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阶段的数学教育,作为一种数学启蒙教育,就是要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让幼儿学会主动学习。
一、在生活中进行数学教育,让幼儿体验数学的重要和乐趣
幼儿的数学知识和他们的现实生活有著密切的联系,现实生活是幼儿数学概念的源泉。幼儿每天接触的各种事物都会和数、量、形有关,幼儿的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教师要善於利用这些资源,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引导幼儿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懂得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1.创设情境,在现实生活的过程中体会数学
传统的幼儿数学教学,以集体教学为主,重视的是如何教知识,幼儿被动的接受教师的灌输,他们会感觉枯燥无味,学习兴趣不易调动起来。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幼儿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幼儿自觉接纳的程度就越高。因此,在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中,要努力把枯燥无味变为生动有趣,挖掘孩子身边的、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素材,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促使幼儿快乐学习、投入学习的关键。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独特的年龄特徵决定了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从兴趣开始的。幼儿一旦兴趣盎然,则学习时必然心情愉快,积极主动。那麼怎样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呢?笔者认为,寓教於生活,寓学於生活,让幼儿从兴趣出发,使其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与满足,从而激发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把学习数学转化为幼儿的内在需要,全神贯注地投入每一次数学活动。例如在组织小班活动《有趣的图形》时,我们以“郊游”为活动情节,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利用户外环境,复习幼儿对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认识,利用吃饼乾,通过互相讲,个别讲,巩固幼儿对几何图形的认识,使幼儿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把现实生活作为学习数学的起点。
2.巧借游戏,在生活化的数学材料中学习数学
罗杰斯认为:“只有当儿童觉察到学习内容与他自己有关时,才会全身心投入,意义学习才会发生,这时,儿童不仅学习的速度大大加快,而且会产生自觉主动的学习行为。”因此在数学活动时,尽量采用游戏的活动形式,让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有趣,让简单重复的练习变得生动。如在复习按颜色分类时,我创设了“小兔采蘑菇”的游戏情景,以“采蘑菇-放蘑菇-请客”等故事情节贯穿整个活动,让幼儿以角色的身份,轻松、自然的完成各种操作任务,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生活化,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使数学学习变得更轻松、更愉快。
3.联系实际,在现实化的生活中使用数学
在日常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很多具体的问题都是数学问题的具体表现,都可以归化为一个数学问题。例如,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常见的平分问题——分加餐;分类问题——男孩儿、女孩儿轮流如厕;排序问题——男、女交替排队等,也许有人认为这些只是一些小事,即使它们是数学问题但对幼儿来说也没有什麼特别。然而正是这些日常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为幼儿提供了学习数学的素材,反过来数学帮助他们更好的认识了世界。
二、在操作中进行数学教育,让幼儿提高对数学的兴趣
幼儿的思维具体形象,他们获得数学知识的途径,更多的是通过他们自己的动手操作去发现和掌握。皮亚杰指出:“数学首先,也是最主要的,是作用於事物的动作”。“数学知识不是从客体本身获得,而是从改变客体的行动中获得,这种获得来自於儿童的动作及这些动作之间的协调,而且需要不断反覆才能达到动作的内化。”操作是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一种学习方法,它强调教给幼儿的数学知识应尽可能让幼儿在可直接操作的活动中去掌握。事实表明,幼儿在操作活动中获得数学知识,不仅会感到轻松、快乐,而且会记忆深刻,不易遗忘,能够大大提高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组织小班数学活动《我和鞋宝宝做游戏》时,我选择了幼儿最为熟悉的鞋子,作为本次活动的操作材料。由於孩子们与鞋子每天都在打交道,不存在距离感,幼儿能够很快进入到操作层面,在和鞋子做游戏,不断操作的过程中,对给鞋子配对这个游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随著动作的逐渐熟练,他们在头脑中内化了配对的要求,知道了什麼样的鞋子应该放在一起,从而不仅会给自己的鞋子配对,而且还会给不同的鞋子配对。因此,幼儿通过把直接形象的操作活动转化为抽象的数学知识,在游戏中自然就学到了新知识,从而增强了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在教育中引导探究式学习,让幼儿发展学习数学的能力
探究式学习是指为了发展幼儿学习数学的能力,注重在“参与”、“实践”和“操作”,让幼儿在认识的基础上,体验和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养成科学探究的精神。在数学活动中,让幼儿在对结构性材料操作的同时有所发现,然後在幼儿努力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研讨,表达他们自己的思维,互相启发与补充,逐渐从具体的材料中抽像出概念来,加深对概念本质的认识,从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例如在《我和鞋宝宝做游戏》活动中,我以幼儿最喜欢的形式——游戏,来引起幼儿的注意,将探索贯穿於数学学习的始终。
首先,我引导幼儿共同参与收集活动材料——带鞋子,在收集的过程中他们对材料进行了初步的感受,了解了大致的学习范围;
其次,引导幼儿初次进行自由地探索、操作,在操作过程中,注意观察幼儿的学习状况与学习能力,对於幼儿的操作错误,不需要急於纠正,而是给予充分的探究时间,让他们自我纠错;同时,顺势设置问题引导幼儿深入,及时对自己的探究结果进行自我总结和评价,引导他们自己发现问题,并寻找出现问题的原因,从而再次激发了孩子探究的愿望,及时调整幼儿原有的认识,重组幼儿的数学经验。在整个活动中,一直注意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主动感知、主动思索,在互动过程中自然掌握数学的对应关系。当幼儿主动参与探究活动,真正感受到了探究的快乐与成功感时,幼儿就愿意积极主动的探究,一一对应的概念在幼儿的自主探究中就得到了解决。正如心理学家布鲁姆曾经说的,“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每个幼儿都能达到高水准的学习”。教师足够的耐心和仔细的观察与倾听,充分的操作活动,很快就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的欲望。
总之,幼儿园数学教学过程是幼儿主动学习的过程,如何使幼儿在教学活动中发现数学关系,获得数学经验,主动参与数学活动是我们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最终目标,也是我们幼教工作者不断探索、努力的方向。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