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老病死,不管你是否愿意面对,它一样会如约而至。
死亡教育,应该放在人生最开始。生死病死,孩子更应该早知道。
1.孩子幼年期的死亡教育。
前段时间,我家快6岁的孩子,总会在睡前问我:
“妈妈,人变老了,就会死吗?”
“会死”。
“那我也会老吗?
“会的。”
“我老了,也会死,对吧?”
“是的。”我不想隐瞒孩子,也不想逃避生死这个话题。
“那我不想死,妈妈,我不想以后被埋到土里。”
孩子说这句话时,他快要哭了。
我安慰他,对他说:“孩子,我们可以想想,以后怎么可以活得更久啊?”
他的注意力被转移,开始想怎么样延长生命?
后来,他又追问了一句: “妈妈,以后你也会老,等你老了,你也会死,对吧?”
我紧紧抱着他,对他说:
“孩子,妈妈有一天会变老。但我会一直爱你,陪你长大,直到你有力量保护自己。”
他听了这句话,情绪放松了些,慢慢的睡着了。
第二天一早,在上校车前,孩子又拉着我的手,说:“妈妈,我不想死。”
看来生命这个问题,在孩子身上,开始形成概念,他那么困惑,我得去寻找答案了。
阅读生命绘本
5岁多的孩子,对于生命,是朦胧的,不能吓着它,也不能不让它了解。我从网上搜索到《一片叶子落下》绘本视频,和孩子倾听它。
大树上的叶子,从刚萌出芽,到茁壮享受生命,再到秋冬的凋零,树叶的死亡会来,但大树的生命还在继续,如同人类一代代的繁衍,也在见证生命的延续。
孩子对生命的轮回,似懂非懂的点点头。
给予安全感
我又从喜马拉雅搜索人气很高的生命绘本,《爷爷是幽灵》,在播音员的深情朗读中,孩子觉得,幽灵和怪兽一样,是个很强大又有点吓人的东西。
显然这本书没达到预期效果。
于是我安慰他:
“孩子,你长大的日子,还很长呢!爸爸妈妈一直都会爱你,陪着你。生命就和小孩子到游乐场玩一样,死亡就是玩完了回家。在游乐场,首先应该开开心心的,把所有想玩的,都好好的玩一次,回家的时候,才会觉得今天玩的很开心,很满意,对吧?”
孩子点头说是。
后来,偶尔他还会冒出对生命的新的提问,但脸上的难受少了。
2.孩子学生期的死亡教育。
作为一个妈妈,每当我在网上看到,读书的孩子,跳楼的消息,都会特别心痛。
我常常在想,孩子跳楼前,一定不知道,还有比死亡更好的解决方法。
孩子一定不知道,活到明天,对有些人,是很奢侈的希望。
孩子可能更不知道,父母给予的生命,原本可以更有意义,活得更绽放的。
做为家长,我也是迷迷糊糊活到中年,才惊觉自己的前半生,已经浪费太多的时光,没有活出自我,没有创造价值。
如果时光可以重来,在学生时期,我就了解死亡的性质,明白向死而生,懂得生命的价值,后来的人生选择,认知,行为,都会做出不一样的改变。
阅读生命哲学
我们的学校教育,没有在一开始,就把哲学列入大纲,我也是在中年后,偶然阅读哲学,心境豁然开朗。
佛教强调无常,除了生死,无大事,如果能从一开始,就接受生命是流动的真相,那么,心理承受能力,会更强,对生命的态度,会更加淡定从容。
学生时代,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时期,学校功课是学业,而此时能多阅读哲学,就象在学习学业时,安装了一盏照明灯,不仅照亮当前的学业,更照亮和指明远方的未来。
学会享受生命
学生时代,课业繁多,奔波在各种补习班培训班中,有时也会压得喘不过气来,就象我们大人,忙碌了一天的工作,也懒得再去欣赏生命中忽略的美景。
当我们知道死亡是必然的,才会更有意识的,进入当下,开始享受生命。
在学生时代,会更高效的管理时间,做好规划,学习中不感到心累。充分体验生活的多彩多姿,用充实感打败心理上的挫折,用更饱满的热情,去实现更高的自我价值。
以上是我的个人观点,希望每个孩子,未来的人生,都精彩纷呈,大家是怎么看待孩子的死亡教育呢?欢迎你在下方留言,期待你的关注点赞。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