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多大啊?
从小培养孩子对古诗词的感觉挺好的。腹有诗书气自华嘛,从小就培养成古典气质…
兴趣至于怎么培养,还是得先看孩子的兴趣,古人都知道要抓周,看孩子从小的兴趣是什么。如果你的孩子就爱钢琴舞蹈,你也没必要一定培养古诗的兴趣对吧。
言传身教另外就是家长自身,有的家长一天到晚打麻将,张口闭口mmp.还想培养孩子的高雅情操,这不是扯淡吗?所谓言传身教,所以家长要做好表率。
小时候,我母亲就经常给我买什么《唐诗三百首》,《增广贤文》之类的书给我讲故事,教我读。后来她比我学的还好。上学的时候考试,古诗词默写我从来不得分,因为我不愿意背。
但是我心里是一直对古诗词感兴趣的,并且在学古文的时候,我的语感和理解在同学中算是最强的。
我真正愿意去背古诗词,古文,是在工作之后,因为压力太大,工作之余不愿意再参加应酬社交,就自己在家看古籍。
我想这跟从小母亲的培养是有关系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理解和画面感为什么学生的噩梦都是“熟读并背诵”?古诗跟我们现代的表现形式不一样,如果语感不好,直接去读、背比较拗口并且不会理解。
所以首先要理解,至少要理解字面意思。
然后画面感,举个例子: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这句诗,什么鬼意思?不看只听我还以为是“逃之夭夭,捉捉其滑”。
怎么翻译?难道是有一个人逃跑了,别人去捉他,不小心滑倒了。
这就是不理解,没画面感的原因。
再反过来想,桃花盛开的理解,你带着孩子去赏花,当他沉迷于漫山桃花的时候,你告诉他,这就叫“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是不是画面感就来了?不需要过多的解释,他自然就明白了。
懂生活李白,杜甫,苏轼,这些伟大的诗人,哪一个不是走遍天下,见多识广?
他们为什么能写出流传千古的诗句?因为他们懂生活。
生活中的酸甜苦辣,都被浓缩成了一句句有没得诗句。
李白的飘逸,杜甫的抑郁,苏轼的豁达,还有以孟浩然为代表的田园诗,孟郊等人的苦吟诗等等。
带你的孩子领略生活,告诉他,生活不只有甜,还有苦。在生活中去学习古诗,去体会诗人的心境。
以上。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