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兴趣培养 > 正文

202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是小学的吗

202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是小学的教师资格考试改革后的考试科目。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相统一,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
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既要把现代先进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要结合知识、技能中内在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
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备考的社会环境知识要点有哪些呢?

  1.社会环境的含义

2.社会环境的构成要素

3.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环境对于人类具有双重意义,一是人类适应环境并不断进化,二是与环境积极互动,其间,人类行为也被型塑。社会环境对人类行为影响极大,所以社会工作有一个重要理念,就是把人看作是“环境中的人”。
  

一、社会环境的含义

一般而言,可以把人类的环境区分为自然环境(physical environment)和社会环境(social environment)。其中,自然环境包括地形、地貌、气候、季节,以及山川、湖泊、道路、空气、植物、动物等;社会环境包括人以及人们之间相互联系和作用的方式、载体等,如家庭、群体、学校、社区、政府、阶级、文化等。
  我们重点关注的社会环境对人类行为的重要影响。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是相互影响和相互渗透的,共同作用于人类行为,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中所讨论的“社会环境”也包含了对人类行为有重要影响的自然因素。实际上,类似的研究很早就有了,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就论述了气候、地理对人类行为的影响,如,寒冷国家中对娱乐缺乏感受性,气候温和的地区却相反;岛屿居民比大陆居民更倾向于自由(因为岛屿面积小,不太会发生压迫,与大帝国相隔,暴政难以插手,也难以被征服)。
  

社会环境可以被界定为:与人类生物遗传、心理状态及社会过程相互作用的社会系统,家庭、群体、学校、社区、政府、社会、文化等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环境也可以继续细分,如有人将它所包含的要素性质分为物理社会环境(建筑、交通等)、生物社会环境(如盆景、家禽)与心理社会环境(如行为、习俗)。
  

二、社会环境的特点

1、多样性。社会环境涵盖各个方面和不同层次。

2、动态平衡性。一方面,社会环境是相对稳定的,另一方面它也是动态变化的。

三、社会环境的构成

构成社会环境的主要单元有家庭、群体、单位组织、社区、制度和文化。

1、家庭

家庭是以婚姻关系为基础,以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为纽带的一种社会组织形式。
  家庭通过家庭教养模式对个体的实施影响,包括横向与纵向两个方面,横向指的是家庭背景和历史,横向的是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

家庭是人最原始、最基本的环境,是人接触社会生活的基础。

2、朋辈群体

除家庭、学校外,对个体成长和发展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朋辈群体。
  朋辈群体是一群规模较小、年龄相近的个体聚集在一起组成的小团体。

朋辈群体对个体发展的作用体现在两个层面:

(1)对个体的认知发展、行为塑造、情绪表达、精神追求及支持系统均有直接影响;

(2)伴随个体的成长,朋辈群体在不同社会系统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3、学校与工作单位

学校既是传授知识、培训技能的地方,也是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学校系统、教师、管理者与社区之间有密切的交互作用,并共同影响学生的发展。

工作单位和其他组织对个体影响较大。目标、人和人际互动是组织的三要素,人际互动出现问题是许多成年人发生心理疾病的诱因。
  

4、社区

一般意义上的社区是在一定地域范围中人们生活的共同体。另外,也存在非地域社区,如网络社区、宗教社区。这些与人们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密切相关,并成为人们生活的外部条件。

5、社会(或社会系统)

社会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社会关系的体系。
  一般来说,社会包括家庭、经济、教育、医疗、社会福利、政治、法律和军事等子系统。人们的行为就是在社会系统,即一定的社会关系体系中展开的。

6、文化

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文化是凝聚社会的黏合剂,通过语言、文字、艺术等形式对生活其中的人们产生影响,它是维系社会、影响人类行为的巨大力量。
  

7、大众传媒

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互联网对人的行为和实践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这些影响既有积极正面的,如提供迅捷丰富的信息、为有效社会化提供更丰富的渠道。也有消极负面的,媒体有可能传递不良信息,误导受众。

