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但是有些学生对学习全无兴趣,如何加以引导和培养呢?
爱好不等于兴趣
不少家长把“兴趣”和“爱好”两个概念等同起来,发现孩子爱好某一事物时,就认为他对其产生了兴趣。其实不然,刘嘉认为,这两个概念有区别,家长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把它们区分开来,才能有效地对孩子兴趣加以引导和培养。
在这两个概念中,“爱好”的范围很广,所含感性因素偏多,而兴趣是人们对某一事物高层次的需求。就比如有些学生喜欢看电视,这只能说他爱好看电视,而非兴趣。所以,家长培养孩子的兴趣要多样化,但不能太滥,要让孩子专心致志地集中到一两门主要兴趣上,而把其他的兴趣作为一般爱好就行。
怎样发现孩子的兴趣
孩子有自己特殊的兴趣,没有谁比父母更能发掘他们的兴趣所在。例如刘嘉曾教过一名学生名叫胡劲,现已被保送到北京大学,他的父母就是有心人,看到孩子对数学感兴趣,便重点培养。
胡劲读小学时,对马桶的工作原理产生了好奇,便动手拆了自家的马桶,父母很支持孩子的这一做法。
其间,胡劲学到了一些数学知识,并对其产生了浓厚兴趣。父母又因势利导送胡劲学奥数,一直到现在,胡劲对数学热情不减。
扩展视野对发现兴趣很重要。孩子如果没有机会接触世界上各种奇妙的事物,他们很难对外界发生兴趣,父母也就可能很难找出孩子的兴趣。
因此,父母应该创造机会扩展孩子的视野。比如,当发现孩子遇上了一些令他双眼发光的事物时,这种兴趣就值得培养,父母应该鼓励他们去探索。
兴趣培养五点注意
生活中,有不少家长发牢骚:孩子喜欢玩,为什么就是不爱学呢?刘嘉建议,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要注意五个方面——
启发和引导孩子的求知欲小孩子特别爱问“为什么”、“这是怎么回事?”面对孩子千奇百怪的问题,有的家长则会显得不耐烦。
然而,这些问题恰恰是求知的萌芽,家长应该耐心面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其解释。
从游戏中开发孩子的兴趣爱玩是小孩子的天性,一些益智游戏也能激发孩子对某一事物的兴趣。同时,因为孩子的年龄偏小,他对有兴趣的事情,一开始往往只凭好奇和热情。因此,家长要引导他从兴趣中探索和思考,从兴趣中获得科学知识,使其保持兴趣的长久性。
对孩子的兴趣不闻不问无动于衷,是做家长的大忌。
学会鼓励孩子家长是孩子心目中的第一个权威评价者,他们渴望得到家长的肯定。如果家长总是“打击”孩子,有可能摧毁其求知欲。因此,当孩子做得好时,家长可以适时表扬,可当孩子做得不好或者失败时,要先发现孩子有创造性的一面,然后再鼓励他们。
把间接兴趣转化为直接兴趣也许有的孩子对学习某一科目的确没有直接兴趣。刘嘉举例说,有名学生对数学没有兴趣,但是他的目标明确,想读名校、考上重点大学,结果他的成绩也不错。这名学生对数学是一种间接兴趣,面对这样的孩子,家长就要琢磨如何把其间接兴趣转化为直接兴趣,毕竟有了直接兴趣,内动力才强,才能学得持久。
在这一转化中,让孩子获得成就感很重要。孩子学有成就,才能激发他对学习的直接兴趣,产生内动力,主动而学。
教给孩子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高效的学习能让孩子在学习中发现乐趣,学有成就,这是保持兴趣的动力源。
培训要尊重孩子兴趣
如今,培优成风,包含艺术、体育、科目学习等多方面内容。
但课外培训只有建立在孩子有兴趣的基础上,方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一些家长盲目跟风、功利思想严重,没有考虑到孩子的兴趣和学习特点,只会加重孩子的负担。
现场问答
问:我的孩子读五年级,学奥数2年了,但他觉得奥数题太难,平时也不愿意多做奥数题,该怎么办?
