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哪些“不听话”的孩子,家长怎么办呢?
答: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当孩子淘气,不听话的时候,我们家长通常是从“气愤”升级到“非常气愤”,最后对孩子采取了不正当的教育方式,损害了孩子幼小的心灵。对“不听话”的孩子正确的处理方法有3个简单的步骤:
第1步:制止孩子的正在进行的错误行为(哭闹、撒泼、蛮横等等)。你可以利用转移孩子注意力的方法,比如“听听谁敲门呢?”“对了,大姨送来的巧克力我们还没有吃呢。”等等技巧,使孩子暂时不再纠缠正在发生的不愉快事件上。
第2步:帮助孩子回忆以前经历过的良好处理问题的事件,从上次事件中找到引导孩子正确处理本次问题的关键点,同时大大表扬孩子正确的行为,强化正确行为意识。
第3步:最后,要密切你和孩子的关系,让孩子知道你总是爱他(她)的,即使他(她)这次犯错误了,你还是和他(她)一起战胜了错误。
孩子发生冲突,家长该怎么解决
面对孩子之间的冲突,家长们该怎么做呢? 回答:实际上,家长应该理解作为一个独立的人,孩子学习解决自己的问题是非常必要的,应该相信孩子的能力,给他提供机会,让孩子充分体验成功和失败,并在感悟中成长。 幼儿入园家长应正确看待孩子与同伴间冲突的教育价值。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很多家长认为冲突是一种消极现象,有破坏性作用。实际上,冲突能帮助孩子逐渐形成采纳同伴观点的能力,为他们的人际交往奠定基础,促进他们的社会性发展。 家长应为孩子提供解决与同伴冲突的机会。面对冲突,有些家长把重心放在“避免”上。如买玩具时,同样的玩具会买双份或多份,冲突发生时立即将孩子们分开。家长不能不加筛选地将成人解决问题的标准原原本本地摆在孩子面前,更不能因为怕麻烦而快速地代为处理。对孩子们来说,具体的体验比抽象的说理更能发展他们的社交能力。他们独立解决问题后的成功感是言语教育和行为指导无法取代的,正所谓“听过了忘记了,看过了记住了,做过了理解了”。即使孩子没有很好地解决冲突,也可亲历一次失败,这也是一种积累。当看到孩子同伴间发生冲突时,家长首先应该考虑到的是我能利用这个机会让孩子获得哪些经验,而不是考虑尽快地结束冲突。 家长应注重发挥环境潜移默化的作用。家庭的温馨氛围、家长的民主态度和家长的社交能力等潜在的环境因素对孩子的社会性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如果亲子关系融洽,家长注意提供情感支持,鼓励交往,则孩子在行为规范的内化方面最为有效。有的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在交往中吃了亏,如没得到想要的玩具或挨了同伴的打,家长就打骂自己的孩子,说孩子没用。时间一长,孩子遇到交往困难时,把问题或不良情绪闷在心里,这样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和社会性的发展是不利的。实际上在父母的支持下,孩子会乐于与同伴交往,且在交往失败时能接受家长的建议和帮助。遇到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家长可暂时冷处理,切忌从孩子的一时得失出发处理问题,使他产生对立,导致由于交往压力而回避交往。一般来说父母有较强的社交能力,孩子也会在交往中表现出一定的交往策略。如果父母参与孩子的交往活动,能使孩子形成安全感,这有助于孩子被同伴接纳,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 家长应给予必要的技能指导。指导时,宜将社会认知、具体的行为指导和体验结合起来,单方面的说教效果不大。如果只进行社会认知方面的教育,孩子能说出遇到什么问题该怎样去做,但到了真实的情景中,却不知所措,或是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因此,家长应从提高孩子的社会认知入手,并示范教授一些解决冲突的技能,给幼儿解决问题的机会,把他们社会认知的提高和行为习惯的培养结合起来的。 幼儿教育不是快刀斩乱麻的事情,是滴水穿石的过程。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