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教育”的弊病,实在是一个大课题,今天仅从一部电影谈起。
《老师好》这个电影反映了几十年前的学校教育,师生关系,也表现了苗老师对学生的一腔爱,很感人。可是仔细品,也能看出很多问题:
1、 一切唯分数。老师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分数”。班长的选择标准就是“成绩最的”。 他赤裸裸地偏袒学习成绩好的孩子,讨厌不爱学习的孩子。于是成绩好的就是香饽饽,成绩差的就坐最后一排。为了考试,苗老师可以扼杀学生的一切兴趣,砍掉一切活动——比如不准看课外书,比如禁止学生参加舞蹈比赛。在他眼里,除了刻苦学习,除了优异的学习成绩之外,就没有什么东西值得去奋斗,去维护。
今天的学校依然如此,甚至更甚。素质教育的口号提了好多年,但是我们追求的依然只是分数。
2、 老师严厉、蛮横、强权、专制,学生称其为“苗霸天”。 开学第一天,墙角就站了一堆学生……对烫发的女生,他热嘲冷讽;对抹口红的女生,他直接动手去抹;对抽烟的同学,他让其原形毕露;对使着法子读武侠的学生,他毫不客气地揭露;对“小混混”,他像呵斥坏人一样呵斥,并把他赶出教室……他还恶狠狠地宣布:从今天开始,这个教室的王法,就“姓苗”了,他就是班级的皇帝。作为老师,他思维方式简单,工作方法粗暴。
而且他的班级管理缺乏民主。比如无视学生对洛小乙当班长的选举,而直接任命安静做了班长。
今天的学校提倡民主管理,整体要好很多,但是很多老师依然是苗宛秋。
3、 扭曲的师生关系。
老师严厉到近乎严苛,学生则暗中给老师捣乱。比如拆了老师自行车的挡泥板。师生关系就像警察与小偷,或者是猫与耗子。
即使是老师对学生的爱,也是中国式的——含蓄而不会表达。电影里的学生对老师示好,换来的是“别瞎折腾了,回去好好念书”。 在处理自行车事件时,他气势汹汹地咆哮,怒斥整个班级的所有同学。后来学生们费尽心力为他找回自行车,并且设计了动情的欢迎仪式,他也根本不为所动,依旧是愤怒的指责。
这一点在几十年后的今天有了很大改善,很多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很融洽,很温暖。
4、 老师的忽视。因为班级人数太多,学校资源紧张,老师哪有时间和精力去管那
么多学生?苗宛秋老师用的招数是——抓两头放中间。就是看紧成绩优秀的好苗子的和成绩差的捣蛋鬼。好苗子是用来出成绩的,是班级的脸面,而捣蛋鬼是班里主要的的不稳定因素。至于中间的学生,基本放任自流,自生自灭。他们人数最多,得到的关注最少。这被老师忽视的群体却是大多数,他们缺乏关爱,无法健康成长。
而这个问题,在今天小班化的地方,则可以解决得比较好。
中国教育历来为人诟病的很多,当然这里面有及其复杂的问题。在中国文化环境和传统道德环境下,老师形象、师生关系都不同于西方,孰是孰非实在值得我们好好思考。
这里仅仅是管中窥豹,请有识之士留下那么宝贵的意见: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