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摔坏ipad能换回孩子的认错和改正,当老师的妈妈的教育方式就是有效的,就是妥当的。教育方式没有最正确、最妥当,只有最适合。
问题中对教育情境的描述并不具体:初中生是毕业班还是非毕业班?孩子的平时表现如何?在被窝里看iPad看的是什么内容?为何半夜两点在看?妈妈是怎么发现的?当老师的妈妈平时性格脾气如何?妈妈除摔坏iPad举动之外有什么言语吗?如果没有对教育对象和教育主体的情况分析,就判断教育方式欠妥与否本身就欠妥。
有网友认为,要考虑孩子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妈妈不可来硬的,要有耐心,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诸如此类,如此讨论都是纸上谈兵,缺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想策略。
在此,我更关注的是题中强调主角是“当老师的妈妈”。这是在暗示什么吗?当老师的妈妈应该更有耐心细心,更懂教育方法,如此半夜两点摔iPad,方法欠妥,形象全无?大部分老师的家庭教育比较成功,孩子培养比较出色,但现实中也不乏这样的老师:培养了很多优秀的学生,却没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在我看来,这部分老师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对孩子要求过于严苛,二是对孩子要求过于宽松。前者对孩子一开始期望值很好,时时处处注意教育引导孩子,高标准,严要求,孩子表现不如人意则家长变本加厉,结果适得其反;后者则相反,对孩子教育引导失之于松,特别是学业要求方面只要求其“差不多就好”,不注重激发孩子的进取心,不看重分数是家长自我安慰的理由,“业精于勤荒于嬉”,结果自然是“荒于嬉”。
这些现象带给我们的思考是,当老师的家长为什么会常存在“当局者迷”或“临事而迷”的情况。或许是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往往会影响到人们对事物正误深浅的认识。这似乎是多年以前的高考作文题吧。
有共鸣,请点赞!有争鸣,请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