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我身边两个关于亲子问题的例子:
前阵子和闺密聊起育儿话题,闺密说她家三岁半的男宝表面上比较乖巧,实际上坏习惯一大堆。
宝宝性格较急躁,一有不顺他意的地方。便趴在地上哭闹打滚,要家里人满足他才肯停止哭闹。宝宝平时没有养成自己收拾玩具的习惯,不管闺蜜怎么劝说都不愿意收拾,最后还是要闺蜜来收拾。晚上睡觉前也不爱刷牙,经常要闺蜜“威逼利诱”才肯去刷牙。
闺蜜白天要上班,回家便马上投入带娃。没有机会系统学习专业的育儿知识,经常是刷刷朋友圈的育儿文章,但这些零散的文章对她的帮助却是微乎及微。
姑姑家11岁的表弟,最近正处于叛逆期。由于姑姑对表弟小时候的教育更多的是“树立威严”和“强制控制”的形式,使得表弟和姑姑之间出现了一条很深的鸿沟。
一到周末放假,表弟就往外跑,平时也不爱在家里吃饭。有时候姑姑不让出门,表弟宁愿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也不愿意和姑姑交流。
姑姑虽然会抱怨表弟的不懂事,但也经常反省自己的教育行为。她很想重修这段亲子关系,却苦于不知道从何下手。
闺蜜和姑姑的亲子问题,更需要有人能够直白的告诉他们要怎么做。她们应该得到专业养育指南,而不是繁琐的养育理论和分析。
因此,具有权威性和可操作性的亲子关系的指导更适合她们,而以下这本《优质父母教养实战指南》恰恰符合这些特点。
本书作者艾丽卡.雷斯切尔是芝加哥大学心理人类发展系博士,专注于儿童心理研究。同时还是“幸福健康宝贝”的顾问委员会委员。
雷斯特博士采用最前沿的儿童心理研究成果撰写了这本操作指南,本书一共收录了75条亲子育儿法则,每条法则都简单易懂,可操作性极强。
当你在养育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只需要翻开相应的法则来学习即可以得到基本性的解决方法。每条法则后面都附有“教你怎么做”这实操方法,非常适合没有时间系统学习育儿理念的父母。
本书的75条育儿法则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存在密切的关联性,以下分享本书的三个关键内容。
一、接受---无条件的爱我们的孩子
从心底里接受和爱我们的孩子是处理好亲子关系的奠基石。只有无条件的爱才能让孩子拥有安全感以及丰盈的心灵。
每个孩子都有与生俱来的优缺点,假如孩子的天性使然不能做到你期望的,千万不要因此对孩子表露出失望的态度。
作者举了一个例子:一位运动员的孩子运动协调性很差,但爸爸却希望他也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不管孩子怎么努力,在运动方面都没有突出的成绩,孩子更喜欢独自看书画画。
假如你是这位爸爸,孩子在运动方面总让你感到失望,你仍然会对孩子表达爱意和赞赏吗?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我们更容易本能的对孩子表达失望和遗憾。但我们又必须站在孩子的角度,告诉自己这是孩子的天性使然,并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表露失望的态度。
另一方面,当孩子犯错或违反规则时,我们要爱管教孩子。
做到实事求是,表明不认可孩子的行为,而不是不认可孩子的为人。即使需要对孩子处于惩罚,也必须根据每个孩子具体犯错的程度给予相对应的惩罚。
无条件的爱并不等于溺爱。一味的溺爱和纵容孩子,容易让孩子产生玻璃心。一直纵容孩子的你假如有一次无意责骂孩子,孩子极有可能因为心理承受能力过低而产生偏激的行为。
因此,我们既要让孩子感受到无条件的爱,又要用爱去管教。让孩子内心丰盈、性格完整。
二、界线---培养孩子适应社会,提高抗压能力
在陪绑孩子的过程中,当孩子遇到困难寻求父母帮助时,我们可以适度的使用“脚手架”(法则45)。
比如当你的孩子因为数学作业绞尽脑汁,一个简单的除法法则他很难自己做出来(8除以4等于多少?)。这时你可能会直接告诉他答案,但孩子却因此很难养成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
你可以这样引导:“加油宝贝,妈妈陪你一起想。你想想,能够被4除尽的数中最接近9的数是哪个?”给孩子一些点到即止的帮助,比直接告诉他答案更有利于他养成独立性。
“脚手架,少即是多”,点到即止便可。等到孩子真正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你只要做给予一定的鼓励和支持,成为孩子的精神支柱,孩子便能发挥无限的潜能。
培养孩子对“界线”的认知,还要让孩子明白遵守规则的理由,做到“以理服人”(法则46),而不是让孩子盲目和我条件的遵守。
假如你只是权威性的对孩子说。“不能这么做!”“把外套脱掉!””回家要脱鞋子”等等这些简单粗暴又没有理由的命令语句,孩子短期可能会在你的威严下遵守。
长期以此,你的独断并不会得到孩子发自内心去认可,还容易和孩子产生隔阂。所以当你要求孩子遵循某事的时候,应该告诉他理由。
比如有一次,你带孩子和朋友约会,朋友把她家可爱的狗狗也带上了。孩子很喜欢狗狗,把朋友的狗狗一直抱在大腿上不肯放下。
你应该这样对孩子说:“宝贝,妈妈知道你很喜欢狗狗。可是你这样一直抱着狗狗,狗狗会感觉不舒服。假如他不舒服的话,可能会用爪子把你抓伤,被抓伤可是很痛的哦。来,把狗狗给妈妈,妈妈把它放下来地上玩吧。”
当你停止使用严肃的命令行为,坚持用“以理服人”去要求孩子,你会发现孩子的性格不容易急躁,也不容易发生无理取闹行为。
三、一致性---说到做到,知行合一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当中,不管是大事还是小事,必须让孩子知道我们是说到做到的。假如我们不能“知行合一”(法则2),孩子将会不断尝试去挑战我们的底线。
比如:今天带孩子出去玩,说好了不会买玩具。但孩子看到喜欢的玩具还是想要,并且耍赖哭闹。这时,假如我们为了得到一时的安静给孩子买了玩具。那么孩子下次还是会以哭闹要挟我们,并逐渐变本加厉。
除了说到做到、知行合一,优质父母还必须做到“行为连贯一致”(法则53)。
比如:这次和孩子到公园玩的时候,我们告诉孩子小草也有生命,不能踩草地。下次却因为赶时间,为了走捷径带着孩子从草地上穿过。
在养育孩子过程中,这样不一致的行为,容易让孩子产生混淆,看不清“界线”。因此,作为父母的我们一般孩子过程中。要保持头脑清醒,做到行为连贯一致。
更多的时候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常言到言传不如身教。你要求孩子不要沉迷电视,前提是你得做到不要经常在孩子面前看电视。你要求孩子的行为习惯做好,前提是你在细节方面也是个比较讲究的人。
回到文章开头闺蜜和姑姑的例子,她们需要把育儿当作一项技能去学习。不管是3岁还是11岁的孩子,只要使用正确的育儿技巧去养育孩子,亲子关系但难题总会迎刃而解。
本书作者很喜欢的名言:“培植一棵树的最佳时间是20年前,但第二好的时间就是现在。”
同时我们要懂得,学习育儿法则并不是为了操控孩子,或者让孩子成为我们想要的样子,而是要培养我们的孩子去适应这个社会,让孩子的性格更加独立完整。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