次活动完成这样空泛而缺乏操作性的目标,而这种状况常常会造成幼儿学习的无目的性、教师指导的盲目性和缺乏针对性。教学目标设计是对教学活动预期所要达到的结果的规划,它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在设计教学目标时一般设计为3个左右,分两个层次,第一层目标是通过教育活动可以实现的重点领域的教育目标,第二层目标是通过本次活动可以渗透的其他领域的教育目标。那么,如何陈述教学目标才是明确的呢?怎样才能实现教学目标的明确化呢?
第一、教学目标必须具体、明确,可操作的、可测的、可评价的,切忌太空太大,要尽量用可观察的行为来陈述,使教学目标具有可操作性;
①教学目标的陈述要反映儿童行为的变化,而不是教师的行为,主要说明儿童在何种情境下完成操和儿童的学习结果;
②教学目标的陈述应有儿童对目标所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利于考虑如何对教学的结果进行科学的测量与评价。
第二、目标必须适合幼儿的发展水平,切忌定位过高或过低。 第三、要有整合的思想,关注教育的多重价值,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能力等比如,幼儿科学教育往往被视为发展智力、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领域,而今天,“合作”、“交流”、“分享”、“尊重和理解他人”、“沟通”这些本来属于社会、语言、艺术领域的目标也进入科学教育的领域。 因此,例1的目标可修改为:
1.通过品尝、制作小动物或各种造型活动,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2.鼓励幼儿积极、大胆地讲话,并能用较连贯的语言说出花生的味道、特点等;
3.通过操作活动,引导幼儿感受家乡的美好和劳动的快乐,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热爱劳动的情感。
二、选择有教育价值的教学内容,这是有效教学的前提
目前选择教学内容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活动内容太简单,对幼儿缺乏挑战,活动看似很热闹幼儿能参与积极,但并无发展价值。2、追求新颖独特但没有教学价值。3、单纯考虑幼儿感兴趣但没有教学价值。
什么样的教学内容才能够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呢?
1选择适宜、恰当的内容,与目标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内容应该删除。 2.所选内容应考虑幼儿年龄特点,在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内,即以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为基础,又有发展的空间。
3.所选内容应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既具有适度的新颖性,又要避免脱离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应着重于幼儿身边的生活。 例如:例2 大班科学活动——物体膨胀真奇妙 设计意图
我们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物体遇热、遏冷或遇水发生膨胀现象,为了让孩子们通过实验初步了解这种现象并简单了解其原理,提高幼儿对事物的观察和探究能力,特设计此活动。 活动准备(略)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略) 二、基本部分
(一)观察和发现物体遇热膨胀的现象
1.看一看:教师现场炸油条,请幼儿观察油条的变化,并说说为什么会 发生这种现象? 2.尝一尝:现场做爆米花并让幼儿品尝,感受其变化的秘密。 3.比一比:玉米和刚吃的爆米花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4.做一做:教师出示瘪的乒乓球,让幼儿想办法让其鼓起来,说说为什么? (二)观察和发现物体遇冷膨胀的现象 1.出示经过冷冻的裂缝的瓶子让幼儿观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2.说一说还有哪些物体遇冷会发生这种现象? (三)观察和发现物体遇水膨胀的现象。 1.幼儿桌上分别放盛有大小一样的腐竹、银耳、饼干等的盘子,请幼儿分别把其中的一个放在水里浸泡,观察发生了什么变化? 2.取出水里浸泡过的大豆和没有浸泡过的大豆,引导幼儿观察二者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3.引导幼儿观察刚浸泡过的腐竹、银耳、饼干……结合刚才观察大豆的情况,用自己的语言试着解释。 4.幼儿取一些茶叶,泡一杯荼一边品茶一边说说茶叶的变化。 结束部分 说说哪些物体膨胀的现象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哪些物体膨胀的现象会影响我们的生活? 三、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
