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以凝炼,意境优美,寓意深邃被视为我国文化的瑰宝。由于古诗讲究平仄、押韵、文字凝炼,再加上小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对诗中描绘的社会时代,人物思想,风雨人情感到疏远,这造成了古诗教学中的一大难题。而多媒体技术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一种,通过图像、画面、声音、动作的综合运用,展示一幅立体的全方位的视听形象,把语言文字转化为视听形象。同时因为它具有的可视性、可听性、直观性的优点,而被引进课堂,这无疑使语文教学,尤其是古诗文教学——走进了一个新时代,语文学习也步入了一片崭新的天地。它的出现既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又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笔者结合语文课堂教学的特点就现代多媒体技术在小学古诗文教学中的应用谈一些自己的体会。
一、运用多媒体,课前查询诗人和写作背景,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古诗教学,课前布置学生到网上查询、搜集古诗作者及写作背景资料,可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大纲对高年级提出较高的阅读要求,“学习浏览,能根据需要收集有关材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生平第一首快诗”,抒发了诗人因多年战乱平息,祖国重新统一而无比欢快的心情,流露出强烈的爱国热情。但是,古今语言的差异,生活环境变迁所形成的诗人与学生情感之间的距离,均会造成学生理解上的困难。于是,我让学生各自去查询诗人的有关资料,学生有的到网上查询,有的从《唐诗三百首》、《唐诗鉴赏》等书上找,还有的将资料编辑制作成小卡片。通过查资料,他们了解到这首诗,作于唐代763年春天,当年杜甫52岁;在公元762年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横水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失地,叛军头目纷纷投降,第2年正月,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缢,其部将相继投降;正流落梓州(今四川三台),过着漂泊生活的杜甫听到这个消息,欣喜万分,以饱含激情的笔墨,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这个课前预习既为下一步学习古诗打下基础,又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品质和收集信息的能力。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求知的向导,兴趣是情感、动机、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核心,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而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初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的外部活动感兴趣,对学习内容却兴趣不浓。因而古诗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产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正如教育家布鲁纳所指出的:“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的材料的兴趣。”教育家赞可夫也指出:“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动机”。古诗的语言是文言文,学生难以理解,而古诗的意境鲜明生动,有很丰富的意蕴。要想使学生学好古诗,必须借助电教媒体,展现场景,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欣赏意境,才能使学生真正领悟古诗的语言美、意境美。
《绝句》这首古诗中“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孩子们很难体会诗句的内涵,想象它的意境。因而,老师在上课时播放悠扬的轻音乐,幻灯屏幕上映出一幅优美的风景画,画中青山绵延起伏、山脚绿水环绕,柔嫩的柳枝,更衬托出环境的幽静,这时再将一幅两只黄鹂鸣叫的投影片复盖在山水画上,并不时抽动片子,这时学生看到柳枝上突然出现两只黄鹂鸟,在不停地跳动,样子十分活泼可爱,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再让屏幕中的远山脚下,出现一幅“一行白鹭展翅飞向蓝天”的画图,学生会全神贯注地看着画面的变化,那跳跃的黄鹂,飞翔的白鹭,让学生置身于大自然美丽景色之中,欣赏了诗的意境,很快理解了古诗的内涵,陶醉在优美的声、画、乐意境之中,获得了美的享受,美的熏陶。
在教学古诗《早发白帝城》这一课时,课前我先用扫描仪将课本上图中长江三峡,小船顺流而下的彩色图片扫下来,还复制了峰峦叠嶂的群山,水流湍急的长江水及两岸苍松翠柏中猿猴啼叫的壮观景色的图片,将它们都输入计算机里。课堂上,我用动画的形式在屏幕中推出一张张彩色图片,同时播放范读录音,并插入切合课文内容的音乐。这样的导入新课,不仅使学生产生了强大的求知欲望,同时,学生也为其形式之新颖,声音之精彩而耳目一新,从而产生乐学情趣。由此可见,多媒体技术以其形象直观的形式,美妙的图画,艳丽的色彩,动听的音乐,对小学生古诗文学习,有着独特的效果,也能使学生对所学的古诗产生浓厚兴趣。
三、运用多媒体,用音乐和画面帮助学生体会诗中的意境
1、画面展示美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歌是十分注重形象描绘的。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将抽象、凝炼的语言化为可作用于视觉的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那么教学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诗人对六月西湖的景致作了极力渲染描写,表达了内心抑制不住的赞叹之情。学生诵读有声有色,但如何方能入境入情?教学中,笔者在课堂上给学生用投影展示了一幅大写意的国画:十里荷香,画面色彩淡雅渲染,虚实相衬,学生在诗画的对照中,轻松地踏入了诗的意境之中。
2、音乐渲染美
音乐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之一。教学中恰当运用音乐,能够较快地使学生进入诗的意境。如:古诗《早发白帝城》,全诗格调明快,课前我剪辑了一段欢快的音乐,在范读课文时播放,这样学生对全诗中的喜悦氛围应有了深刻领悟,也自然而然地体会到作者当时的喜悦心情。
古诗词中有不少本身就是广为流传的千古绝唱。诗与音乐有着密不可分的必然联系。在教学中把复杂多变的情感与悦耳动听的音律沟通起来,尽可能地将古诗中的“情”化为可作用于听觉的音律,有利于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精妙。如教学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是首送别诗,诗人与朋友的离别情绪,完全寓于天水一色的景色之中。在教学中我先播放古筝乐曲《阳关三叠》,那舒缓、轻悠的旋律拨动着孩子们的心弦,唤起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很自然地将学生带到了长江之滨,黄鹤楼下,他们仿佛看到一代诗仙李白与老友握手话别后,一直伫立江边,直到船帆的影子已消失在天水之间的情景。
实践证明,在古诗教学中,应充分发挥电教媒体传递、变动、再现作用,让诗中的形、声、色、情、意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觉器官。这样有利于将学生带入诗中所描绘的艺术境界中去感受美,领悟美,表达美,很大程度地提高了古诗的教学效果,也给我们农村小学的语文古诗文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