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动作发展正常(2)认知发展正常(3)情绪健康,情绪反应适度(4)乐于与人交往,人际关系融洽(5)行为统一和协调
如何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心理活动?
幼儿的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呈逐年上升,已成为社会和家庭关注热点。幼儿行为问题不仅影响到幼儿的正常生长发育,更会对其以后的人际交往乃至社会适应能力产生不利的影响。为了帮助家长正确引导、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请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了解心理与行为的概念:
1、心理:是指大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心理现象包括认知、情感、意志、言语、个性、社会性。
2、行为:是指人的一切外观活动,是动作和行为的总和,是各年龄阶段相应心理功能发展的综合表现。
幼儿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包括:
1
吃手指:指孩子反复自主或不自主地吸吮拇指、食指或其他手指的行为,吸吮手指开始于0-4个月婴儿,7-8个月达高峰,而后随年龄的增长而消退,吃手指常在父母不在身边、沮丧、瞌睡、饥饿时发生。
吃手指的缺点:影响下颌骨发育、影响牙齿的排列异常、甚至错颌、发音异常,不卫生。
处理办法:经常爱抚、陪伴及时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转移注意力,玩玩具、游戏、外出旅游等,对较大儿童顽固性吮手指,在其手指上涂上苦味剂或辣味剂,部分儿童可收到一定的效果。最好的治疗是发现吃手次数减少时的奖励。物质性奖励(冰激凌、点心、好吃的等)、活动性奖励(去公园、旅游、讲故事 看电影等)、社会性奖赏(微笑、拥抱、鼓掌、口头表扬)
2
咬指甲:儿童在情绪紧张不安、感到心理压方焦虑、恐惧时常出现的行为,长久以后形成行为习惯。
主要表现为反复出现的咬指甲和指甲周围的皮肤,甚至咬足趾,有的会引起手指受伤或感染。家长的责骂、惩罚通常无效,有时反而加重此行为。
建议:
1、找出情绪困扰、焦虑原因来缓解压力。
2、注意个人卫生,养成定期修剪指甲的好习惯。
3、爱好和不良习惯结合起来进行奖励,征得孩子的同意后执行。
3
发脾气:是指儿童受到挫折后哭叫吵闹现象是儿童发育不成熟的表现。表现大喊大叫、苦闹不止就地打滚,撕扯头发等。
建议:
从发育成长的角度考虑帮助幼儿学会控制情绪,了解幼儿的气质特点。 “读懂”孩子想要表达什么,减少发脾气的现象。要尊重孩子的自主独立性,选择性的对孩子说“不”,避免过度控制孩子而发生冲突。父母要提高育儿技巧,在绘本阅读中、亲子游戏活动中,教会儿童学习表达情绪,增强自信和控制不良情绪。平常对良性行为和适当的情绪控制给予赞赏,当情绪受挫后、情绪发作时,转移注意力,发作停止后坚持原则,孩子发脾气时不要否定、抛开、威胁或强行控制幼儿,之后不要怨恨指责。实行暂时隔离法、就地隔离法。
幼儿心理行为问题是成长过程中的难免出现的,只要我们重视、积极引导幼儿纠正这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从不同层面增强科学的教育方法,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