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首先需要感知,幼儿学古诗并不重在理解,古诗词平仄押韵,韵律感非常好,良好的感知自然会慢慢形成“理解”.觉得古典诗词陌生难懂,这是大人的事,孩子则没有这种疏离感.儿歌可以教孩子一些,但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无法取代古诗.每个人的学习时间都非常有限,我们应该把最好的东西教给孩子.如果家长拿出读儿歌的轻松和愉快来教孩子读古诗,孩子是感受不到这两种文字在愉悦感和美感上的差别的. 另外,儿童时期是记忆的黄金时期,这个时候阅读和背诵的东西,真正会刻进脑子里,内化为自己的智慧财富.所以我们更应该珍惜童年时代的背诵,不要让孩子把时间浪费在一些平庸之作上.以唐宋诗词为主的古典诗歌,我觉得它值得一个人从小背到老. 人们因为古诗“难懂”产生的另一个错误想法是,教孩子学古诗时,要尽可能给他讲解,把每一句都“翻译”成“白话”.事实是,学古诗要防止的,恰是“过度解释”.其原因,一是基于对儿童领悟力的信任;二是诗文中的意境美与文字美重在体会,它们原本就是无须解释的,一解释就是对想象力的束缚,就是对语言美的破坏. 在孩子两三岁前,读诗不用解释,只要把读诗当作唱歌,体会其中的韵律感就行.到孩子四五岁,懂些事情时,再加进“讲解”.但这讲解一定要简单,简要地说一下这首诗的意思,同时把影响到理解的一些词解释一下就行了. 大量的朗读和背诵是学习古诗词最经典的方法,这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这个方法最简单也最有效.“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前人对这一点已总结得很精辟了. 著名学者、北大中文系教授钱理群先生说:“我们传统的启蒙教育,发蒙时,老师不作任何解释,就让学生大声朗读经文,在抑扬顿挫之中,就自然领悟了经文中某些无法(或无须)言说的神韵,然后再一遍一遍地背诵,把传统文化中的一些基本观念,像钉子一样地楔入学童几乎空白的脑子里,实际上就已经潜移默化地融入了读书人的心灵深处,然后老师再稍作解释,要言不烦地点拨,就自然‘懂’了.即使暂时不懂,已经牢记在心,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了一定阅历,是会不解自通的. ” 在保护孩子学习古诗的兴趣方面,我觉得还要注意的是,带领孩子学习古典诗歌的动机一定要单纯,至少要让孩子感觉到单纯. 一些家长在孩子背会一些诗后,总是要求孩子给客人表演背诗;还有的家长不断地计较孩子背会多少首,仿佛背诵是为了一个数字;也有家长直接告诉孩子,多背些诗对写作文好…… 诗歌是一块精美蛋糕,我们把它送口中,只是为了品尝它的香甜,不是为了某天向别人炫耀我吃过蛋糕,也不是为将来某一天可能饿肚子而储存更多热量.在享受之外没有其它功利心——背诵是为了更好地把那些诗句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更好地体会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想象美,而不是为了“会背诗”,在诗歌之外没有任何其它目的——这才是应有的目的. 所以不要让孩子给别人表演背诗,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对别人说他背会了多少诗,这样才能让孩子对诗歌抱有单纯的心境,也才能产生真正的好感. 只有喜爱,才能谈得上接受.如果一个人在读诗中从没有为诗中的情打动,从没为语言的美震撼,从没为智慧而深思,纵使他会背一万首诗,也还是个不会读诗的人.
1唱着背古诗,我保证孩子家长都喜欢,而且不易忘,在快乐中学习古诗,搜索阎勇古诗新唱网站,不会让您及孩子失望2他都无法理解,你还让他背干嘛。不如你自己先背会了,等到应景的时候随口念几句诗词给他听,然后再给他解释含义,这样岂不更好?诗词本来就是特定环境下的特殊感受,要理解它的含义不仅要知道当时作者所处的环境,还有他的生平际遇等等,如果能把诗词当故事讲出来,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效果会比较好吧。类似的还有成语3提问是探索事物本质最好的方式,想想那些三四岁的小孩,每天要问一百个问题,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为什么。他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就是从一个个问题开始的。但这个习惯长大后就被扼杀了,因为他的问题越来越复杂,大人们已经不能回答,这伤害了大人的面子,让大人觉得不自在,于是就会呵斥,问那么多干什么!4通过一个个问题,孩子会慢慢在自己脑海中构建对事物的理解,这种理解是个人化的,是他把诗人的体验与自己的体验相比较相融合的一个过程。5我们都知道诗是美的,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孩子去背诵的原因,但如果不能欣赏这种美,那就是味同嚼蜡。只有能够欣赏了,才能发挥孩子的积极主动性,去快乐的背诵。6学以致用,如果一个知识不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那它就永远是浮于表面的,就不能使之成为自己的体验。7这一步才是背诵。有些东西存在电脑里和存在自己脑子里还是有区别的,因为电脑不能代替你的生活,不能帮助你在生活中做出决断,而脑子里的东西可以,如果前四步都做到了,它会成为你人生体验的一部分,会在无形中熏陶你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顺口吟出的一句诗所带来的快感是从网上里搜索出来而无法替代的。我在别处也看到了类似的提问,而且关注度不少。我觉得这类问题的本质是我们对学习存在着某些根深蒂固的误区,我们对语言类课程的理解还停留在背诵和记忆上,就像我们把数学课程等同于计算一样。现在是21世纪,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几乎没有什么知识是不能从网上获取的。拿一首诗来讲,我们随时可以掏出手机百度一下。但我并不是说背诵没有意义,只是我认为它应该被放到最不重要的位置上。如果对一首诗的学习按重要性排序的话,应该是提问、理解、欣赏、应用、背诵那在这些过程中父母和教师能做些什么?观察和引导。首先观察孩子对诗的认知处在哪一步,然后再通过各种方式积极的去引导他完成这一步,比如讲故事团队分享等等,教师的角色就是教练,在旁边去辅助孩子们完成这些过程,从而将别人的人生体验转化成孩子自己的人生体验,并且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到一些宝贵的能力。以前对人的衡量标准是获得的知识有多少,而现在社会对人的衡量标准早已变成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多少,但是我们的学校和教育却还停留在旧的观念上,与社会脱节,并且制定出了一大推的制度来维持这种脱节。与其说这是一种不自觉的懒惰和愚蠢,倒不如说是某些人不愿放弃自身利益所致。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