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该在幼儿产生自我意识的2岁时期开始注意幼儿习惯的养成,养成一个好习惯,使人一辈子都能够受益,而养成一个坏习惯,则终身受累。孔子曰:“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4]”从幼儿两三的时候就开始有意的培养,每天灌输一点点,直到孩子成年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使幼儿在生活、学习上井然有序,充满生机。我们作为一名现代社会的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我们应该具有的最基本的修养与素质,而且拥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促使儿童全面的发展,所以这个问题依然成为了很多人关注的焦点,总而言之,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今后,乃至一生的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 幼儿期,尤其是2-3岁关键期,是学习和养成各种良好习惯的好时机。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我们应该抓住2-3岁幼儿爱玩,爱做事的心理特征,把多种良好的行为习惯慢慢地让幼儿学习。想象游戏是幼儿2-3岁期间比较活跃的,可以把良好的行为习惯贯穿于想象游戏中,使幼儿在玩中学,这样可以让幼儿慢慢地养成了良好的习惯,让他们的成长过程变得多姿多彩。所以,幼儿期尤其是2-3岁期间,是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是学习和养成各种良好习惯的好时机。 人类众多的习惯影响着行为,因此在人们还是幼儿的时候,应该非常留意习惯的养成。尤其是良好习惯的养成,为培养健全的人格打基础。 通过有针对性的、有计划的锻炼可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让幼儿对整个社会有更好的适应能力。那么我们很有必要了解一下良好的习惯指的是什么。是指要达到当前的社会规范的基本要求,符合幼儿的自身发展水平,在身体健康、品德品质等一些方面表现出来的已经形成自然的行为。良好的习惯是自己独立做到的,有一定规律的、还要整洁卫生的,不打扰别人的。 相关的研究报告显示,幼儿好的习惯的养成具有一些可以追究的规律性:一是趋早性。也就是说,一个人良好的习惯最早便在幼儿期就开始萌发。而2-3岁正是孩子懂得一些道理最初始的时期。二是渐进性。幼儿习惯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内容上,从少量逐渐增加,在要求上也是低要求逐渐提高。三是反复性。因为幼儿此时还处在大量的学习与吸收阶段,所以在习惯的形成过程中会表现出反复的状态。[5]而且幼儿从2岁开始有了模仿能力,容易受外界影响和成人教导,正处于从不知道到了解,从不会到掌握的关键期。所以说,具有科学性的,正确并且符合自然的起始教育,比起再教育,比起矫正教育要容易的多,也凸显出它的重要性。 培根在《论人生》中指出:“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3]。”
3 由此可以看出,一个人一旦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于他毕生的发展都有着很重要的意义。而正确合理的起始培养,在幼儿2-3岁关键期的培养更是有着伟大的意义。 二、2-3岁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 0-3岁是幼儿身心发展的关键期。研究表明,2-3岁是计数能力发展的关键期,2-3岁是学习口头语言的第一个关键期,2.5岁-3,5是教育孩子遵守行为规范的关键期。两三岁以后,儿童的心理活动开始向稳定的方向发展,在稳定的心理活动基础上,才可能组成有一定倾向性的个体,也就是一个人的个性。这都说明了2-3岁这个年龄段对于一个孩子一生的发展繁荣重要性,对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性,而且对于每一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我们需要对其采取不一样的教育措施。每一个家长如果想要对自己的孩子采取更好的并且有针对性的培养,就要足够的掌握孩子在这个阶段的内心世界也就是身心发展的特点,走进孩子的世界。 1.感知觉 在幼儿差不多两岁的时候,语言和思维开始真正的发生,对实物认识的概括性水平,逐渐从知觉的概括向思维的概括过渡。在三岁左右,幼儿对物体的感知,渐渐和有关概念联系起来[6](p55)。例如,对物体形状的感知,已经不光能说出他们看到的,还会把它归入某种形状的类别,而且还能交出这些事物的名称。比如,幼儿会说:“像皮球那样的形状。”或者叫出“圆”。对颜色的认识也是这样的。 2.注意 总的来说,幼儿在三岁以前的时候,注意的时间不长,而且注意的实物也比较少。但是幼儿在两岁之后呢,在他们的活动中,注意的时间已经比两岁前要延长很多,并且已经开始留意周围的人的活动[6](P95)。例如,爸爸在上网,妈妈在炒菜,哥哥在写字等等。又比如,对于他们喜欢看的动画片和对应他们年龄特点的节目,他们基本上都可以坚持的看完。在2-3岁这个阶段幼儿注意到的实物逐渐增多,注意和他们的认知过程也渐渐的结合起来,让孩子学到了更多的知识。比如,一个两岁半的孩子自己说道:“没有炒的虾是青色的,而炒过之后的虾是红色的。”说明他注意到了生活中每天都在发生的事物。 3.言语 2-3岁儿童的语言机制还不完善,当儿童急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时,容易出现言语的流利方面和节奏方面的障碍[6](p31)。很多家长或许会觉得自己的孩子脾气很大,其实是孩子急于表达而出现的情绪问题。 4.社会性与自我发展 在幼儿差不多两岁的时候,逐渐注意到他们自己的身体也能体会到身体的感觉,但是他们想要某种东西时或者愿望想要被满足时,总是会把自己的名字放在主语的位置。这便说明了此时的幼儿还没有把外界的环境和自身区分开来。在2岁半时候,幼儿有了自己的主意。在外面走路的时候,幼儿总是不愿意让家长领着,而是迫切的想要挣开家长的手自己跑跑跳跳,时而蹲下捡石块,时而捡树枝当枪。