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国内特别是高校里的一部分所谓高级知识分子,或者大V,特别是人文艺术思想领域的,有点像香港的尴尬。
在以前,他们是先进文化的代言人和西方文明的桥梁,有很大的优越感,特别是一些靠贩卖西方各种优势吃饭的高级知识分子,有一些失落了。
自己维护的对象和制度,甚至是人权道德,在不断的破产,不止一次的打脸,但为了维护自己的脸面和饭碗,还是选择性的鼓吹西方,遇到打脸的事情就默不出声了。
屁股决定思想,这绝对没错。总不能让这些整天在课堂和网络上吹嘘的人,自己打脸自己吧,那是饭碗,不能丢。
至于渗透,那是自然,大部分高级知识分子本来就是西方的门徒,接受了思想,自然被渗透了,可悲的是有一部分一辈子都没能被西方接受,还痴心不改,维护的早已不是什么正义,而是自己的可怜的一点点尊严了。
所以维护西方制度和优越最厉害的不是西方本身,而是这些所谓的大V!
如何看待国学教育?
回答问题之前,我们有必要搞清楚国学的含义。国学一词古已有之,在中国古代,国学指的是国家一级的学校,与汉代的太学相当。今国学之意,是指以中国传统文化典集为载体,表现中华民族传统社会价值观与道德伦理观的思想体系。但在学术上,尚未有确切定义。
我们如何从中国古代典集里汲取营养、借力借光?我认为有三个方面:诸子经典的诡辩和雄辩,今天可用;史家叙事的笔力和气量,今天可用;诗经、乐府、陶诗的遣词造句,今天可用!
我认为,欣赏古典诸集,要有两重身份,一是现代人身份,一是古代人身份。如此欣赏,则可进进退退,看到后来,一只眼是现代眼,一只眼是古代眼。
读典集的最高意义和最低意义,都是人想了解自己。这仅仅是人的癖好,不是什么崇高的事,是人的自觉、自识、自评。
诸子典集,可分两大类,一类宜深读,一类宜浅读。宜浅读的书,如果深读,容易给它陷住了,控制了。《道德经》宜深读,若浅读,只会讲谋略,老奸巨猾;深读,就会练成思想上的内家功夫。《离骚》若深读,就爱国、殉情、殉国;浅读,则唯美,好得很。《韩非子》,也宜浅读。
以上为愚之浅见。感谢悟空问答邀请!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