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除了喜和乐,怒和哀也是正常反应,父母亲必须要能辨识孩子的情绪,也要以同理心接受,才能进一步打开孩子的心。教养的第一步,是了解孩子,所以,与孩子沟通绝对是父母的必修课。沟通的重要性在于,当孩子拒绝谈自己的感受,便是在父母及自己之间筑起一道墙,而父母也就此丧失帮助孩子的机会。「两个耳朵胜过一张嘴巴,」成功大学教育研究所副教授饶梦霞认为,亲子沟通的要诀是父母学习倾听孩子,先了解孩子,不要急着反对,也许了解之后就接受了,「不要把孩子推开,就失去影响他的机会。」家庭情绪智商发展协会理事长刘仁州则认为,沟通不必然要透过言语,父母与年纪较小的孩子相处时,最好的沟通方式就是一起玩,孩子大一点了,父母就可以好好倾听。第1步:主动倾听,不加入己见但如果孩子不向父母倾诉、不告诉父母自己的感受怎么办?曾担任白宫儿童咨询顾问的汤玛斯.高登(ThomasGordon)博士,在所著的《父母效能训练》(新雨出版)中指出,关键在于父母表达「接受」的方式──孩子就像充满潜能的种子,而能发自内心接受孩子的父母,就像肥沃的土壤,能让种子发芽、茁壮。高登主张父母一定要先表达「接受」,并让孩子感受得到。表达的方式包括肢体及语言:肢体表达可以仅仅是一个掌心朝内的招手动作,就可以传达「过来」、「我喜欢你来这儿陪我」的讯息;也可以是父母能在孩子专注于某项活动时,不加以干涉;在孩子说话时默默倾听。以语言表达接受的要诀在于鼓励孩子多说话,而不急着表露父母的任何想法、判断和感受,你可以对孩子说,「多说一点吧」、「我对你的想法很感兴趣」。此外,「主动倾听」则是一种更有效的方法。「主动倾听」的意思是,父母会透过孩子的陈述,听出孩子真正的需求,并用自己的话,试着向孩子求证他的感受,此时绝不可加入自己的意见、分析、评价及劝告,只求丝毫不差的陈述孩子的感受,所以几乎都以「你」为句首。譬如当孩子说,「小威去度假,没有人跟我玩了,我真不知道有什么好玩的?」父母则可以说,「你很想念小威,而且你正在想可以玩些什么游戏,对不对?」当你试着「主动倾听」,你将发现效果显著,不仅可以帮助孩子释怀、接受自己并厘清问题,且因为「听者」和「说者」都采取主动,也能增进亲子之间的亲密感与促进亲子互动。最重要的是,当孩子知道你愿意听他说话,他也会很乐意听听你的想法。第2步:用同理心,辨识孩子情绪接下来,对孩子的感受和情绪抱持同理心,表达进一步的「接受」,就能一步步打开孩子的心。曾在美国有多年辅导经验的台南大学谘商与辅导系助理教授李岳庭指出,东方人普遍不擅长「情绪辨识」,沟通时喜欢讲行为而不讲感情,而且一些用语往往造成孩子情绪混淆,以致让他在发展感知的过程中感到挫折,最常见的例子像孩子跌倒了,明明觉得很痛,大人却总是说「不痛、不痛!」李岳庭认为,「要能够分辨孩子是生气、还是沮丧,越能够同理孩子的感受,也越能够贴近孩子的心。」李岳庭特别强调,不要压抑孩子的情绪,因为除了喜与乐,怒和哀也是正常的反应。如果孩子一哭,就喝斥他:「不要哭!再哭就要处罚!」或是孩子有怒气,却骂他,「生什么气!」孩子表面上听话,内心却会产生不安全感,并认为有情绪是不好的,会失去父母的爱、会遭受处罚,如此一再压抑、否定自我情感,看似一个听话的孩子,却也会变成缺乏自信、无法体谅别人情绪的孩子。比较好的做法是「同理孩子的情绪」,当孩子说,「我再也不要跟王小明玩了!」父母要懂得说,「你好生他的气,对不对?」有时事情不见得要「解决」,情绪发泄出来就雨过天青了,「其实孩子的复原能力很好,他们只是需要有人懂他们的情绪、禁得起他们的哭闹,」李岳庭说。