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家庭教育中,即便是“适当的”暴力惩戒也不是绝对必要的,无打骂的“理性教育”,乃至”赏识教育“已经被证实为可行。
2. 认识一个事实:父母不可能是“完人”。
结合以上两点,结论:暴力惩戒不是必要的教育手段,只是父母”无有为力“的无奈之举;”更好“的教育方式应是父母以身作则,不断学习进步,不断改变自己,完成和孩子共同成长的过程。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朱家雄认为:只有“十全十美”的父母才会绝对不打孩子,而世界上极少有如此完美的父母。问题的关键不是能不能打,要不要打,应该首先考虑的是怎样达到教育的目的。惩戒孩子,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适度原则
惩戒孩子,可以让孩子体验犯错造成的自然结果,这是自然的惩戒方式。无奈之下,”暴力惩罚“一定要 “适度”,常骂不惊,常打不怕。经常打孩子,孩子就会习惯于挨打,逐渐养成一种即使挨打也满不在乎地态度,结果使孩子成为一个具有顽固反抗精神和暴力倾向的人。家长如果真要体罚孩子,一定不要使用任何工具,用手打几下孩子的屁股就行了。如果有家长期望完全通过打来教育孩子的做法,肯定是错误的。一味打,只会造成孩子种种不良的心态和心理偏差,决不能获得教育孩子的效果。
第二:及时原则
尽可能在孩子发生不良行为时马上加以惩罚,因为在孩子心目中,事情的因果关系是密切的,年龄越小越是如此。如果事情过去几天再惩罚,或几件事加起来一起惩罚,孩子会不明就理,甚至不清楚自己为何受罚。所以惩罚应及时,即发现孩子犯了错误之后,及时进行惩罚,指出其错误所在和应该承担的后果。
第三:隐蔽原则
“人前教子”的传统教育方法已经不合时宜,所以一定要注意打孩子的场所,对孩子进行惩罚应避免在公共场所和外人面前,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当众不留情面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如果孩子当众顶撞,父母也会很没有面子。胡适的母亲就是教育孩子的典范,从不在人前打孩子。
请理解,父母不能为了发泄自己的愤怒等恶劣情绪而打骂孩子——无论何种教育手段,应从教育孩子的目标出发,为引导、保证孩子健康成长服务。惩罚也必须和爱抚、讲道理相结合;孩子受到惩罚改正错误以后,爸爸妈妈要适时地对孩子进行言语和行动上的肯定,不要让孩子感到自己不受重视了、被冷落了。爸爸妈妈要让孩子明白,他之所以受到惩罚,并不是他因为他是个坏孩子,并不是爸爸妈妈不喜欢他,而是他这件事情做的不对。
教育需要爱心惩戒 让感恩教育生活化 这是两篇文章,求读后感!!!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