答(刘嘉,下同):兴趣是学习的先导。
解答奥数题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是不可避免的,孩子若对奥数有着浓厚的兴趣才会有勇气和信心面对困难。因此,家长要注重对孩子学习兴趣的培养。
问:课外培训与学校教育、家庭辅导怎样配合进行?
答:学校教育和课外培训各有侧重,可有机结合起来。学校教育是主导,家长要教育孩子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在课堂上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勇于发言。
课外培训的教学重点是对学校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提高,家长应尊重孩子的意愿来选择是否上课外培训班。若孩子饶有兴致,有进一步探究更深知识的欲望,家长可通过课外培训满足其这方面的学习需求。
问:怎样帮孩子克服“粗心”的毛病?
答:粗心一般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对所学内容理解不深、掌握不牢所致。
孩子平时做练习时因为是将同类题目归纳在一起,所以思路清晰,也能发现问题的关键所在,因而正确率较高。但在考试中,各类题型的试题要求在较短的时间内求解,这时难免细节失误,导致做题错误。其实,这种粗心也反映出孩子对所考题目范围的知识掌握不牢。第二种粗心是在解题中把符号和数字写错等情况,对此,家长应在平时培养孩子认真严谨的好习惯。
问:怎样正确看待比赛成绩?
答:无论成绩好坏,最重要的是认真总结,找出成绩和差距,明确努力方向。若孩子获得了成功,家长应该与其分享;若失利了,则要对其鼓励,努力发掘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同时,还要帮助他认真分析失利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制定学习计划。
。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但是有些学生对学习全无兴趣,如何加以引导和培养呢?
爱好不等于兴趣
不少家长把“兴趣”和“爱好”两个概念等同起来,发现孩子爱好某一事物时,就认为他对其产生了兴趣。其实不然,刘嘉认为,这两个概念有区别,家长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把它们区分开来,才能有效地对孩子兴趣加以引导和培养。
在这两个概念中,“爱好”的范围很广,所含感性因素偏多,而兴趣是人们对某一事物高层次的需求。就比如有些学生喜欢看电视,这只能说他爱好看电视,而非兴趣。所以,家长培养孩子的兴趣要多样化,但不能太滥,要让孩子专心致志地集中到一两门主要兴趣上,而把其他的兴趣作为一般爱好就行。
怎样发现孩子的兴趣
孩子有自己特殊的兴趣,没有谁比父母更能发掘他们的兴趣所在。例如刘嘉曾教过一名学生名叫胡劲,现已被保送到北京大学,他的父母就是有心人,看到孩子对数学感兴趣,便重点培养。
胡劲读小学时,对马桶的工作原理产生了好奇,便动手拆了自家的马桶,父母很支持孩子的这一做法。
其间,胡劲学到了一些数学知识,并对其产生了浓厚兴趣。父母又因势利导送胡劲学奥数,一直到现在,胡劲对数学热情不减。
扩展视野对发现兴趣很重要。孩子如果没有机会接触世界上各种奇妙的事物,他们很难对外界发生兴趣,父母也就可能很难找出孩子的兴趣。
因此,父母应该创造机会扩展孩子的视野。比如,当发现孩子遇上了一些令他双眼发光的事物时,这种兴趣就值得培养,父母应该鼓励他们去探索。
兴趣培养五点注意
生活中,有不少家长发牢骚:孩子喜欢玩,为什么就是不爱学呢?刘嘉建议,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要注意五个方面——
启发和引导孩子的求知欲小孩子特别爱问“为什么”、“这是怎么回事?”面对孩子千奇百怪的问题,有的家长则会显得不耐烦。
然而,这些问题恰恰是求知的萌芽,家长应该耐心面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其解释。
