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不搬一些很专业的学术性研究成果来回答你这个问题了,太复杂,我写得头痛,大家看得也头痛。
我就从一个中学老师的角度来回答一下你的这个问题。
疫情之后,好像各地都有类似孩子轻生的消息。我们这里也是,昨天刚开学,又听闻有跳楼的消息了。
那么,怎么看到孩子轻生的问题呢?
1、这与现在孩子太娇生惯养有关;
郭德纲对于教育孩子,有过一段非常精辟的话:
吃亏要趁早,从小一帆风顺不是什么好事儿。从小娇生惯养,没人跟他说过什么狠话,六十五岁,街上谁瞪了他一眼,可能当时就猝死了。从小就有挨打,一天八个嘴巴子,铁罗汉,活金刚一样,什么都不在乎。其实,中国现在的孩子,什么都不缺,唯独缺少的就是挫折教育。从小温室里养大,看似很漂亮,但是出了温室,稍微遇到点风雨,立马就蔫了。
你说,孩子轻生的这个锅,是不是要先怪没有挫折教育?
2、与现在游戏的错误引导有关;
现在学校里,百分之七八十的孩子都玩游戏,游戏里面的“复活机制”对于孩子是会产生非常大的错误引导的。
很多孩子,痴迷游戏之后,他甚至都分不清游戏还是现实了。往往会以为,游戏里可以复活,生活中也是一样。导致,很多孩子可能跳楼的时候,还以为自己跳下去死了,还能复活呢。
曾经不就有一个人模仿吃鸡游戏从屋顶跳下来的例子么?
3、与学校过于强调的“爱的教育有关”;
这一点,其实与父母的溺爱是一样的。很多专家都鼓吹,在教育中也要实行“爱的教育”,从教师行为、到教育术语,全都力求“跪着”给学生服务。
比如前两年教育行业内很流行的“改词”运动。“差生”这个词不能用,要用“后进生”,因为差生会伤害学生自尊;再到后来,“后进生”也不能用了,要用“潜质生”,因为没了“差生”,“后进生”也成了一个侮辱性名词。我是估计,按照这样无原则的“爱”下去,“潜质生”这个词也用不了多久,马上又要有新名词出来继续“爱”学生了。现在有些专家还要有意思,说连“管”学生这个字都不能这么用了,因为“管”显得很专制,要用“引导”,显得民主。
学生在家没有挫折,在校又全方位保护,我是认为,明是保护,实在是害啊!
所以,要想一定程度上减少孩子轻生的问题,有没有办法呢?可以从以下2点去抓:
1、家庭、学校,要适当给孩子增加一些压力、挫折;
这话说说简单,做起来其实很难;
2、对游戏进行分级,不利于学生成长的游戏,坚决不能让学生接触;
这涉及到很多社会上的利益集团,做起来也很难;
结束语:
像孩子轻生这样的事情,说句实话,杜绝是很困难的。再好的防护措施,也抵不过一个万一。但是在这件事上,我们也是可以有所作为的,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我们社会、学校、家长,要从小给孩子提供遭受挫折的机会。还是像郭德纲讲的那样,“从小就有挨打,一天八个嘴巴子,铁罗汉,活金刚一样,什么都不在乎。”这话虽然也有点极端,但就是这么一个理嘛!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