四、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1、社会功能

社会功能是作为社会成员、社会人所具有的能力和发挥的作用,它与人们期待的社会角色有关。
  

或者我们可以说,人们在互动过程中应该分别去扮演社会所期待的相应的社会角色,否则就会出现社会功能失调等问题。

如前面案例中的患“学校恐惧症”的小明,就是不能很好地扮演我们所期望的学生的角色,因而他的社会功能出现了问题,需要社会工作者的介入,来修复、改善他的社会功能,使他能更好地实现学生这一角色的扮演。
  

2、社会环境与人类行为的交互影响

(1)个体必须适应环境;

(2)社会环境影响个人行为;

(3)社会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不能脱离遗传禀赋的制约;

(4)作为能动个体,人类行为也能够改变社会环境;

(5)社会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更大一些。
  

因此,改变个人、改变环境和改变两者互动是重新达成人与环境间适应性平衡的专业手法。

3、家庭教养方式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根据感情纽带和行为控制交互分类,可分成四种教养模式(如下图):

感情纽带

行为控制 强 弱 强 权威性 专制型 弱 纵容型 疏离型

(1)权威型

父母的特点:

关心孩子,倾听孩子,对孩子的需要能作出敏感的反应,给孩子贴心的帮助,让孩子感受到温暖和关爱。
  

对孩子提出明确的要求,这些要求是一个人适应社会所必需的,而不是从父母自身的喜好或者情绪出发的,因此也是理性的、一贯的。

向孩子解释为什么要对他提出这些要求,同时鼓励孩子与自己交流。

家庭的气氛:

父母和孩子很亲密,情感和思想的交流都很充分。
  

孩子觉得父母可亲可敬,信赖父母,对父母的教育持开放和接受的态度,父母在孩子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

孩子的发展:

孩子易于形成友善、真诚、合作、独立、果断的品质,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社会适应良好,社交能力强,能愉快而自信地学习。

(2)专制型

父母的特点:

对孩子控制得很严,并且要孩子无条件服从自己的各种要求,一旦孩子违反,会严厉地惩罚孩子。
  

与权威型父母相比,他们对孩子提出的要求更多从自己的喜好出发,很少跟孩子解释为什么要这样做,使孩子几乎无法独立选择自己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

不关心孩子,孩子感受不到他们的温暖和支持。

孩子的发展:

在这类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往往容易形成行为上的两面性,而且焦虑、退缩、不满、对人缺乏信任,同时也缺乏自信,心情不开朗,容易产生报复心理和攻击行为。
  

(3)纵容型

父母的特点:

无条件地爱和接受孩子,但对孩子没有要求,不加控制,或者即便提了要求,也不坚持让孩子做到,大有尽量让孩子自我管理的味道。

孩子的发展:

由于缺乏指引,孩子常常不知道一件事情自己该不该做、做得对不对。

这些孩子看上去是家里的“小皇帝”,但是内心常常焦虑不安,而且心理发展不成熟,自控能力很差,我行我素,不受欢迎,缺乏进取心和探索精神。
  

(4)疏离型

父母的特点:

更多地沉浸在自己的需要中,既不关心孩子,也不对孩子提要求。

对孩子漠然、拒绝,亲子之间缺乏交往和沟通。

孩子的发展:

自我控制能力差,社会交往能力差,缺乏责任感,自私,冲动,叛逆,攻击性强,问题行为很多。
  

在这些教养模式中,权威型是最成功的,疏理型是最失败的。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与能力真的不知道怎么看书怎么好背?

202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是小学的吗

非师范生,无基础知识,如何较好备考教师资格证中科一的写作题和科二的教学设计题目?

相关文章:

教育学龄前孩子的几大要点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内容,求助文章一篇,万分感谢

0-3岁儿童语言教育的依据是哪些

紫荆云火花思维逻辑启蒙《神奇机器》怎么上课

>的读后感

幼儿园安全护理要点与梳理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学期第二单元《听听,秋的声音》学习要点有哪些?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学期第二单元习作《写日记》学习要点有哪些呢?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