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视之。现在很多教师会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来反观自己的得失,通过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来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
不怕没有开始,就怕不懂得持续改进。
如何高效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能力?
这个问题包括了“小学”、“数学”两个关键词。
众所周知,小学包括了1-6年的义务教育。每个年级,孩子的心理、身体发育、认知水平、思维都不同,数学老师的教学方式总体上要”因龄施教“、寓教于乐,启迪思维。
(1)小学1年级
这个时期的孩子刚从幼儿园升上来,天真活泼是他们的主要特征,从顽童的集体生活中逐渐走进正规的课堂,面对的老师不再像以前那样百依百顺,哄自己开心了,他们心理是有陌生和抵触的。
数学老师应该接起幼儿园的接力棒,寓教于乐,将简单的数字加减通过孩子做游戏的方式来体现,比如6个孩子拉成一圈,告诉他们这是一个集体,总数是6。大家都拉成圈,数学形式是)+6=6;进去一个孩子,其他孩子仍旧拉着手,那里面和外面的人数相加,是什么数学形式?
启迪孩子们,找到1+5=6;然后继续进行此类游戏,2+4=6;然后是3+3=6;
最终询问孩子:小朋友们,为什么圈内和圈外的人数不同,但是总数都是6呢?
或者启迪孩子:数学是形式多样的,大家都可以进行自由组合,不要统一,要有自己的个性。
这就是数学的简单哲学意义了,哈哈,小朋友们能听懂吗?
(2)小学2年级
这个时期,孩子已经适应了学习生活中有作业,对课堂生活不再很抵触的心理状态。由于对事物的好奇心,可能会问很多为什么。数学老师,应该多讲一些数学家的小故事,启迪孩子对数学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热爱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3)小学3-5年级
孩子逐渐成长,对事物更加好奇。数学老师更应该积极引导孩子,传授热爱数学,学以致用的理念。在面对抽象的分数加减、公约数、公倍数、质数之类的数学概念、几何形状变换及其特性时,多从生活中发掘使用数学的场景,借助日常的生活现象来讲述。
比如讲述我国祖冲之发明圆周率的故事、苏联飞船失事,竟是一个小数点的原因、平行四边形为啥不稳定,三角形稳定的例子、分数是解决小数不能完全书写的问题等。
(6)小学6年级
这时候的数学应用问题比较重要,数学老师多灌输:”方程、假设“在数学的思想。让孩子明白,有些问题我们可以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这有利于孩子发散思维、逐渐销元思想的训练。
总之,小学的数学老师的教学能力不体现在解决多复杂的数学难题,而是要启迪孩子的心智,播撒孩子对数学的热爱和严谨的学习习惯。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