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伟大的事业需要并产生崇高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精神支撑和推动着伟大的事业。
爱国精神与人类和平的梦想可以共存吗?
当然可以【共存】!因为【爱】的本意就是渴望【和平】哦 !!
应该不是,处处为本国利益是伪命题,任何一个本国利益都能从不同角度找出利和弊,所以处处为本国利益一定是站了某一立场的结果,难以肯定真的对本国有利(利益),只有具有普世思想,按公平、正义原则行事,才是既符合本国利益,也定利于世界和平
爱国精神讲求的就是和谐共存,人类和平梦想也是和谐共存,为啥会做对?怎么被人奴役就和平了?爱国就是要自强不被别人欺负,以达到和平的目的,说明你对爱国精神的理解偏差很大。
处处为本国着想是爱国精神的一种思路,不是体现啊,具体还要考虑长远利益和暂时利益等等等等......有时的一个错误的表现可能是坏了国家的大事。
如何大力弘扬爱国精神主义
传统文化和美德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加强中华优良传统文化建设,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更加自觉主动地推动文化发展繁荣。传统文化和美德对于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当今时代,传统文化和美德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与现代科技紧密结合,日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让优秀传统文化美德走进生活。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漫长发展进程中积淀形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凝聚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纽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
而要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蓬勃生机、展现独特魅力、实现创新发展,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生活。
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把“养浩然正气”作为审美教育的重要目标
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把“修身立德”作为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
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把“天人和谐”作为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
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把“自强不息”作为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强不息是激励中国人民变革创新、不懈奋斗,战胜各种风险、经受各种考验的制胜法宝。
自强不息就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每一个实践主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性,积极向上,勇往直前,奋发图强。这种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精华,自古以来就受到广大有识之士的重视和倡导。自强不息表现为自尊自信的品德,不卑不亢,有着独立的人格;表现为坚韧不拔、奋发图强,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不悲观、不丧气,勇于开拓,积极进取;表现为志存高远,为着远大的理想和目标执著追求等等。
几千年来,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影响了整个民族文化和精神活动的走向,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它都是我们国家和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动力。高等学校的审美教育必须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这一优秀文化传统,培养青年学生树立自强不息的审美精神。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