在这里首先要明确一个教育观念,教给孩子什么,怎么教。 因为不同的形式完成的目标是不一样的。比如讲昆虫,可以告诉他:一对触角,两对翅,六对足这就是昆虫,教几遍就会记住,但这让记住的只是知识,过些日子也许就会忘了,但要采取另外一种方式,不是教记忆,而是带幼儿组织一系列活动,先带他们去捉虫子,就特别高兴,比在给他们讲高兴得多,印象很深刻。逮回来以后放在自然角里养着,看看它爱吃什么,不爱吃什么等,这样是学习探索知识的方法,孩子知道怎样去发现,怎样去观察,怎样去尝试。学习的是兴趣、能力和方法,所以采取了两种不同形式去教,孩子得到的结果、发展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是依据目标来选择内容,选择方法的,然后是促进孩子的发展。 2、形成有效的师幼互动,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在集体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主要依靠提出问题来引导幼儿探索,因此,提问的设计非常重要。同样一层意思,问法不一样,幼儿的反应也不一样。经常听到有的教师经常问好不好、是不是等诸类问题,幼儿无须思考就能够直接回答出来,缺乏置疑和认知冲突,以简单的集体应答取代幼儿深入的思维活动,形成幼儿思维的虚假活泼。另外,教师的语言艺术性不强,教师在设计活动教案时,没有深入考虑问题间的内在联系,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造成教学组织过程中指导语表达不准确;提出的问题不巧妙,不具有启发性;问题缺乏层次和递进难度,无法满足孩子旺盛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提的问题前,应想想,为什么要提这个问题,它在里面起的是什么作用,可以发展孩子什么,可以提升孩
子哪方面的经验。 1、叙述性提问。即指示幼儿细致地观察并描述事物。如提问“妈妈的眼睛长得什么样?” 2、比较性的提问。即启发幼儿比较事物的异同。如提问“三角形和正方形有什么不同?” 3、分类性提问。即启发幼儿运用概念进行思维的提问。如提问“说说哪些植物是蔬菜?哪些植物是水果?” 4、假设性提问。即启发幼儿想象的提问。如提问“如果地球上没有了水,人们怎么办?”这种类型提问,可以培养幼儿想象力、扩散思维能力。 5、选择性提问。即对几种结论进行取舍的提问。如“你认为三角形、圆形、正方形谁的本领最大?”等。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幼儿辩别事物的能力反诘提问。指对幼儿在观察、感知过程中初步得出的判断进行反问。如“你怎么知道这个长、那个短呢?”这种提问,可以促使幼儿进一步精确、仔细地观察从而形成正确的结论 对于不同的年龄班,提问的要求不同,教师应该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小班的提问应具体明确,小问题一个个地问,不可以提几个连续性的问题,大班则不能提太简单的问题,要提些有点深度、概括性的、多样性的问题,中班幼儿适中即可。 3、有效的引导。首先,教师心中要有教学目标,教学思路要清,对教学内容钻研要透,这样可以避免引导的随意性。不少教师由于对教材的钻研不透彻,只注意到教材表层所叙述的事件、描述的词句,很
少考虑教材深层蕴含的内涵,所以,把握不住揭示内容的主线,启发引导就很难到位。其次,引导必须建立在幼儿的兴趣与关注点上,引导幼儿回忆、提取与本次活动相关的经验,将学习活动一步步深入。 例如,中班科学教育活动“小马过河”的部分提问:小马第一次驮的是什么东西过河?小马不小心掉进河里,发现身上的盐袋子怎么了?小马第二次驮的是什么东西过河?当小马驮着棉花摔在河里时,发现装棉花的袋子是不是同样也轻了呢?设计者采用层层递进的提问方式,引导幼儿逐步地理解了故事内容,发现了小马心中的疑惑,从而带着问题进行实验,通过操作活动验证先前的结论。 4、老师的反馈应细化,明确,不笼统。 在活动中,很多老师有可能会一味的重复孩子的回答。或者,经常会听到“你说的真棒”,“你真聪明”等夸奖孩子的话语就结束了,这样未尝不可以。但是,如果在整个活动中,一味的如此回应,就太笼统了,孩子们无法知道自己好在哪里,自己说出了什么,使得老师表扬他,孩子们没有一个具体的思维形象去感受和了解,当然其他孩子也无法知道,这个答案的亮点在哪里,因此自己在今后的回应中也无法提升这方面的经验,所以老师应给予细化的回应,比如让孩子通过细致的观察而得到的答案,应让孩子明白,他之所以回答的很完整,是因为他观察的很仔细,让孩子明白,仔细观察的重要性,而不是一味的说,“你真棒!”如果孩子动了小脑筋,想出了自己的想法,教师应给予孩子有效的反馈,除了帮孩子输理答案外,更应抓住这个机会,及时的肯定和鼓励他“开动了小脑筋,想出了和别的小朋友不一样的
想法,而不是去模仿其他小朋友说的答案。”幼儿在回答错误时,不应去马上纠正或通过语言(包括语气)和表情让幼儿感到自己出了错,而是要迅速判断幼儿的经验水平,调整对幼儿提出的问题. 例:在幼儿测量了自己投沙包的距离后,教师问:“你们说,是3块砖长呢,还是5个尺子长?”幼儿回答:“5个尺子长。”教师又说:“再想想,谁长?”幼儿看着老师的眼睛,沉默了片刻,回答:“3块砖长!”没想到老师又说:“再好好想想。”有几个幼儿马上回答说:“一样长!” 对于幼儿园教师来说,要真正拥有这样的看家本领并不容易,得经过长时间的“修炼”。我相信,只要老师们肯下功夫,多钻研,就一定会拥有过硬的看家本领。

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有哪些?各有何优缺点

如何组织好幼儿园的集中教育活动

淮安周边的泗阳、灌云、灌南等县市为什么对老淮阴市恋恋不忘,仍存在认同感?

相关文章:

23个幼儿园课堂益智小游戏

幼儿应怎样教学方案?

0-10个月亲子活动游戏有哪些

什么是注意,幼儿注意有什么特点?你认为如何用有注意和无注意的规律来组织幼儿?

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心得体会?

什么是幼儿园教学活动?基本要素是什么

幼儿园安全教案《运动要注意哪些安全》?

育灵童公司最近准备组织的那个幼儿园园长论坛的活动,有谁知道具体细节的?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