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是令许多教师头疼的一个课题。中小学生大多因知识面窄、社会阅历浅和认知哪能力弱的制约,写出的作文往往层次不清、立意不深、语言繁琐。那么如何有效地提高他们的作文水平呢?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将传统的“布置作文——学生写作——教师批阅——课堂点评”改为“单训——同批——复写——整合”的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作文水平。
这就好比弹奏吉他,没有良好的音符、音节和主旋律训练,哪会弹奏出优美的乐章?
一、准备好“前奏”,提高学生作文的综合素质。
学生的作文水平不是可以速成的,要平时注意他们综合素质的培养,主要包括阅读、观察和积累。
1、阅读。阅读可以很好提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语文教师要善于组织学生阅读。课堂内部的阅读课自不必说,特别是课外的阅读,教师要加强指导,提出要求,并利用一定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这样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就会留意个方面的问题,做到有的放矢。
2、观察。没有平日的观察,学生作文就会胡编乱造,写出的作文也会枯燥无味。近几年,不少的家长经常组织孩子外出旅游。在旅游的过程中,学生要仔细地观察每一个景点,从中领悟到什么。回来后,要写好游记,突出重点,切忌面面俱到,成为一篇“流水帐”。
3、积累。文章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体,要使作文有血有肉,没有积累不行。学生的积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①参观博物馆和各种展览。②搞好剪报。③妙语佳句荟萃。④典型人物集锦。⑤收听收看新闻报道。
二、加强作文写作的单项训练,使每一个“音符”都奏出最强音。
一篇好的作文,是由许多“音符”组成的,就象一台好的机器是由许多质量好的部件构成一样。作文的“音符”包括:①肖像描写②语言描写③行为描写④心理描写⑤细节描写⑥环境描写⑦抒情和议论。
1、肖像描写。
肖像是人物的外在体现,好的肖像描写可以使读者更好地了解人物。可以从以下方面训练:①整体肖像②部分肖像③静态肖像④动态肖像
2、语言描写。①行文语言②人物对话③修饰语言④借用语言。
3、行为描写。
要围绕反映人物性格进行刻画。
4、心理描写。要对人物的心理进行刻画。
5、细节描写。用形象化的语言对某一事物或事物的某一部分进行细致的描写,对人物的动作进行细致的描写。
①景物细节②人物动作细节
6、环境描写。用适当的环境对人物进行铺垫和衬托,渲染气氛。
7、抒情和议论。有感而发,深化主题。
以上七个方面是作文教学过程必不可少的因素,必须加强这些单方面的训练。
可以在课间进行,也可以利用小作文的形式在课外进行。
对学生的每一个单方面的训练完成以后,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对作文进行批阅。教师可以选取一部分作文进行批阅,剩余部分让学生相互批阅,找出作文的优缺点学生批阅的过程实际是一个相互提高的过程。
相互批阅以后,要安排学生对已经写过的作文重新进行“复写”。这个“复写”的过程就是学生相互借鉴、自我提高的过程。“复写”后的作文比原先的作文水平要提高很大一截,比重新布置写一篇新的作文要好的多。学生在这方面得到了强化。
三、加强布局训练,使每一个“音节”都围绕“主旋律”来进行。
“音节”就是开头、结尾和每一个段落,“主旋律”就是主题。没有对文章通盘的考虑,写出的作文往往会显得杂乱无章,层次不清。
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学生,在写作文以前首先要确定好主题,然后在行文过程中的每一个段落都要围绕主题来进行。可以先不让学生写整篇的文章,只让他们写出开头、每个段落要表达的内容、结尾就可以了。学生作文的内容,教师一看就非常明白是否符合题目要求。
这样,学生可以利用有限的作文时间,写很多的文章,在多个方面得到训练。
四、加强整合训练,使学生的作文水平有一个质的飞跃。
无论“前奏”也好,“音符”也好,还是“音节”、“主旋律”的训练也好,这都是一些单方面的训练,是一个前提和基础。
有了这些良好的前提和基础,还必须对学生进行整合训练,使他们写出语言精练、层次清晰、中心突出的文章。
教师要发挥好指导和批阅的作用,继续让学生相互批阅。不是教师没有很强的工作责任心,而是这种方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了互动作用,达到了相互提高的目的。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