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孩子肯定不是教育孩子的首选,如果孩子犯错,家长只能想到打孩子来解决,那么说明家长教育的方式太过粗暴和单一。
打骂都是需要严格控制的,不是说不能打骂孩子,而是这种手段有很强的副作用。一旦经常使用,效果会大打折扣,结果就是孩子对打骂免疫了,而且内心积累了反抗的情绪。
孩子实际上有个基础的心理需求,那就是安全感。一个失去安全感的孩子就像植物失去了阳光和水,尽管还在长大,但是心理会变得不健康。
打孩子的坏处很多,带情绪地打孩子更加不合适。
1、孩子会越来越不认可自己当父母对孩子大打出手的时候,大部分孩子的内心是极度恐惧的。孩子犯了错误,ta没有达到大人的预期,但是如果孩子因为此而被打,那么ta的内心就容易否定自己:我做不到,我是一个坏孩子。
有些孩子会因此把自己保护起来,不敢尝试新事物,大脑时刻保持收缩状态。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孩子学习不达标被父母打之后,反而变得越来越差的原因。
2、孩子心理不服,逆反心理在生长父母打孩子,孩子之所以不敢反抗,主要是因为孩子还小。等到孩子到了一定年龄,那么孩子就会用身体上来反抗。
打孩子不是不可以,但是一定要有规则。按照规则来打,那么孩子就能从内心上接受。但是我们也不能给孩子下任务,没有考到95分就要挨打。对这种不可控的事情,你如果去打孩子,孩子学习和考试的时候都是心慌不已的。
打孩子是最后的选择,而且一定要控制住情绪。比如对于屡教不改的孩子,我们可以给孩子一些小小的教训。但是切不可打了一次不行,下次再打。既然你已经知道了打不能解决问题,那么就需要寻求其他方面的措施。
3、以理服人,让还在回顾事情的经过,进行反思孩子做错了事,首先ta可能内心就难受。这个时候家长先要察觉孩子的情绪,接纳孩子的感受。等孩子平静下来后,我们再和孩子一起分析整个过程,让孩子反思如何避免下次再出现类似的事情。如果是一件很严重的事情,必须通过打才能增强孩子的记忆,那么大人也要跟孩子说清楚惩罚的意义。
教育的目的是改变孩子,是让孩子意识到自己需要改正。如果教育变成了大人的发泄,那么孩子除了恐惧之外,很难做出积极的改变。
4、让孩子有高自尊,给孩子信任,这样的正向引导更有效做错事的孩子,有些是为了引起其他人的注意。这是一种错误的心理需求,但是孩子无法觉察到。如果孩子调皮捣蛋,那么大人就要反省自己是否平时和孩子相处的时候不够投入,或者是生活中没有给孩子建立足够的规则意识。
大人需要给孩子一个行为指向,一开始以鼓励为主,肯定孩子的正向表现。当然,话说回来,如果孩子无法无天,那么适当地惩罚也是必须的。需要再次强调的是,不要带着情绪打孩子。尽管这样能够给孩子足够的震慑,但是效果却不会特别好。
给孩子找一些榜样,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并不是一个坏孩子。每个人的成长过程都会犯错,关键在于自己是否愿意改正。搜集一些身边的例子或者电影、书籍上的例子,给孩子说一说,孩子会愿意做出改变。
总结一下,家长应该做的:
制定规则,树立榜样,接纳孩子,正向引导;
从孩子认可的人开始,引导孩子改正自己的缺点;
适当的打骂是可以的,但是千万不要带情绪,而且需要控制次数;
家长的教育智慧是需要学习的,只有家长自己做好了,孩子才能找到好的模仿榜样。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