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孩子生气时,父母要保持冷静
孩子火冒三丈,父母可千万别跟着激动,否则接下来只会吵得不可开交。此时父母的最高行为指导原则是:他(孩子)越火,我(父母)越冷。
因为父母一旦以怒制怒,孩子就更有理由相信,他的愤怒时理所当然的:暴躁的爸妈谁受得了?既然老爸老妈态度恶劣,他也没必要和颜悦色地回应。此外,情绪具有感染力,当父母保持冷静,这般情绪安定的氛围也会逐渐对孩子起到正面作用,有助孩子恢复平和之心境。
2. 批评孩子的行为,而非人格特质
如果要告诉孩子,他有些地方做错了,此时该批评的是他的行为,而不是他的人。当父母批评的是行为,孩子明了,他只要改进行为,就有可能改善他在父母心目中的印象如果针对人格特质来做批评的话
3. 尊重孩子的隐私
孩子与别人发生冲突,家长应该怎样做?怎样才能真正的说服孩子?
我认为孩子与别人发生冲突,如果是因为争吵抢玩具等都是非常常见的问题,是孩子人际交往能力的一个体现,父母应该正确引导孩子自己解决问题。
孩子与别人发生冲突时,我们作父母的要做到以下三个原则:
1、遇到问题父母要给孩子示范,有灵活性的问题解决方案:注意是”示范“而不是”干预“更不是代替孩子去做;孩子在社交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就是玩具被抢了或者他抢别的小朋友玩具了,一般孩子反应就是哭,还有的孩子反应是打人,这两种方式很明显都不是正确的处理问题方式。我儿子3岁时在外面与一位小朋友玩,那位小朋友拿了一个玩具玩,俺儿也想玩,就随手把自己玩具放下,去拿那个小朋友玩具,那个小朋友非常不情愿,就随手推了俺儿一下,俺 儿当时就哭了,这个时候我老婆就跟孩子说“我们来想有什么办法可以让那个小朋友让你玩他的玩具,感到开心呢?”我儿子眼泪含眼圈的说:“我可以拿我的玩具跟他交换,他玩够我的玩具时,我们再换回来。”我老婆对俺儿一顿夸奖,”你这样处理很对啊,咱们是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要跟人家交换,这样人家也会愿意跟你玩的。“听了老婆的话,儿子擦了擦眼泪,跟那位小朋友交换玩具,两个人非常开心的玩了起来。
2、不要孩子解决他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如果孩子稍微遇点问题父母就冲上去,那孩子可就找到靠山了,有啥问题先找爸妈,那以后爸妈不在孩子身边,她遇到问题就会茫然无助,害怕跟别人起冲突、害怕与人交往。如果孩子小害怕,做父母的可以陪着她,但是解决的话语让孩子自己去说,让她自己去做,等她解决过几次可能就不会害怕了,自然也不需要大人陪着就能把问题处理的很好。
3、一旦决定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那父母就不能对他的解决方式过分的苛求:放手让孩子去解决问题,做父母就要淡定不干预,孩子毕竟还是个孩子,一开始肯定会处理不当,但是父母过分苛求,孩子就会停止尝试,被动地接受大人给的指令。所以在最初孩子与人交往时,父母要注意过程,不要太在意结果。只要孩子处理问题的方向是对的,即使解决的不成功,父母也是鼓励孩子,帮助他改正存在的问题。
如果孩子从小就能够学会处理日常问题,他们就不会冲动、内向、好斗,社交能力是一个孩子健康成长必须要掌握的基本能力,并且要从童年期就开始培养。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