这样的表现,说明孩子出现了独立性。孩子的人际关系的发展也进入了新放入阶段。 幼儿独立性出现的时候,便开始产生自我意识并且表现明显。此时的孩子已经能够区分出自己和别人的区别,说话的时候也能分清“你”和“我”,在活动中和生活中也总是想要“自己来”。在儿童的心理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就是独立性的出现,这也是2-3岁幼儿的心理发展过程中成就感的重要体现。幼儿主要依靠家长或者别人成年人来进行自我评价。初步具有了性别的意识,能够分清楚自己是女孩子还是男孩子,但是自己为什么是这样的性别,由此区分的依据都不了解。此时的幼儿也具有了人所有的全部的基本感情,但是还不能精准的分化。比如还不明白痛哭和愤怒的区别。在和同伴的交往过程中,很多幼儿玩的都是独自的游戏或者平行游戏,他们喜欢呆在一块玩,但是却没有合作游戏。因为他们的语言程度还比较低,所以可能着急的时候出现手脚的攻击同伴的问题。 三、2-3岁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有效途径 1.用行动树立榜样 宋庆龄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她认为父母应该以身作则,一言一行都要为儿童树立榜样。她指出,孩子的学习和认知首先从模仿开始,他们从长辈长辈的行为上找到自己生活习惯和道德标准,如果长辈的身上有不好的行为,也会给孩子带来坏的影响[7]。甘地夫人说过:父母最好的教育就是以身作则。孩子们对谎言或虚伪非常敏感,极易觉察。如果他们尊重你、依赖你、他们就是在很小的时候也会同你合作[8]。苏联很有名的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如果父母尊重他们的家庭,如果父母对于孩子的要求自己也能做到,如果父母能够对自己的每一个举止都尊重,那就是对他们的孩子最好的教育[8]。”人们常说孩子的最开始也很重要的老师就是自己的父母,,父母的每一个行为,每一个举止,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看到什么学什么,听到什么学什么,这样的学习方式是家庭教育的一个最主要的特点,模仿能力特别强又是2-3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最重要的特点,他们模仿和学习的人物通常也是自己的父母,或者是他们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人,孩子们会有意无意的把看到的父母的行为举止默默的记在心里,因此每一个父母都要在生活中时格外留意自身的言语举止,与此同时,也要营造一个欢乐,轻松的家庭氛围,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例如:如果父母有良好的读书习惯,每天在一定的时间里安静的看会书,那么孩子也会跟随大人坐在旁边看自己
5 的书,时间久了,孩子也会养成好的读书习惯。相反,如果家长只知道看电视玩手机,而且只会训斥孩子去看书。这样很明显并不能有一个期望中的效果。有非常多的家长只是一味的批评孩子,想要通过批评来让孩子改掉哪些不好的习惯,但是这样的方式所取得的效果并不好。 所以说,当家长的应该反思并且适当的调整自己的言行,时刻提醒自己有为孩子做一个好榜样,而不是自己做不到,还只是一味的批评孩子。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4(p66)]。”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人们也经常提到:孩子能够折射出一个家庭的整体素质,父母的教养,父母的表现都能从孩子的身上找到一丝的依据。不行动而只是进行空口说教,不仅不能教育好孩子,还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叛逆的心理,甚至会厌倦和反感父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给孩子该怎样来做,这就是最好的教育。 2.尊重孩子 有不少的家长觉得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作为一个小孩子就该听父母的话,或许是传统教育的烙印太深了吧。他们认为这么小的孩子什么都不知道,很多的时候都会忽略掉孩子的主观愿望,反而经常控制孩子的思想和孩子的行为,代替孩子做事,代替孩子思考,这样只会让孩子更加的反感,更加的叛逆。 2-3幼儿的独立性正在建立,有了叛逆心理,经常是家长越反对,幼儿越反抗,所以在生活中家长会觉得这个阶段的孩子很“不听话”。而且2-3岁的幼儿已将逐渐有的自己的一些想法,逐渐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一套处事的方法和态度。有的家长总是帮着孩子做大多的事,干涉孩子吃饭,干涉孩子交往,还控制孩子的行为。这样的话,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造成非常不好的影响。比如,妈妈一直催着宝宝干一件事,吃饭,收玩具等等。可是家长催促的越急,孩子越是不想行动。孩子或许本来是打算去做的,可是就在家长的唠叨与催促之下,孩子产生了逆反心理,直接就散手不管了。同时,家长可能会更加的生气或者着急,或许呢还会责怪孩子。然后,家长和幼儿间的氛围就变得有点紧张,最终的结局是孩子没有做到预期的事情,孩子还被训了,家长也生了一肚子气。在我们国家的很多家庭里都经常发生这样的事情。但如果,孩子从小养成了用过的东西要放回原位这样的行为习惯就不会发生上述这样的情况了。有的时候孩子也许的确不想做,家长也不必强求,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做。如果每一个家长都能有意识的给予孩子一些尊重,那你也一定会受到来自孩子的更多的尊敬。总而言之,如果家长想要很有效的培养孩子的的良好行为习惯,就必须要足够的掌握2-3岁这个年龄段的幼儿,他们的身心发展特点。反言之,家长总是想要控制幼儿,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做事,时间长了,家长和幼儿的关系会更加的紧张。如若矛盾进一步的被激化,就会导致孩子形成真正的倔强、人性等等不良性格。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