从游戏中开发孩子的兴趣爱玩是小孩子的天性,一些益智游戏也能激发孩子对某一事物的兴趣。同时,因为孩子的年龄偏小,他对有兴趣的事情,一开始往往只凭好奇和热情。因此,家长要引导他从兴趣中探索和思考,从兴趣中获得科学知识,使其保持兴趣的长久性。
对孩子的兴趣不闻不问无动于衷,是做家长的大忌。
学会鼓励孩子家长是孩子心目中的第一个权威评价者,他们渴望得到家长的肯定。如果家长总是“打击”孩子,有可能摧毁其求知欲。因此,当孩子做得好时,家长可以适时表扬,可当孩子做得不好或者失败时,要先发现孩子有创造性的一面,然后再鼓励他们。
把间接兴趣转化为直接兴趣也许有的孩子对学习某一科目的确没有直接兴趣。刘嘉举例说,有名学生对数学没有兴趣,但是他的目标明确,想读名校、考上重点大学,结果他的成绩也不错。这名学生对数学是一种间接兴趣,面对这样的孩子,家长就要琢磨如何把其间接兴趣转化为直接兴趣,毕竟有了直接兴趣,内动力才强,才能学得持久。
在这一转化中,让孩子获得成就感很重要。孩子学有成就,才能激发他对学习的直接兴趣,产生内动力,主动而学。
教给孩子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高效的学习能让孩子在学习中发现乐趣,学有成就,这是保持兴趣的动力源。
培训要尊重孩子兴趣
如今,培优成风,包含艺术、体育、科目学习等多方面内容。
但课外培训只有建立在孩子有兴趣的基础上,方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一些家长盲目跟风、功利思想严重,没有考虑到孩子的兴趣和学习特点,只会加重孩子的负担。
现场问答
问:我的孩子读五年级,学奥数2年了,但他觉得奥数题太难,平时也不愿意多做奥数题,该怎么办?
答(刘嘉,下同):兴趣是学习的先导。
解答奥数题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是不可避免的,孩子若对奥数有着浓厚的兴趣才会有勇气和信心面对困难。因此,家长要注重对孩子学习兴趣的培养。
问:课外培训与学校教育、家庭辅导怎样配合进行?
答:学校教育和课外培训各有侧重,可有机结合起来。学校教育是主导,家长要教育孩子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在课堂上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勇于发言。
课外培训的教学重点是对学校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提高,家长应尊重孩子的意愿来选择是否上课外培训班。若孩子饶有兴致,有进一步探究更深知识的欲望,家长可通过课外培训满足其这方面的学习需求。
问:怎样帮孩子克服“粗心”的毛病?
答:粗心一般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对所学内容理解不深、掌握不牢所致。
孩子平时做练习时因为是将同类题目归纳在一起,所以思路清晰,也能发现问题的关键所在,因而正确率较高。但在考试中,各类题型的试题要求在较短的时间内求解,这时难免细节失误,导致做题错误。其实,这种粗心也反映出孩子对所考题目范围的知识掌握不牢。第二种粗心是在解题中把符号和数字写错等情况,对此,家长应在平时培养孩子认真严谨的好习惯。
问:怎样正确看待比赛成绩?
答:无论成绩好坏,最重要的是认真总结,找出成绩和差距,明确努力方向。若孩子获得了成功,家长应该与其分享;若失利了,则要对其鼓励,努力发掘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同时,还要帮助他认真分析失利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制定学习计划。
最好是让孩子多接触一些各方面的事物,然后观察他的兴趣爱好.千万不要逼迫或者刻意培养,这样培养出来的绝不是兴趣爱好.
如果孩子最初喜欢某事后来又改了,不要着急,这是孩子的天性,不要逼迫,不要过于重视特长学习的结果,因为孩子在学习各种特长的过程中,大脑的相应区域会得到发育,以后再学这方面的东西就快了.
