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常规教育内容:
一、来园常规
1、来园时不哭闹,学习向老师、同伴问好,情绪稳定时能与家长告别再见。
2、能在成人引导下不惧晨检。
3、在成人帮助下,将脱掉的外衣挂(放)到指定位置。
4、在成人帮助下,参与晨间户外活动或室内各种活动。
二、饮水常规
1、认清自己的水杯标志,会自己取水杯,能用自己的水杯喝水,不用奶瓶等饮水用具饮水。
2、学习正确的喝水方法;从口杯柜中取出自己的杯子,放在自己座位的桌前方,等待老师倒水,或在老师指导下在保温桶边学着接水。坐在桌边双手端杯,一手拿杯把,一手扶着杯子,一口一口地喝水。身体坐正,不洒水,不玩水杯,喝完水把杯子放回原处。
3、不喝生水,愿意定时饮水,口渴时随时向成人要喝水
4、喝水时不说笑,不边走边喝水,不玩耍,不浪费水
三、如厕环节
1、知道大小便去厕所,不随地大小便,不把大小排在池外,能分清男女厕所
2、有大小便要求需及时告诉老师,逐渐学会自理大小便,学习自己擦屁股,自己提裤子。
3、幼儿如厕一定要注意安全,小心上下台阶,小心滑倒。
4、不在厕所逗留,玩耍,打闹。
四、区域活动
1、知道各区域名称,明确区域的空间方位,能说出自己在什么活动区做什么工作。
2、学习并理解简单的区域规则,活动时要爱护玩具材料,轻轻走路,轻轻说话,轻轻取放材料。不把去域材料随意带到其它区域,玩完后放回原处,学习按区域材料标志归放材料。
3、会自选活动区的活动材料及选择游戏伙伴,游戏内容。
4、学习并能掌握各区域的材料的操作方法及工具的使用方法。
五、户外体育活动
1、在教师引导下,愿意参加各类体育活动,冬天不怕冷,夏天不怕热。
2、愿意学习体育运动中走,跑,跳,爬,攀岩,钻等的基本动作,动作基本协调。
3、会跟着教师做模仿操,轻器械操等,动作基本合拍,动作基本协调。
4、会选择不同体育器械活动,能够掌握简单运动器械的基本玩法。
5、知道户外活动时不随意离开成人和集体,在老师指定范围活动,不互相拥挤,玩体育器械知道注意安全。
6、身体不适,及时告诉老师。
7、会与成人收拾整理活动器械和体育活动玩具。
扩展资料:
幼儿教育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说,凡是能够影响幼儿身体成长和认知、情感、性格等方面发展的有目的的活动,如幼儿在成人的指导下看电视、做家务、参加社会活动,等等,都可说是幼儿教育。而狭义的幼儿教育则特指幼儿园和其他专门开设的幼儿教育机构的教育。幼儿园教育在中国属于学校教育系统,和学校教育一样,幼儿园教育也具有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所没有的优点,如计划性、系统性等。
幼儿园教育以幼儿园教师为主要对象,致力于宣传党和国家的幼儿教育政策,反映幼儿教育研究与改革成果,交流幼儿园、托儿所、家庭教育经验,介绍国内外幼儿教育信息,提供幼儿教育活动材料和教学参考资料。
这里牵涉到人的年龄阶段的划分和教育对象的阶段划分问题。人一生按年龄可分为若干阶段,如婴儿期(0~3岁)、幼儿期(3~6岁)、儿童期(6~11、12岁)、少年期(11、12~14、15岁)、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等等,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年龄特征、不同的需要。因此,要适合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教育必须分阶段进行。
幼儿教育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说,凡是能够影响幼儿身体成长和认知、情感、性格等方面发展的有目的的活动,如幼儿在成人的指导下看电视、做家务、参加社会活动,等等,都可说是幼儿教育。
而狭义的幼儿教育则特指幼儿园和其他专门开设的幼儿教育机构的教育。幼儿园教育在中国属于学校教育系统,和学校教育一样,幼儿园教育也具有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所没有的优点,如计划性、系统性等。
3岁左右的孩子,正处于一个特殊的性心理发育阶段,心理学上称为“性蕾期”。如果男孩把自己看作是女孩,在打扮、举止、表情上模仿女孩,就成为女性化男孩。如果女孩把自己看作是男孩,在打扮、举止、表情上模仿男孩,就成为男性化女孩。这称为性角色畸形。
总之,幼儿是智力开发、人格健全、性教育的关键期。在幼儿教育上,主要是引导幼儿正确的思维方式、培养良好的学习心态,来应付以后学习和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所以,幼儿教育是决定人生命运与幸福的终身大事。
在中国传统教育的影响下,大家普遍认为早教就是针对婴幼儿展开的教育 ,其实不然,早教的实质不只是对孩子,在孩子接受早教的过程中父母与孩子的互动也很重要。外国早教专家很早就指出“亲子互动”的重要性,父母是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同样身为教育者的父母也需要学习早教知识才能更好的教育自己的孩子。
各国早教专家们也致力研发科学的亲子互动课程,当前在这方面做得比较专业还是国外的一些知名早教机构,其中美式早教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完善,很多美式早教机构在教学中采用双模式教学,把孩子和家长都作为教育对象,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让父母也尽量参与进来,锻炼孩子与家长的协作能力和默契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幼儿教育
