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培养热爱幼儿教育事业,具有现代教育理念,能适应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具有宽厚的 科学文化知识和扎实的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过硬的专业技能及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的意识和能力,综合素质较高,能胜任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
如何对孩子进行生死教育求解
本文标签:生死教育亲子教育 很长时间以来,青少年自杀现象并不罕见,特别是现在独生子女占大多数,很多青少年性格上更趋于孤僻、逃避,很多一时想不开寻了短见的青少年获救之后被发现其原因往往是一些很小的琐事,诸如一时成绩不理想、被人误解等等。究其核心,青少年生命力脆弱的原因主要还是对生命的意义缺乏正确的理解,不懂得生、不懂得死。而以为现实生活可以通过死亡来逃避。也可能是习惯,也可能是缺乏好的形式,当今“生命与死亡教育”在我国教育中也确实还是一片空白。 只有正视死亡,尊重死亡,才能更好的理解生命,从而尊重生命,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道理其实很简单,但如何进行生死教育,这需要更多的技巧和耐心。传统意义上总认为低年级的孩子年龄较小,应该多进行“阳光教育”、“快乐教育”,其实在低年级阶段是个体意识形成的主要时期,这时相应渗透生死教育,更能促进孩子的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德的形成。 死亡是生命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那么,怎样对孩子进行“生命与死亡教育”? 1、用恰当的词语表达和描绘死亡,让孩子得到有关死亡的客观信息。中国传统上对死更多是闪烁其词,或者用浪漫的语言掩盖,而现在很多漫画之类的少年读物在谈到死亡时也更多是用神话或浪漫体验来代替,客观上淡化了死亡的可怕性,甚至使孩子产生一种错误的认知,以为死不算是什么事,只是一个通道。这显然是不科学的,在对孩子进行“生命与死亡”教育时,首先要让孩子明白死亡的客观存在,而且必须到来,人人都会面对。死也不是什么浪漫的事,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存在另一个世界。与其让孩子蒙在脆弱之中,不如真诚地告知,鼓励孩子坦然面对。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