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的概念是在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兴建而提出的。在美国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中,特别把IT(Information Technology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作为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美国的这一举动引起了世界各国的积极反应,许多国家的政府相继制定了推进IT在本国教育中应用的计划。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普及,整个社会的发展与信息技术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人们越来越关注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社会信息化”的提法开始出现,联系到教育改革和发展,“教育信息化”的提法也开始出现了。现在,政府的各种文件已经正式使用“教育信息化”这一概念,并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的工作。
所谓教育信息化,是指在国家及教育部门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教育系统的各个领域全面深入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加速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过程。
教育信息化既具有“技术”的属性,同时也具有“教育”的属性。从技术属性看,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征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化。从教育属性看,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征是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与协作性。从工作内容上看,主要有师资队伍的培养、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建设、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应用、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程等。
二、我校推进教育信息化的举措
天门市实验初级中学是状元之乡──湖北省天门市市区内的一所重点初级中学,学校始建于1987年,1991年被市政府确定为天门市初中示范窗口学校,1996年升格为市直初中,是我市唯一的一所直辖公办初中,学校现有教职员工256人,教学班级37个,学生2294人。
为了推进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学校成立了教育信息化办公室──信息办,专门负责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信息办由分管校长负责,下设办公室主任、专业信息工作人员近十人。信息办在上级教育部门和学校校委会的领导支持下,做了大量的工作。主要有:
1.硬件方面。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学校铺设完成了覆盖全校的校园网络,装备了一个计算机教室,配有电脑50台;建成两个多媒体教室,其中一个多媒体教室配有先进的电子白板;七年级14个班每班配有一台25英寸的彩电,以及一台带有USB接口的DVD影碟机。
2.软件方面。首先是培训教师,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上级举办的各种类型的计算机技术培训;其次是建设教育信息资源库,学校组织骨干教师分学科建立了本校的网络教学平台,在这个平台里,各科教师上传了大量的教学资源。
3.教学方面。信息办要求各科教师积极开展信息化教学,每班每周至少到多媒体教室上两节课。课后认真填写教学反思,总结经验。在学校强有力的领导下,骨干教师的带动下,基本上形成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风气。
4.研究方面。我校是天门市远程教育示范学校,承担有中央电教馆布置的多个科研课题任务。2008年5月申报承担了由中央电教馆立项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教育学国家一般课题──《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环境下的教学应用模式和案例研究》的子课题《模式三环境下农村远程教学资源归类与高效应用的管理方法研究》的课题任务,该子课题目前正按计划在开展研究。
上述工作的落实和进行,极大的改变了学校的教学面貌。几年前,除了市级的大型公开课在我校举行时,可以看到有人用课件、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以外,平常几乎没有老师能用、会用课件上课;可是今天,情景已大不相同了,每天都有人来多媒体教室上课,语数外理化政史地生乐美各门功课都有。几年前,除了专职的信息技术教师会操作电脑、投影仪外,几乎没有普通教师会操作这些设备;可是今天,很多普通的教师已不需专职人员的帮助,自己就会操作设备了,“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昔日看上去高深莫测的技术正在被普通化。2008年市电教馆为我校配发了一块先进的电子白板,白板装好不久,很多老师就掌握了白板的使用方法,抢着带学生到这个多媒体教室上课。
除了这些明显的变化以外,还有一个不太明显但却非常重要的变化,那就是备课的变化。以前,教师的备课主要是依靠教学参考书、教辅资料、字典等工具书。往往一份教案可以沿用多年。但如今大不相同了,很多教师的备课几乎离不开互联网了,互联网是一个挖不尽的宝藏。利用互联网备课,不仅开阔了教师的视野,而且提高了教学的质量,促进了教育的信息化。
三、教育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
教育信息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绝非一时之功。从我校的实际来看,成绩是巨大的、明显的,但问题也是明显的,不容忽视的。我个人认为,我们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亟需改善。
1.思想上认识重视不够
