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禄贝尔《人的教育》
福禄贝尔(Friedrich Wilhelm August Froebel,1782—1852),德国著名教育家.被誉为“幼儿教育之父”。生于德国土灵省一个路德派牧师的家庭。早年丧母,在舅父的资助下进入中学,中学毕业后,在林务官处做学徒,这使他对数学和植物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在林业主的资助下入耶那大学学习,受到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的影响,古典唯心主义遂成为他教育观点的思想基础。两年后福禄贝尔因经济困难而被迫辍学,之后在林场和农场任职,当过测量员、书记员、会计员、建筑师。在更换了许多工作之后,于1805年当上了法兰克福模范学校教师,开始教育生涯。他曾两次拜访裴斯泰洛齐,并在裴斯泰洛齐的伊韦尔车学院工作,任教数年。1811年入哥丁根大学、柏林大学学习自然科学和谢林哲学。1817年,在家乡开办学校,写了泛论儿童教育工作的著作《人的教育》。后因被怀疑为鼓吹革命受当局迫害,逃往瑞士,在瑞士布格多夫担任一所孤儿院的院长。1836年回国后,专门从事学前幼儿的教育工作,在勃兰根堡开办了一所学龄前幼儿的教育机构,命名为“幼儿园”,创立了一套幼儿园教育体系,出版了幼儿教育的专著《慈母曲及唱歌游戏集》。晚年因积极参加进步教师集会,呼吁政府拨款促进幼儿园的发展,被认为是反政府行动而受到迫害,剥夺了他在普鲁士从事教育活动的权利。1851年普鲁士政府下令关闭境内全部的幼儿园。福禄贝尔对此非常愤慨,多次上书进行审辩,但毫无结果。 l852年,他在悲愤中离开了人世。他的有关幼儿教育的著作,经友人编辑出版,名为《幼儿园教育学》。
《人的教育》(《The Education of Man》)1826年出版,中译本是罗炳之、赵端瑛根据D.APPleton and Co,New york,1887年版翻译的,人民教育山版社1964年第一版,1979年再版的《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摘录了该书的大部分内容。该书共分七章105节。该书开宗明义阐述了作者对教育涵义的理解及教育的目的。福禄贝尔认为“教育就是引导人增长自觉,达到纯洁无瑕,能有意识地和自由地表现神的统一的内在法则,并采用适当的教育方法和工具,使其成为一个有思想、有智慧的人”。他强调宗教在教育中的意义,认为,在一切事物中存在着和统治着一个永恒的法则。这个法则过去和现在都表现在外部,在自然中,在内部,在精神中,也表现在结合自然和精神的生活中,这个全能的法则,乃以一个渗透一切的、精力充沛的、富有生命的、自觉的因而是永恒的“统一”为基础。这个统一就是上帝,上帝是一切事物唯一的来源。在一切事物之中,都存在着和统治着神的统一或上帝,教育理论就是从认识和研究那永恒的法则指导有思想、有智慧的人们领悟他们的生活工作和完成他们的使命的指导体系。教育实践就是自己主动地应用这种知识来指导发展和培养有理性的人们以达成他们的命运。而教育的目的就是实现忠诚的、纯洁的、宁静的也便是神圣的人生。启迪智慧是人类的最高目的,是实现人类自决的最高造诣。教育应该引导和指导人明确自己和关于自己的一切,与自然协调并与上帝统一;因而教育就该提高人对于自己和人类的认识,对于上帝和自然的认识以及对于纯洁和神圣的生命的认识。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上,作者指出:“教育者(教师)应使个别的一般化及一般的个别化,并在生活中对两者都予以阐明。他应使外部变为内部,使内部变为外部,并指出二者是必然统一的。他又应根据无限考虑有限,根据有限考虑无限,并使二者在生活中得到和谐。他还应从人的任何方面看出神的实质,并从人的本性追溯到上帝,从生活的彼此关联中把二者表露出来。
