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亲子教育 > 正文

全国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发布,你认为怎样才能成为合格的父母?

前几天听到一个消息,朋友的一个远房表妹跳楼了,只有十一岁,原因是,那个表妹的父亲看到表妹在做作业的时候玩手机,将她的手机没收了。

在这样的案例面前,旁人只能扼腕长叹,而对孩子的父母而言却是一生的痛。

那么孩子能毅然决然地跳楼,仅仅是叛逆和任性吗?当你去细想这其中的缘由,其实不只是这个孩子心理承受能力不行,而是这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可能没有经历过什么挫折,还不懂什么叫责任,也不懂什么是爱,更不懂得珍惜生命。而这一切不仅仅是学校的教育能够实现,“家”才是影响孩子最重要的环境。不敢想这个孩子得经历了多少次挣扎,才有勇气以结束生命的方式来让父母悔恨一生。

孟子说,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出生的时候都是一张白纸,至于今后长成什么样子,由家这个环境来定基色的。

而今天我要介绍的这本书《天生非此——家是如何影响我们一生的》。你们是否曾思考过,为什么我们总是和父母出奇的相似?为什么父母总是喜欢用一种令双方都难受的方式与我们相处?为什么我们会把难以忍受的父母的种种行为,传递给孩子?而这些都可以在《天生非此》这本书中去寻找答案。

《天生非此》这本书的作者是奥利弗·詹姆斯。他是儿童心理医生,还被泰晤士报誉为“国民心理学家”。同时他也是英国国立家庭育儿协会和家庭计划慈善机构的董事。而《天生非此》这本书中的观点也是基于作者多年的心理学研究所得出的。

一、为什么我们总和父母一样(1)言传

每个人都有一个原生家庭,在这个原生家庭里面,父母与孩子相处时间是很长的,从孩子出生到孩子上学。父母教会孩子说话、走路、穿衣、吃饭等等。孩子做得好的时候会受到表扬,孩子做得不好的时候会被批评。基于动物的原始属性——为了生存,孩子们会看着大人的眼色行事。所以父母的一言一行会影响孩子的一举一动。这就是言传带给孩子的影响。

(2)身教

有句话说,“身教重于言传”。随着孩子的逐渐长大,孩子不单是听父母怎么讲的,还会看父母是怎么做的。之前看过一个段子,一个人问一个母亲,“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她说,“我的愿望是我的儿子考上名牌大学。”那个人说,“你有这个想法还不如你自己去考,你自己考名牌大学可能只需要几年,等你儿子高考还要十几年呢!”虽然是个段子,但却直击人心。父母天天打牌、喝酒、赌博却要求孩子努力学习的不在少数。

在中国希望孩子考名牌大学的父母多了去了。社会阶层的不同,很多家庭甚至是处于温饱阶段,至于心理健不健康、考不考上大学都无所谓,只要好好活着不给家里惹麻烦就行了!但是“寒门出贵子”也是存在的。有这么一个新闻,一个目不识丁的农民把两个孩子送进了名牌大学,他的教育方式就是让孩子把每天的学习内容教给自己。所以一个人好的品行、习惯和思维方式是值得被传承的。

(3)身份认同

钱钟书先生的女儿钱媛为什么三四岁就会看书了,十一二岁就读遍了各大名著。这就是耳濡目染的作用。我认为这就是钱媛对父母的身份认同。她通过代入父母的角色来体验他们的一些方面,甚至当做自身的一面。

长期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我们就和父母越来越相似。当我们觉察到自己身上承袭了父母的一些负面的东西,我们应该如何去自处,如何让自己的心理更加健康呢!

首先,找出与父母的相似之处。优点就承袭;缺点就对照,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其次,找心理医生分析自己的童年,很多心理问题的根源在童年,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先面对这个问题。

最后,转换心态,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自己和父母。其实最好的方法是同理心和换位思考。

二、为什么说一些心理问题的根源在童年?我在一开始讲的那个例子中,女孩是存在一些心理问题的。一个心智健全、有爱、温暖的孩子是不会以决绝的方式离开这个世界的。而如果这个女孩,没有感受到爱、认同和安全,也没有经历过挫折,不懂得责任。她会变得狭隘,她的内心会充满了“恨”。

那么“小恶魔”是如何养成的呢?