善待孩子的兴趣
孩子虽小,但他们也有着鲜活的思想和情感,有自己的兴趣。孩子的兴趣有一定的年龄特点,如一岁左右的孩子对撕纸乐此不疲,而两三岁的孩子则热衷于玩水。
孩子的兴趣表现出一定的不稳定性。日常生活中我们已经注意到孩子的兴趣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所改变,不久前还很感兴趣的东西,现在已经“靠边站”,让位给其它更感兴趣的事物了。
孩子的兴趣有一定的可塑性。常听父母报怨说,我们的孩子对什么都感兴趣,就是对学习不感兴趣。其实不然,只要用合适的方法引导,孩子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塑造和改变的。
孩子的兴趣具有广泛性。从一定意义上说,孩子的兴趣就好像孩子的胃一样,生来就已经准备好接受任何“食物”,只是由于经过外界环境长期潜移默化的熏陶,而对不同的事物表现出的兴趣程度不同而已。
既然兴趣因人而异,那么,父母就应该接受这样的事实:孩子的兴趣和我们的兴趣完全是两回事,两者之间完全是独立的。即使孩子的兴趣显得简单、幼稚,我们也不能因此而无视它的存在。成人需要做的是,主动积极地接受孩子的兴趣,尊重孩子自己的兴趣,而不是把我们的兴趣强加在孩子身上,还可以积极地创造一定的条件和空间,鼓励孩子发展自己的兴趣。
实际上,尊重孩子的兴趣就是让孩子拥有快乐,就是我们给孩子的最好礼物。发展孩子的兴趣就是给孩子提供了成长的沃土。
孩子的兴趣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资源。保护孩子的兴趣是为了更好地合理开发、利用它,任何形式的不尊重、限制或否定态度都不利于保护孩子的兴趣,同样,对孩子的兴趣进行任何形式的过度挖掘都是竭泽而渔,都是极不负责任的行为。
试想,我们自己对某事感兴趣,但如果让我们长期沉浸其中,我们也会感到乏味的,也没有快乐可言?如同爱吃的东西,天天吃,顿顿吃,最后也会败了胃口。将心比心,孩子的感受就可想而知了。
兴趣是在较大的生活背景下对其中某些事物的偏好和主动关注。趣味是吸引孩子关注的最佳方式,而快乐是维持孩子兴趣的稳定剂。
抓住这两个环节,就掌握了培养孩子兴趣的金钥匙。不要让孩子在许多种兴趣之间穿梭,那样会使孩子应接不暇,疲于应付。不要指望孩子的兴趣会在一夜之间就奇迹般地开花,也别认为“狂轰乱炸”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兴趣,相反,那将破坏孩子的兴趣。
不要透支孩子的学习兴趣
“我的小孩的确出问题了,他3岁时就认得2000多字,能背古诗40多首,会100以内的加法运算,亲朋好友都说是个‘神童’,可是一上小学,孩子开始厌恶学习,对学校教的不感兴趣。
”这段节选自一位家长给学校老师来信的文字,透露出家长对孩子失去学习兴趣的担忧。
为什么一个天真烂漫、热爱探索、想象力丰富的孩子上小学时,反倒变成对基本的学习都没有兴趣了呢?在幼儿的
世界里,是谁“夺”走了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到了小学就开始没有探索的欲望?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孩子,其成长过程是不健全的,甚至导致心理疾病。
幼儿园的培养任务是使孩子树立良好生活、卫生习惯,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银川市第一幼儿园园长王玉义认为,教学一定要遵循孩子成长的规律。当孩子对汉字、诗词还没有认知度的时候,家长一旦强行让孩子学习,可能一定程度上会造就“神童”效果,但一旦到孩子上小学开始全面接触这些知识时,因为他的“早会、早知”就开始厌倦这些他认为重复的“旧知识”,孩子的学习兴趣无形中被大大挫伤和透支,结果出现上课精神不集中的状况。
换句话说,你让3岁的孩子就掌握了8岁时才能完成的知识结构,那他8岁时应该学习什么?
经银川市一些幼儿园调查,幼儿园90%以上的孩子在5岁以前,就一直处于疲于学习各种知识的状态中。宁夏附属医院幼儿园教师祁鸿雁说,许多家长急功近利,恨不得从“娘肚子里”就给孩子灌输各种后天知识,从而忽略了孩子的成长还需要探索、研究等内在能力的培养,这种做法剥夺了孩子体验的快乐,造成了孩子只会被动接受知识,而不会主动思维,更谈不上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
所以,家长对孩子所计划的任何“神童”方案,都会导致过早“透支”孩子学习兴趣的可能,导致可悲的“拔苗助长”。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期望要有一个平常心,最好以其快乐培养其兴趣,以其兴趣引导其学习。
。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