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幼儿听辨音的分化能力有所提高,逐渐能辨别声音的细微变化。他们一般能欣赏内容较为广泛、性质风格多样的音乐作品,如舞曲、进行曲、摇篮曲等。对不同体裁、性质、风格乐曲的分辨能力也有很大发展;在音乐的速度、力度、节奏、结构把握上,他们往往能够通过教师组织的音乐活动,初步感受到乐曲的结构,听出乐段、乐句之间的重复以及乐曲在情绪性质上的明显差异;能基本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情绪和情感,并由此产生一定的想像、联想。
随着幼儿思维、想象的进一步发展,对音乐的理解能力也在不断地发展。这种理解能力通常表现在歌曲及有标题器乐曲的理解上,幼儿已能借助于歌词及已有的生活经验、音乐经验,基本理解音乐所表达的艺术表演形象,对于较为复杂的、没有标题的纯器乐曲的理解还有一定的困难。另外,他们在欣赏过程中的创造性表现能力也不断增加。
如何有效开展幼儿园音乐活动?
一、 选择适当的音乐活动教材
开展有效的幼儿音乐教学活动 ,首先要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 ,虽然幼儿音乐教材中有很多高品质的歌曲,但是这些歌曲并不一定都符合幼儿的认知,有的歌曲内容与幼儿生活相距甚远,有的歌曲歌词复杂,幼儿不易理解……教学内容的不适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音乐教学活动的质量。
因此开展有效的幼儿音乐教学活动,教师先要选取适合幼儿生理发育和认知水平的教学内容。
比如,选择歌词易上口、音域较窄,以及旋律明快、节奏简单的歌曲。
首先,在理解歌词方面。
幼儿的生活经验、认知水平非常有限。
对自己比较熟悉或者与自己生活相近的歌词内容理解起来比较容易,因此,教师应当选择一些符合幼儿认知和理解水平的歌曲,如《我爱我的幼儿园》《袋鼠妈妈》等歌曲的歌词。
简单易懂,且朗朗上口,非常适合幼儿学习和歌唱。
其次,在旋律和节奏方面。
幼儿活泼好动,但力气较小,且缺乏耐力,因此,教师应选择一些节奏简单、旋律明快的歌曲,最好是一些与幼儿心跳、呼吸、脉搏相适应的音乐,或者 与幼儿走路、跑步等节奏相协调的歌曲,如歌曲《小星星》《小鸭子》等。
这样既有助于幼儿快速掌握音乐的旋律,也能让他们随着旋律舞动起来。
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1、图片与动画的运用
由于幼儿对音乐的感知与理解需要借助具体的形象,教师可以根据音乐内容,制作相应的图片,使幼儿在欣赏中既有听觉感官的参与,又有视觉感官的参与,从而更好的理解音乐。
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动画或选用现成的图片随音乐播放,让孩子边看边听中感受音乐的美。
2、图谱的运用
乐曲图谱作为使音乐形象化的重要手段,可 以在活动中灵活运用,分段式、分节奏、回顾完整乐曲时都可使用。
图谱有多种形式 ,如图片谱、节奏谱等,教师可根据需要交替运用,从而使幼儿的感知更为具体、生动。
3、游戏的运用
游戏是符合幼儿心理特点的重要活动形式,能有效地满足幼儿的需要,因此,在活动中,教师要注意让游戏贯穿其中采用最多的游戏类型是表演游戏和操作游戏。
比如,开展 《袋鼠妈妈》的音乐活动,在欣赏完歌曲后,教师可以创设情境,让幼儿感受袋鼠妈妈 的伟大 ,教师先给幼儿绑一个大口袋当作袋鼠妈妈的“育儿袋”,然后用毛绒玩具代替小袋鼠,之后让他们模仿袋鼠妈妈的一些动作,让小袋鼠舒服地待在育儿袋里。
这样的活动一下子激起了孩子们的兴趣 ,他们都想做一个称职的“袋鼠妈妈”,并且在动作中逐渐熟悉和掌握了歌词。
几次游戏之后,不用教师教,幼儿就能掌握歌曲的旋律了,再加上后期的音乐=复习,他们很快就接受和掌握了新的音乐知识。
三、为幼儿提供表演的机会,激发他们自信、乐观的学习态度 。
喜欢音乐的孩子特别喜欢表演,要经常为幼儿提供 表演的机会,让幼儿在不同的音乐中,在舞台上去展现自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例如,在游戏活动中为幼儿开辟一块自由表现的舞台,播放他们喜欢的音乐,让他们在这片舞台上自由自在地表现自己。
虽然幼儿同的孩子年纪小,但他们对音乐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有时候他们会和小伙伴相互交流 ,也会跟老师反映自己想听的歌曲。
总而言之,音乐教学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音乐学习,不仅能够愉悦幼儿的心灵,也能带给他们美的享受 ,使他们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
因此,作为幼儿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音乐教学活动,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功能,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进而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