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孩子特容易和父母吵架?这就是典型的亲子冲突
从发展心理学角度来看,青春期确实是亲子冲突的高发期
青春期被喻为“心理断乳期”,是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独立性和依赖性错综复杂一个特殊时期。青春期的孩子情绪调节能力较差,所以情绪容易波动。随着独立意识的增强,很多事情不愿让大人管,不再对家长一味的盲从,并且将家长无微不至的关爱视作获得独立的障碍,将父母的孜孜教诲视作个性发展的束缚。而面对青春期的孩子,有的家长仍然习惯于按照幼儿期、儿童期的亲子关系模式去对待已经长大变化并努力寻求独立的孩子,对孩子保护过多,干涉过多,给予独立的空间太小,对孩子信任、尊重不够。因此,孩子以各种对抗性的行为甚至是极端行为来反抗父母的权威,亲子冲突就此产生。
冲突是正常的
有些家长会担心是不是只有自己家才有这么多的冲突,事实上,研究表明,中学生与父母之间的亲子冲突是无法避免,有一定的冲突是正常的。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后,开始发展自主性与社会化,在这个过程中,亲子之间不可避免会发生冲突,而中学生正是在亲子冲突中不断发展和成长起来的。亲子冲突的发生正是在提示父母:孩子进入了他/她人生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父母需要跟孩子一起成长,改变跟孩子的相处方式,适应孩子的变化以及随之带来的亲子关系的变化。
男女冲突各不同
研究发现,青春期的男生与父母的冲突要比女生多,原因有两点
1.尽管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孝道都强调子女对父母的服从, 但对女孩的要求更高, 因而形成了女孩即使可能有不同的观点,也不太怎么公开表达的倾向, 减少了与父母发生冲突的可能性。
2.男孩比女孩更要求独立, 成人感更强。这也会增加男初中生与父母发生冲突的机率。
在具体表现形式上。女生与母亲在做家务方面的冲突频率和强度显著高于男生, 而男生与父亲在花钱方面的冲突显著高于女生; 男生与父母的身体冲突显著多于女生, 而女生与父母的情绪冲突显著高于男生。原因有四:第一, 父母在子女日常生活中的角色不同; 第二, 父母在家庭中的地位不同; 第三, 与父母的冲突可能带来不同后果; 第四, 子女与母亲的情感联结强于与父亲的情感联结。
亲子冲突的应对策略
第一步。自信乐观看待亲子冲突
面对冲突,家长不要太过着急和焦虑。不要把青春期的亲子冲突当成一件多么严重的事情,允许合理的亲子冲突的存在。然后,要有自信,相信自己能够处理好跟孩子的冲突。因为前面我们也有提到,如果父母自身有很多的消极情感,也会感染孩子的情绪,进而引发更多的亲子冲突。自己做一点小的改变,给孩子多一些信任和自由的空间,当孩子度过了这个特殊时期,冲突自然会过去的。
第二步,反思自身不恰当的行为
我们从小到大,在学校和社会中学了很多的知识,但唯唯没有学过如何做好一个父母,有一种说法叫做“当青春期撞上更年期”,就是说亲子冲突不仅仅是孩子青春期叛逆的原因,也有家长自身的原因。例如,一些家长由于工作压力大、或者跟爱人发生矛盾等原因,情绪不好,当孩子出现一点小问题时,就将自己的负面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
当下次和孩子发生冲突前,先静下心来,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是不是因为自己的问题迁怒孩子,是不是自己不够耐心,是不是没有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然后,跟孩子诚恳的道歉,说说自己发脾气的原因,跟孩子倾诉一下自己的烦恼。这样,孩子会明白爸爸妈妈也有自己的烦恼,也许爸爸妈妈发脾气只是当时心情不好。也让孩子说说自己跟爸爸妈妈吵架的原因,一起交流一下,有利于相互理解,减少矛盾。
第三步,尊重和理解孩子的自主性
亲子冲突的主要原因是孩子的自主性需求提高,要解决亲子冲突就需要“对症下药”,即尊重和理解孩子的自主性。
我们的孩子已经不是那个听话、顺从的小孩子了,他/她不会完全按照你的要求去做,所以你的重复和唠叨是没有用的。家长需要用对待大人的方式去对待他/她,允许他/她在行为上跟自己的要求有所背离,允许他/她有自己独立的思想,给他/她做决定的机会,尊重他/她的隐私。
当家长自己有错误时,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可能不少家长有偷看孩子日记的经历,当第一次发现被偷看时,孩子可能只是和家长产生言语上的冲突;当第二次发现被偷看时,孩子会将抽屉加上一把锁,与家长产生更加激烈的冲突;当第三次发现被偷看时,抽屉上的锁没了,冲突似乎也没了,但孩子不再写日记,一把新的无形的锁已经锁在了孩子的心门上。
第四步,有效沟通,营造好的家庭氛围
青春期的家长确实不容易做,家长要舍得花费时间去了解孩子,主动学习
并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与孩子不断进行互动,了解孩子的心理。沟通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首先要摆正心态,不要产生“孩子必须遵从父母”这种想法,并且保证自己此时处于一个平缓的状态,做好一个要营造一个和平而又温馨的氛围的准备,为接下来的交流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2.在交谈的过程中,语气要平缓而温和,有时孩子会不愿与你进行深刻的沟通,那么这个时候你要循序渐进,内容可以先从孩子感兴趣的入手,慢慢谈,不要总是谈深刻的话题,孩子不感兴趣的话会起到反效果。
3.不要以父母或者过来人的身份自居,不要总是讲大道理,这样孩子容易产生厌烦心理。跟孩子沟通的时候要保持平等的地位,不要用命令式口吻“你必须…”“你不能…”,试着说“……好吗?/可以吗?”。
在家庭中,亲子互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希望广大家长能在平等、和谐、融洽的家庭氛围中,相互约束、跟孩子一起进步。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