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题目有点大。
多年的教育经验和无数教育理论告诉我们:无论对于哪个年龄阶段孩子的教育,其教育质量往往取决于孩子的父母亲,而且越早越相关。例如,2019年国家“未来科学大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获得者密码学家王小云,创造了一种毁灭性的密码分析方法,了一个又一个国际通用的算法。由于贡献突出,2017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据王小云院士访谈时的自述,她出生于一个教师家庭。其父亲毕业于诸城师范学校的数学与化学班,兴趣比较广泛,喜欢中国文化,对古代文学很有研究,对中医也有一些研究,有一些特别有效的中药方,这些药方曾帮助过很多人。另外其父还擅长书法绘画,王小云上小学时,曾来人请他父亲到潍坊市文化局举办文化展览。由于其父亲常年在外教书,经常两周才能回来一次。为了能让王小云的兄弟姐妹安心学习,她的母亲承担起了全部的农活和家务,即便再苦再累她也总能把所有事情(包括家务)处理得井井有条。王小云姐弟五人都先后考上了镇重点初中,每次离家返校,她母亲都要几次起床看星星来判断时间给孩子们准备食物。后来家里买了钟表,她母亲再也不用出屋看星星,可以安稳地多睡一会了。她父亲当时还感慨地说家里最重要的东西就是那个钟表了。在王小云院士的记忆里,她母亲每天都劳动到深夜,而她很小时就陪母亲熬夜。也许正是这个经历,历练了她深夜工作的能力。还有,每当王小云姐弟遇到想不通的事,她母亲总是开导自己的孩子们要想开,宰相肚里能撑船。当别人家做的比自己好时,教育孩子们绝对不要嫉妒人家,而且还经常教育自己的孩子们对待弱势群体要有善心和爱心。
王小云院士自述的以上这些早年家庭教育经历,恰恰说明了她父母的很多言行,曾今和至今一直在深深地影响着她,并且也成就了她。
从王院士的例子不难看出,父母的文化水平高低、家庭财富的多寡等等对孩子的教育也许并不是最重要的,特别是早年的教育,可能最重要的往往是父母自己品质和跟孩子们在一起的一言一行、往往是父母和孩子呆在一起时对孩子的无声的态度。
个人认为,作为家长,关注孩子的教育,首先要从关注自己的成长开始,多学习(包括生活中教育实践的学习和书本上教育理论的学习等等),只有做好了我们家长自己,才能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啊!一孔之见,说得不对的地方还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