该书作者对学校究竟应该教些什么,提出了自己的意见。认为,“学校教学要引导儿童获得这三方面(虽然本身是一体的)的知识:一是关于他自己及与人交换的知识和关于整个人类的知识;二是关于上帝、关于人类和一切事物的永恒条件及其由来的知识;三是关于基于永恒精神和依附于它的自然界和外部世界的知识”。
该书提出要根据儿童发展的内在要求制定教育的法则。教育是以内部深处的考虑为基础的。“由于人们不能好好应用这个真理,或是经常违反了这个真理,对儿童的内部生活和对青年从一定外部生活所表现的作了直接的推论,构成了对抗和争辩及在生活和教育方面屡犯错误的主要原因”,因此,教育的教学和训练在根本原则上必须是被动的顺应的,而不是命令的、绝对的、干涉的。该书还提出要注意儿童的全面发展。在儿童期生活中的许多方面都还没有表现特殊的、固定的方向。绘画配色的作业,并不是要培养一个未来的画家;进行唱歌的教学,也不是有意地训练一个未来的音乐家。设置这些功课的目的,只是使年轻人获得全面的发展,并且揭示他的本性。这些作业乃一般地供应学生精神生长必需的食粮。它们是促使他的精神舒畅生活得到健康和开朗的媒介物。为达此目的,在教学科目上,作者列了四种:宗教、自然科学、语言、艺术。
作者强调学校与家庭在儿童成长中的作用及彼此协作的意义。认为统一的学校和家庭生活是积极的教育生活,这包括多方面的内容:(1)唤醒、增强并培养儿童的宗教感;(2)关心身体,给以身体方面的知识,并发展体质;(3)对自然和外部世界的观察和学习,要从最近的周围环境到较远的地方;(4)熟记关于自然和生活的短诗篇;(5)语言的练习;(6)系统的手工练习;(7)线条的练习;(8)学习各种不同的和相似的彩色;(9)游戏;(10)讲述故事、传记、寓言和神仙故事。他给幼儿园提出的任务是:培养学前儿童,让他们做各种必要的活动;发展他们的体格,锻炼他们的外部感官,使儿童认识人和自然;使儿童在游乐、嬉戏和天真活泼的活动中,去做好升学的准备。
福禄贝尔以游戏作为幼儿教育的基础,是教育史上最早系统论述游戏在儿童发展和教育中意义的教育家。他认为游戏是童年生活中最快乐的活动,是表现和发展儿童的自动性和创造性的最好的活动形式。成人既应允许儿童自由地尽情地游戏,又必须注意观察和指导儿童的游戏,从而通过游戏增进儿童的体力和智力,利用儿童与同伴的共同游戏,培养公民意识和意志品质,进行道德教育。“游戏是内部存在的自我活动的表现,——是由内心的需要和冲动而来的内部表现”,“它是人的整个生活中所特有的,是人和一切事物内部隐藏着的自然生活中所特有的。所以游戏给人欢乐、自由、满足、内部和外部的平静,与整个世界的安宁。它具有一切善的来源。一个能够痛快地、有着自动的决心、坚持地游戏,直到身体疲劳为止的儿童,必然会成为一个完全的、有决心的人,能够为了增进自己和别人的幸福而自我牺牲的人”。
福禄贝尔创建了学前教育理论的体系,对后来的资产阶级的学前教育事业起了重大的影响。但在他制定的学前教育工作体系中,有许多神秘主义、象征主义和形式主义的东西。他的影响不仅限于学前教育:他强调儿童的积极活动和创造能力,主张儿童的社会生活训练,提示了游戏在儿童教育中的地位,提倡学校中的体力劳动。这些对十九世纪后期的资产阶级国家的小学教育方面起了一定的影响;而他的神秘主义化、片面化的儿童积极活动思想以及他的全部的儿童内发论的发展观,则助长了错误的儿童中心主义教育的倾向。十九世纪末期,在美国形成了福禄贝尔主义,并遍及世界各国。他的理论也传播到中国,对旧中国的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曾产生过很大的影响。新中国成立以来,许多学者也就福禄贝尔的思想进行深入的研究,吸取了不少有益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