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亲子教育 > 正文

家长课堂:如何让你和孩子的谈话更有效

1.沟通时家长与孩子应该处于平等地位。很多家长在沟通时总是高高在上,拿着找孩子毛病的姿态与批评指正的角度,这样孩子会感到很害怕与压力,往往效果很差。孩子点头同意只不过是迫于压力的应付。事实上,家长与孩子之间应该建立起朋友的关系,平等互助。
2.沟通时应该切身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换位思考。孩子担心什么,最关心什么,最抵触什么,如果别人这样对自己说话,自己能不能接受,怎样的态度最容易接受与理解等等,这些都应该思考,都是换位思考的内容。没有换位思考,就没有沟通的撼动力量
3.沟通中要使用和蔼的语气与平和的态度。语气要委婉,不要激动,不要恨铁不成钢的态度表现在脸上,事实上,你越是不委婉孩子越不喜欢,沟通越来越少,越觉得有代沟。娓娓道来比大呼小叫更有亲和力与说服力。
4.沟通时要选择孩子感兴趣的切入点。可以以周边人的例子入手,也可以以一个故事入手,总之孩子要喜欢,不能反感,否则处于叛逆期的他们根本就不听,甚至会适得其反。
根据沟通的目的设定沟通的相关细节。明确沟通目的,才会选择合适的聊天题材切入,并且找最有说服力的论据。不要拿大道理指导孩子,他们根本体会不到,也不会思考。只有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5. 沟通要运用心理学的一些基本理论方法。首先倾听是沟通之首。听是第一位的。哪怕是唠叨,哪怕是谈的不正确,哪怕是消极的思想,哪怕是愤怒、抱怨等等。一个字,先“听”。有的家长该说了,明明说的都是错误的,就不纠正了吗?不是不纠正,而是听完整了,听清楚了,再说不迟。为什么很多孩子关闭了与家长沟通的大门,问题往往就出在这个环节上。
有时候,单单倾听就够了。孩子有的叙述是一种情感的宣泄,当他有机会毫无保留地把负面的东西一吐为快之后,他的理智就会重新回归。而你并不需要做什么,他已经有力量去面对原先可能难以面对的问题。
其次共情是沟通之要。“共情”是心理咨询中常用的概念。简单地说,就是“同理心”,就是“人溺我溺”“人悲我悲”。有位家长说:“他高兴或者难过,我也和儿子一起高兴或者难过”。这就是共情。言外之意就是:是啊,我理解你,我懂你。更深一层意思就是,我接纳你的一切,无论是痛苦还是欢乐。最后表达是沟通之果。在很多时候,不表达,沟通就是单向的,不完整。特别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但“表达”一定要放在最后,否则就成枯燥“宣教”了,没有人愿意听,勉强去听也听不进去,入不了心,起不到任何作用。有了前面“倾听”“共情”两个环节的了解和铺垫,“表达”就是水到渠成了。你的意见,你的想法,你的担忧,你的脆弱,你的紧张,都可以言简意赅地告诉他。有的家长说了,痛苦和紧张也让正在紧张学习中的孩子知道吗?我问,难道你不说,孩子就感觉不到吗?说了,你和孩子反而会更能站在一条战线上,去共同的面对前方的困难与坎坷。有位家长说:“大事的取舍方面,我发表我的意见,供儿子参考。”就是说,你要直率地表达你的观点,但是你只是参谋,孩子的人生最终要由他自己去面去承担。有万能的公式,没有万能的家长。
6.亲子沟通还有不少禁忌,家长应尽力避免。从沟通的话题看,忌三句话不离“学习”。孩子还需要健康、友谊、兴趣爱好、以及自由的心境等。除了谈学习还是谈学习的亲子沟通会非常无聊。忌无原则地攀比,把孩子比得一无是处,信心全无。从沟通的途径看,要忌面对面地单一说教。沟通的途径很多,可以谈话、可以玩游戏、可以去远足野炊、也可以书信,单一的形式只会产生单一的效果甚至没有效果;从沟通的方式看,忌父母观点不一;忌父母双重打压;忌冷言与拳脚。这些不能全部戒掉,也要尽力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