1、虐待或者关爱造成同胞之间的不同。

2、精神问题的出现是由于皮质醇激素过高,而皮质醇激素过高时由于幼年时期,照料者不稳定,没有得到相应的回应以及虐待。

3、出生前的经历,胎儿在产前三个月,母亲如果过于焦虑会引发孩子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4、社会环境的影响。欧美国家他们的文化环境,注重民主、个人。而中国和日本是集体主义文化,十分克制自己,对他人往往会更加关照。

对策:

1、孕期避免压力

2、满足婴儿的需要,多享受其中的乐趣。

3、如果你的孩子已经长大了,正处在青春期,非常叛逆,可以使用“爱的炸弹”,也就是在规定的时间、空间听从孩子的一切。“爱的炸弹”是孩子的情绪调节器。对很多常规的孩子身上的问题都奏效。

奥利弗·詹姆斯做过一项研究,他发现受虐的婴儿中有85%的人出现了神经损伤,当然,如果他们在一岁半到三岁的时候受到的照料越多,就能够克服最初的损伤。为了让孩子长成心理健康且有安全感的人,父母一定要给自己的孩子持续的关爱和照料。父母也不必为自己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对孩子吼骂感到过分的自责,只需向孩子讲出自己当时的感受,并且将事情的原委说明白。孩子是有自己的修复能力的,真心的关爱他也能感受到。

三、和父母和解“人无完人”,父母也是一样的。每个人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几乎都会对自己的父母产生一些不好的情绪,甚至是怪罪!性格特征是会在家族中代际的,我们自身拥有的性格缺陷,我们的父母也可能拥有。我们面临的问题,我们的父母也可能曾经面临。

他们对我们表现出苛刻,可能因为他们的童年也没有感受到什么爱,尤其是我们的上一辈,在农村地区,贫穷闭塞,如果他们是老大,他们可能几岁就要开始肩负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他们从小就被散养,很少能够感受到安全感和爱。而他们的父母辛苦的工作也只能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生计,也无法顾及孩子们的心理感受。

另外,中国的传统教育文化就是“棍棒底下出孝子”,这种“高压”教育会让他们学会隐忍,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

所以,缺乏照料、“高压”的教育使得父母在精神上安全感缺失,而这样的痛苦就出现了代际。

通过奥利弗·詹姆斯的研究,我们发现那些父母有抑郁症的孩子比那些父母没有抑郁症的孩子,患抑郁症的概率要高出3倍。患有精神分裂症的人,他们的孩子比普通人患精神分裂症要高出9倍。而有过自杀倾向的人,他们的孩子也有可能出现自杀倾向。儿童时期遭受虐待(包括精神虐待)的人,可能也会虐待自己的孩子。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会和父母的性格特征相似!那么如何去和父母和解呢?

首先,想要解决某个问题,必须先要认清它。所以要找出家族中的代际模式。

当你试着去了解父母的过去,看看他们十岁左右的生活,他们受到怎样的照料,又遇到什么样的困境,你可能会发现他们过的也不如意。当你用同理心而不是责难去看待父母时,更能够与父母和解。所以如果父母在精神上的安全感缺失,痛苦的情绪就会在代际相传。

自古就有“羊羔跪乳、乌鸦反哺”的道理。任何事情不是非黑即白的,父母也一样,他们也许有过错,也许在某些时刻伤害了你。但人应该常怀感恩之心,多念父母的好。

读完《天生非此》这本书,希望你能够更清晰的认识自己,逐渐摆脱儿童时期产生的心理问题对现在的自己的桎梏,也希望你能更宽容的对待你的父母,因为他们可能也曾受过你经受过的痛苦,更重要的是,希望拥抱自己的过去,与自己的父母和解,将爱和温情传递给孩子。

家庭教养方式的研究方案?

全国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发布,你认为怎样才能成为合格的父母?

幼儿美术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为什么?

相关文章:

幼儿园应“依法”进行家庭教育指导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有多大?

亲子活动的好处和意义作文?

谁可以推荐我关于儿童教育方面的微博啊?

为什么感觉大部分的农村孩子都读不到高中?

儿童早期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作为母亲,对孩子的陪伴究竟有多重要

李玫瑾教授: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心理抚养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