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著公卿,谁不道、人才难得。须认取、天根一点,几曾休息。未问人间多少士,一门男子头头立。只其间、如许广文君,谁人识。冠盖会,渔樵席。豪气度,清标格。要安排稳当,讲帷词掖。蜀泮堂堂元不恶,犹嫌偏惠天西壁。嘱公卿、著眼看乾坤,搜人物。论诗 赵翼李杜诗篇万人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杂诗 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出都留别诸公 康有为天龙作骑万灵从,独立飞来缥缈峰。怀抱芳馨兰一握,纵横宙合雾千重。眼中战国成争鹿,海内人才孰卧龙?抚剑长号归去也,千山风雨啸青锋。与菽园论诗兼寄任公孺博曼宣 康有为一代才人孰绣丝,万千作者亿千诗。吟风弄月各自得,覆酱烧薪空尔悲。正始如闻本风雅,丽葩无奈祖骚词。汉唐格律周人意,悱恻雄奇亦可思。《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我昔学诗未有得,残余未免从人乞。力孱气馁心自知,妄取虚名有惭色。四十从戎驻南郑,酣宴军中夜连日。打球筑场一千步,阅马列厩三万匹。华灯纵博声满楼,宝钗艳舞光照席。琵琶弦急冰雹乱,羯鼓手匀风雨疾。诗家三味忽见前,屈贾在眼元历历。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世间才杰固不乏,秋毫未合天地隔。放翁老死何足论?《广陵散》绝还堪惜。这首《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是诗人自述诗歌创作发展之路的诗,亦即是诗人成才过程的回顾总结。正是投军西北,参与军机,投入朝廷内外的政治斗争,丰富了他的生活,使他领悟到了诗中“三味”,成为有独特风格的杰出诗人。陆游这首诗所形象提示的,正是“实践出人才”这一人才成长的规律。已亥杂诗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注释]1.这是《已亥杂诗》中的第二百二十首。九州:中国。2.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3.恃(sh):依靠。4.喑(yīn):哑。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究:终究、毕竟。5.天公:造物主。重:重新。抖擞:振作精神。6.降:降生。[解说]“万马齐喑究可哀”一句,深刻地表现了龚自珍对清朝末年死气沉沉的社会局面的不满,因此他热情地呼唤社会变革,而且认为这种变革越大越好,大得该像惊天动地的春雷一样。他又认为实行社会变革最重要的因素是人才,所以他热情地呼唤:天公啊!请你抖擞精神,把各式各样的人才都赐给我们吧。
1《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我昔学诗未有得,残余未免从人乞。力孱气馁心自知,妄取虚名有惭色。四十从戎驻南郑,酣宴军中夜连日。打球筑场一千步,阅马列厩三万匹。华灯纵博声满楼,宝钗艳舞光照席。琵琶弦急冰雹乱,羯鼓手匀风雨疾。诗家三味忽见前,屈贾在眼元历历。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世间才杰固不乏,秋毫未合天地隔。放翁老死何足论?《广陵散》绝还堪惜。这首《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是诗人自述诗歌创作发展之路的诗,亦即是诗人成才过程的回顾总结。正是投军西北,参与军机,投入朝廷内外的政治斗争,丰富了他的生活,使他领悟到了诗中“三味”,成为有独特风格的杰出诗人。陆游这首诗所形象提示的,正是“实践出人才”这一人才成长的规律。2已亥杂诗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注释]1.这是《已亥杂诗》中的第二百二十首。九州:中国。2.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3.恃(sh):依靠。4.喑(yīn):哑。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究:终究、毕竟。5.天公:造物主。重:重新。抖擞:振作精神。6.降:降生。[解说]“万马齐喑究可哀”一句,深刻地表现了龚自珍对清朝末年死气沉沉的社会局面的不满,因此他热情地呼唤社会变革,而且认为这种变革越大越好,大得该像惊天动地的春雷一样。他又认为实行社会变革最重要的因素是人才,所以他热情地呼唤:天公啊!请你抖擞精神,把各式各样的人才都赐给我们吧。3品古诗论人才在古诗中,论人才的诗篇很多,今天品读,仍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求贤若渴为强国。在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已有周文王善于求贤的记载:“思皇多士,生此王国。王国克生,维周之桢。济济多士,文王以宁。”(见《诗经·大雅·文王》)周文王尊贤礼士,身边贤才济济,在位五十年,国势强盛。战国时期,燕昭王筑台招贤的佳话屡屡入诗:陈子昂《蓟丘览占》诗云:“隗君亦何幸,遂起黄金台。”李白《古风》:“燕昭延郭隗,遂筑黄金台。剧辛方赵至,邹衍复齐来。”汉高祖刘邦的《大风歌》可谓求才若渴:“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培养人才要放手在实践中去锻炼。《离骚》中屈原以香草为喻,寄寓了广育人才的理想:“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屈原希望“冀枝叶之峻茂”,主张“举贤而授能。”柳宗元则以树木为喻,对人才的缺乏培养表示忧虑,他在《行路难》中说:“南山栋梁益稀少,爱材养育谁复论。”陆游对人才的培养和放手使用是直抒胸臆:“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宵战风雨。”(见《苦笋》)他主张对人才要在实践中培养。要善于在一定的环境中识别人才。唐太宗《赐萧踽》:“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以及白居易的《放言》:“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主张时间考验人才。左思《咏史》:“何世无奇才,遗之在草泽”。主张从民间发现人才。在用才上要扬长避短、量才适用。屈原《楚辞·卜居》:“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其喻意是人才各有长短,在使用上不必求全。清代顾嗣协《杂兴》:“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就短,智者难为谋;生材贵适用,慎勿多苛求。”以比喻的手法,形象而生动地阐明了一条重要的用人原则:扬长避短,因才适用。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