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研讨中不断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逐步引导教师向自我评价发展,促进提高活动区活动指导的有效性。
1、理论联系实践,训练、培养反思能力。
在组织教师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我们专门设计或整合了一些观摩活动来提高教师开展区域活动的能力。如05学年我园接待了市的教学研讨活动“主题下教学活动观摩”,我们围绕这个活动,较好地抓住时机引导教师进行区域活动的合理创设。在创设过程中,大家在园办以及课题组的指导下不断进行理念的碰撞,继而不断地在新理念的引领下调整、改进创设的方案,使得观摩研讨活动得到了本市、区同行们的认可以及好评。与此同时,教师们获得的成就感更加推动了自身不断反思、完善活动区的创设、开展工作。这种通过实践操作对掌握的理论知识进行验证、并再结合理论对实践进行反思的活动形式,体现了“理论指导实践,再由实践上升到理论”的循环研究过程。
2、活动形式新颖,激发教师主动反思。
兴趣是主动学习的前提条件和出发点。在研讨活动中,我们尝试采取了一些新措施、新方法。如为了让教师能够合理地根据活动室的空间结构特点来因地因人创设活动区,我们一反往常的做法,即为教师提供活动室空间平面图的方式,让她们在图上根据不同班级活动室的结构特点以及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区域的合理创设。这种新颖的活动方式有效地激发了教师的主动思考。通过研讨,梳理并总结出了以下方案:
(1)针对不同的年龄段选择合适的区角。
如:小班以以孩子兴趣为出发点开设娃娃家、建筑区、美工、表演等低结构区域为主;中班则在建筑、美工区开设的基础上增设了益智区、图书区等综合性区角;大班考虑“幼小”衔接,增设了学习性区角,如:科学区、棋类、语言等区角。
(2)针对区角的特点选择或创设合适的环境。
在众多区角中,有的区角有其特殊性,如图书角应创设在光线较为充足的靠窗处;美工角考虑放在靠近软墙的空间,可以把幼儿作品直接展示在墙上,同时还应距离水源近一些,便于幼儿画水粉画时的清洗。
(3)针对特殊空间,合理安排区域。
各园区的园舍都会有角落、走廊、过道、转角等一些非教学利用空间,这些地方常被我们所忽视,但却常常吸引着孩子们,成为他们私密活动最好的去处。在利用专用活动室等整块空间的同时我们是否可以充分发挥这些特殊空间的教育价值,创设一定的区角供孩子们游戏学习呢?大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经讨论,答案是肯定的。如:走廊可以开设表演区,一是因为可以不干扰其他区域的活动;二是因为走廊的形状很象T形台。还可利用地面(游戏:跳数字房)、墙面粘贴数字卡等创设数学区。楼梯转角处可以投放一些运动器械,同时还可成为一些需要一定空间的科学区的活动场地,如操作物体的滚动等。就这样,经过群策群力,大家原先封闭的思路被打开了,一下子觉得这些不起眼空间的教育利用价值是那么的高。
(4)针对各区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摆放位置,增进区域间的交流,减少区域间的干扰。大家一致认为建筑区和表演区因活动时发出的声音较大,故应和其他区域离开远些;语言区则应选择较为安静的环境进行创设。
3、营造有利于教师自主学习交流的氛围,不断促进教师形成自主反思的习惯。
(1)营造有效学习研讨的氛围。一提起开展反思和评价活动往往就会给人一种纪律严肃、思维紧张的感觉。我们为了能有效地调动教师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首先通过创设民-主、宽松的氛围,让教师们完全放松心情,以平等、互动、安定的心态参与研讨。为促使研讨活动达到既定的目标,我们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参考资料,还为教师们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碰到的各种困难提供必要的帮助。如:在一次理论交流中,教师们对“区域活动中是否任由孩子自主发展”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活动最后产生了一些疑而不决的问题,针对这一情况,我们找来了相应的文章供大家学习。在第二次的活动中,教师们在理论以及其他幼儿园优秀经验的引领、启发下,互相答疑、释疑,取得了良好的研讨效果。如:围绕研讨的中心内容,参与者与大家共同分享自己的工作经验;或将自己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困惑提出来和大家一起讨论、解决,在互动交流中生成新的经验等。
(2)充分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为大家的学习交流提供便利条件。如:通过观看市主题背景下的教学活动“想变蝴蝶的毛毛虫” 的录象,教师们围绕教学活动的设计、内容、材料、教学过程、幼儿在活动中的反映等来对该教学活动展开评价。并通过评价教学目标是否达成、该执教教师的哪些教育行为有效或无效,怎样改进可以更为有效等来提高教师的他评能力。在学期结束的课题研讨进展经验介绍中,教师代表将区域活动材料的照片以及个人的教育观点制作成幻灯片,向全体教师作了比较系统、完整的交流。还有学习内容、资料的共享,包括对各自看过经验性文章的交流、外出听课后制成vcd大家共同观看、园区间平行班区域活动材料的交流、
材料的操作方法以及孩子操作效果的经验交流等,我们都尽量借助多媒体的优势展开研讨。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