一、 小班幼儿的生活常规管理 建立良好的生活常规习惯,逐步引导幼儿学会自我的简单的管理。众所周之,现在的家庭几乎都是六个大人围着一个小孩转,有的甚至还有保姆,所以,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很差,有的可以说是一点也不会。因此,盥洗、解便、进餐、午睡等环节就成为我们工作的难点,同时也是我们生活常规建立的关键环节。突破这些难点我们采取以下的几种方法: 1. 示范、模仿法。在运用这一方法时,改变以往单一说教的形式,以及“不准这样”、“不准那样”的戒律,采用有趣的教育方法,让幼儿在看看做做中主动、自觉地学习。如在学习折衣服的常规时,我们采用“变魔术”的形式,先教幼儿将外套脱下,再将衣服的两个袖子往中间折,最后将衣服上下对折成小长方形。请幼儿模仿我们的做法,经过多次的练习幼儿就学会了折衣服。又如,开学初,在进行点名这一常规上,请能力比较强的幼儿和老师配合作示范,其他幼儿模仿他的做法,既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又培养了幼儿互相帮助的精神。这样,幼儿在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就很容易掌握一些生活常规。 2. 儿歌的妙用。在生活常规中,洗手、穿脱衣裤是较重要的环节。在培养和训练中,孩子们不是把先后顺序弄错,就是细节达不到要求。为了建立良好的常规,我们把这些要领编成儿歌,这样既可让孩子熟练地掌握要领,又可把握动作的先后顺序。如在穿脱衣服这一常规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和孩子们一起编了《穿衣》、《扣纽扣》这两首儿歌。为培养孩子不挑食,喜欢吃各种食物的好习惯,我们也和孩子们一起编了几首蔬菜儿歌,如《红萝卜、绿青菜》:“红萝卜,绿青菜,红红绿绿真可爱。吃红萝卜,吃青菜,身体健康人人爱。”幼儿对这些儿歌很感兴趣,很快就学会了。特别是在洗手这一环节中,有的孩子忘记了动作的先后顺序。但只要在老师的点拨下,背一背儿歌,动作要领就掌握了,小手也洗得很干净。 3. 夸张的比喻。在生活常规中,有时运用一定的夸张比喻是非常有作用的,它是促进常规管理的有效方法。就拿吃饭这一环节来说吧,吃饭慢是小班幼儿常见的现象,因此,老师在这方面费了较多的精力。大家都知道小班幼儿年龄小,思维仍带有很大的直觉性,另外,小班幼儿还喜欢夸大想象,根据这一特点,我们采用了夸张比喻的方法使我班幼儿在进餐方面有较大的进步。在幼儿吃饭时,经过我们的仔细观察,了解到多数孩子是咀嚼慢、不肯吞,有的是不喝汤。于是,我们就夸张地比喻说自己是大老虎的嘴巴,狮子王的嘴巴,能嚼得快吃得快,自己一边说一边做。在巡视中,我们还提醒幼儿说“怎么看不到老虎的嘴巴在动”、“看看哪只大象把水吸干了”。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孩子们吃饭的速度大大提高了,剩饭的现象减少了。 4. 个别教育。在常规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研究影响遵守常规的原因和幼儿生理、心理上存在的差异,而情绪、经验、疲劳或环境则是构成破坏常规的因素。教师要根据不同孩子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午睡中,小班的孩子较容易尿床,如不及时提醒尿床的孩子解小便,孩子尿床后很容易感冒,也给我们带来工作的不便。经过我们的及时提醒,现在孩子尿床的现象减少了。 二、 小班幼儿的学习活动常规管理 1. 运用贴切的比喻方式,促进教学活动中的常规管理。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小、控制力差,思维的发展是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因此,幼儿理解能力往往是很表面的,具体形象的。在引导幼儿坐姿上,我们就采取了很贴切的比喻,幼儿就容易理解,也容易做到。 在美术活动中,常规管理显得更为重要,尤其是拿放笔盒的方法。我们就把油画棒比喻成笔娃娃,告诉幼儿笔娃娃睡醒了,请拿出笔娃娃,笔娃娃要睡觉了,请放好笔娃娃并盖好盖子,让幼儿反复练习拿放习惯。 2. 在游戏中学习、练习。幼儿喜欢在有趣的活动中接受教育,而游戏则是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的最好手段。因此,我们充分利用教学游戏对幼儿进行学习常规教育。开学初,我们组织幼儿玩“找朋友”的游戏,在老师的引导下认识自己的毛巾标记,并反复找出自己的标记,找自己的标记朋友,使幼儿很快地记住了自己的标记,学会用自己的杯子和毛巾。我们还通过智力游戏“猜猜我是谁”,加深幼儿对班上老师的认识,对小朋友的认识,增进幼儿与老师、小朋友的感情。 在学习活动中,我们会有一定的规则和要求,部分幼儿会感到不自由。老师怎样给幼儿一个亲切、轻松、快乐和自由的环境氛围呢?为此,我们常常蹲下来在其耳边说悄悄话,给他们温暖的搂抱,鼓励的笑容。在这样的环境里,孩子们情绪愉快,知道老师像妈妈一样爱他们,会心甘情愿地听取与遵从老师的建议,会自觉甚至不自觉地遵守那些有益于自己和整个集体进步的规则制度,慢慢地在自觉或不自觉中建立一定的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