目前,虽然社会上和各级政府都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实际上应试教育仍然大行其道,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可以说是“素质教育喊得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抓得扎扎实实”,社会舆论和教育部门仍然“以考试成绩论学校教学质量”、“以升学率高低论学校教学水平”。这使得不少领导和教师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在分数和成绩上,对当前不能立竿见影起作用的教育信息化,心底里并不十分支持,甚至有少数领导和教师认为信息化教学是花架子、摆样子,可有可无,对当前教育起不到多大作用,也有些老教师认为自己年纪大了,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跟上新形势了,在思想上存在种种畏难情绪,实际行动上对信息化教学抱着敬而远之的态度。凡此种种,造成一根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的教学现象还普遍存在,而且仍然是我校当前教育的主流趋势。
2.信息化基础设施严重滞后
教育信息化需要建设配套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即用于教育教学信息存储、处理和传播的信息化环境。主要包括多媒体演示教室、网络教室、校园网系统和用于远程教育的信息网络系统等。这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与教学的实际需要来看,我校的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建设严重滞后。唯一的一个计算机教室里只有四五十台电脑。而大多数班级却都有六七十人,有的甚至八九十人。上信息技术课不能做到学生人手一台,根本无法满足全校教育信息化的需要。因此虽然信息技术课给学生发了教材,上级教育部门也要求上,但无法开课。仅有的这个计算机教室只能供给三年级学生在备战信息技术考试时使用。同样,供平常开展信息化教学的多媒体教室仅有两个,全校37个班级在同一时间只能有两个班级去上课,其它班级只能排队等候。可教学进度却等不及。教学中,经常发生“准备好了课件或者与教材相关的视频等教学资源却没有教室;不需要用时又排到名下”的现象。
3.教师素质亟待提高
教育信息化,硬件是基础,人才是关键。再好的基础,如果没有人会应用,也只能浪费和闲置。
教育信息化在我校开展还不久,与之相匹配的信息化教育师资队伍仍然显得很薄弱。虽然上级和学校开展了多种多样的培训,但我校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仍然普遍偏低。信息技术管理人员和信息技术任课教师还没有达到知识标准化、技能专业化。现在学校从计算机教育专业毕业的教师极少,绝大部分都是由其它学科教师转行经过培训来的,许多人还是兼职。普通教师的计算机技能水平更低,甚至仍然有中青年教师不会计算机的开机关机。大部分教师虽然懂一点电脑知识,但也只不过是简单的上网聊天斗地主,看看行情炒股票而已。真正能够熟练应用计算机与网络设备等进行教学的教师只是少数,能够制作教学软件的教师更是极少,学校里就是那么几个人,凤毛麟角,且制作水平不高。
每有上级部门组织教学比武和汇报课之类的活动,讲课教师不得不请专业的信息技术人员来制作课件。授课的学科教师不懂专业的信息技术,它不知道某个软件可以实现(或只能实现)什么功能;课件制作人员不懂所授学科的专业知识。这样制作出来的课件费时、费力、费钱。而且很难尽如人意。
4.信息化课堂教学实际有待规范
所谓信息化教学,是与传统教学相对而言的现代教学的一种表现形态,它以信息技术的支持为显著特征,在更深层面上,它还涉及到现代教学理念的指导和现代教学方法的应用。
在轰轰烈烈的信息化教学浪潮面前,我校教师的教学往往有以下两种极端情况:一种是教师不愿意于用或者是不会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任你风吹浪打,我自闲庭信步,固守自己一根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模式。不会用可以理解,不愿意用只能理解为懒,因为再好的方法,再先进的手段,也没有一本书一根粉笔一张嘴在讲台上夸夸其谈来得方便。此种类型的教师大多为中老年教师和少数基本上属于电脑盲的青年教师。二种是恰好相反,教师过于热衷崇拜信息技术教学的威力。不管什么课,不管什么内容,只要找到一点东西,就带着学生往多媒体教室跑。此种类型的教师大多为略懂电脑技术、对新鲜事物很敏感的教师。
其实这后一种情况是人之常情,是属于前进中的问题。人们在初掌握一种技能和本事,总有一种骄傲和炫耀的心理,觉得这种本领了不得,等慢慢见多了,适应了,心态也就冷静了。用郑板桥的话来说,就是“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实际的信息化教学中当然不乏成功的例子。但是有一些现象或误区不能不提出来。
现象之一就是教师过于注重课件的作用,而忽视了教师自己的解读与讲述,忽视了学生与文本的交流。课堂上多媒体设备代替了教师,屏幕代替了黑板,课件成了为课堂的主宰。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些课堂上,教师利用课件创造了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了较好的效果。但很长的时间里,学生的教科书却始终搁置在一边,教师在学生还没有通读教材的情况下,就直接向学生展示与课文配套的演示。虽然文本内容转化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学生看得津津有味,但一节课下来,学生对文本解读的时间少了,思考的时间少了,对语言的运用也少了。文本的内容并非是由学生通过阅读而感知,学生缺少了与文本的直接交流,阅读能力也随之降低。
其实,认真地研读文本是有效进行多媒体教学的基础。教材作为知识、情感、情趣的载体,是教学的主要课程资源。学生的阅读感知能力就是通过阅读文本中感性材料的文字符号来逐步实现的。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提高教学质量,就要加强教师对文本把握的能力。教师对文本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将直接决定教学手段是否有效。教师对文本读得越多,想得越深,感悟自然就越丰富。在处理教材上,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选择学生最喜欢的方法和最适合学生的内容去完成教学目标。
现象之二就是有些课件设计制作上往往华而不实,花里胡哨,过多运用音效、特技、过于突出鲜明的背景图片等,存在很多干扰教学的因素。或者课件缺乏交互性和通用性。
现象之三,就是教师自己不会制作课件,只能使用别人的课件。为了使用课件,只能照搬别人设计好的教学计划和流程,被别人牵着鼻子走。但教学是一种比较个性化的东西,每个人的专业修养和素质不同,适合别人用的东西,不一定适合自己用。遇到那些通用性比较差的课件,只能使教师丧失自己的个性,课上得千篇一律。
5.资源的建设与更新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逐步深入,对信息化教学资源的需要将越来越迫切。虽然我们建立了本校的网络教学平台,虽然已经可以通过卫星接收到中央和省电教馆播发的远程教育资源,但仍然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很多基础不太好的老师想上课,却找不到合适可用的资源,他们不得不放弃自己的计划。资源的匮乏和使用上的不方便这不能不说是影响推进教育信息化的一个问题。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