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说的“教育改革”没有设定时间限制,那就应该算最早的。中国最早而又有名的教育改革应该数春秋时期的孔子,他第一个打破“学在官府”的制度,在中国办私立学校即 “私学”。他又第一个提出和实践“有教无类”的主张,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这一点影响极大,使我国至少在形式上很早就做到无论贫富贵贱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并使得我国在世界上最早建立起平等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度,做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且被近代西方国家吸收、改造而成为“文官制度”即国家公务员考试选拔制度。
更为令人不可理解的是,教改、教改。学生的负担越改越多,越改越重,偏科现象已经不是学生的问题了。现在,有些高中在象征性的开设半年文科课程之后草草收兵,在一年级下半年,就分了文理科。文科在学生们的脑海里,还没有体育课来得实惠,至少体育课还可以得到片刻放松,我不知道,一个不懂得本民族历史、地理、文化的民族还有什么希望,我很理解高中校长们此刻作出的决定,因为高考成绩就意味着生存,没有成绩什么都是假的,如果我是高中校长也会这么做的。记得曾经有一个高中校长在向所在地方政府要钱办学时曾经被这样痛骂了一顿“你们学校今年一个北大清华也没有,还想扩大校舍!”而这笔钱又恰恰是这所高中招收学生学费的一部分——政府负责保管。许多中学的学费都是收入拮据的地方政府的摇钱树。学生们根本就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教师也在沿着学生的轨迹围绕着考试生活,一个正常的高一新生每天早上6点起床吃饭,洗脸,6点半出发,7点左右到学校7点半上课经过漫长的一上午直到12点,短暂休息一个小时,1 点就要回教室准备下午的课程下午1点半到5点继续上课,休息一个小时6点继续上课一直到8点半,高三要到9点半,放学之后回家9点吃夜宵,大多数学生都会选择继续学习到11点左右。除此之外,还要参加不同的补习班,这样,学生们每天只有不到8个小时睡觉时间,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属于自己的时间。这样,就是教师和学生就像动物园里的动物一样,每天按时来到这个这个大笼子里,认真上课、精心备课、复习、考试。迎接上级检查、考试、再检查、再考试、教师也做公开课,不过不是为了传播知识,而是为了评级,这就要看谁能像演戏一样,把台词在适当的时候说出来,经过5、6次的演习,到时候只要按着套路走,就都能成功,不管是教育主管部门、还是教师,大家都是心照不宣,明白自己此刻是在做戏唯一有悬念的是:谁是最佳演员。
尽管人人都说累,但还是要像机器一样不停的运转。长此以往,学生们除了会考试之外什么也不会,教师除了按与实际背离教材灌输之外什么也不能做,学生们对亲情、友情日渐的冷漠,教师也因为远离社会而变得傻头傻脑,迂腐不堪、有心理疾病者比比皆是,真不知道,如果不当教师,我们还能干什么。而这一切,在无数人为之呐喊之后,还依然照旧在运转,学生、教师、家长就像机器零部件一样没有丝毫停歇,在这巨大推动力的迫使下,日夜不停的生产,是什么力量在推动着生产?我们没有权利知道,生产什么?我们不知道,产品能做什么?我们不知道,为谁生产?我们不知道,我们将来会怎样?我们不知道?
难道我们永远都是万事不可以被知道的人群么?
中国教改之“错”不在于大学收费,而在于收费过高。
中国曾经在去年请了一批世界一流大学的校长和教育学家,为中国高教改革把脉,其中美国斯坦福大学教育经济学教授马丁·卡诺依教授的一句话,值得中国教改决策者深思——
“大学收费完全靠市场因素来左右不可取,因为教育永远也不能市场化。”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