第3步:多用「我……」,正确传达讯息反过来,当父母希望孩子听你说时,要多用「我」开头的句子。高登认为,父母说话有无效果,差别便在于传达「你……」或是「我……」的讯息,譬如刚下班的爸爸非常疲惫,无心陪儿子玩,他可以说「我累了!」完整表达自己的问题,却无法以「你」开头的句子准确传达讯息,因为无论是「你走开」、「你好烦」都是将矛头指向孩子,让孩子无法了解你真正的想法,徒生误解。「我……」的讯息也让孩子担负起改变自己行为的责任,试比较看看「我好痛,我不喜欢被踢。」与「你真坏,你不可以这样踢人。」显然前者可以让孩子思考应负什么样的责任,后者只是在指控孩子的罪行,让孩子感到愧疚或防卫。此外,「我……」的讯息传达,等于是敞开自己真实的感受,这也鼓励孩子诚实表达他的感受,而「你……」的讯息则往往针锋相对,闹得不欢而散。第4步:正面鼓励,培养坚韧能量最能够产生正向力量的沟通是鼓励。心理学家席格尔(JuliusSegal)认为,孩子身边至少要有一个所谓的「魅力成人」可以与小孩沟通,让小孩知道「我相信你,我会站在你这边」,当孩子遭遇逆境时,可以藉着「魅力成人」的关心,累积乐观坚韧的能量。「母亲赋予我的礼物,最重要的一项,或许是我的自信心。」20世纪最伟大的执行长杰克?威尔许(JackWelch)说,母亲是他最热情的啦啦队,经常打电话给报社,要求刊登他的每项小成就。母亲正面的鼓励驱使威尔许往后面对人生,时时展现坚毅的韧性,不论是事业上的挑战,或者健康上的心脏病。卡内基大中华区负责人黑幼龙初中联考落榜,高中又留级,他只好转进军校就读,当时他自觉人生黯淡无光,母亲却写了一封信告诉他前程依旧光明,黑幼龙因而再次振作起来。要小心的是,鼓励或赞美都要避免不真诚、脱离现实。南.丝弗(NanSilver)在《培养高EQ小孩》(新手父母出版)提到避免不实的赞美,因为自信必须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不实的赞美只会让孩子养成粉饰太平、沾沾自喜的习惯,这种与现实脱节的自信,反而对孩子有害。为人父母理当不断告诉小孩永远爱他、支持他,但这与不实赞美截然不同。李岳庭则认为,与其赞美工作的成果有多棒,不如赞美孩子在过程中的努力,而且具体描述,父母可以对孩子说,「我看到你好用力,想把作品完成。」「你靠自己做到了。」第5步:表达爱语,预防憎恨恐惧与孩子沟通,语言只是其中一种方式,父母必须观察孩子,学习孩子最能接受的各种语言。在盖瑞.巧门(GaryChapman)博士与罗斯.甘伯(RossCampbell)合著的《儿童爱之语》(中国主日学协会出版)中指出5种对儿童表达爱的语言有:身体的接触、肯定的言词、精心的时刻、礼物、服务的行动。巧门认为每个孩子都有一个情绪箱子,犹如汽车的动力来源,这个箱子最高级的燃料就是父母无条件的爱,也就是接纳、肯定孩子本身,而不是以孩子所做的事来增减爱他的程度。唯有当箱子充满了这样的爱,才能预防孩子有憎恨、感觉不被爱、罪恶感、恐惧等问题,而父母也才能深入了解他们,处理他们的行为问题。为了让孩子充分感受到父母无条件的爱,父母必须学习表达孩子独特的爱语,每个孩子主要的爱语都不尽相同,父母越能够针对孩子的爱语去表达,越能够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们的爱。
解密沟通的高效途径 亲子教育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