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的常规管理是通过各种规章制度对小学生进行管理,也就是把说服教育和纪律约束结合起来,有效地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小学生常规管理应制订小学生一日生活运转过程的行为规范要求和德、智、体、美、劳全部教育过程中的行为规范要求,以此作为常规管理的内容和标准来实施管理。对学生在学校一日生活运转过程的行为规范要求的具体内容包括:进校规则、课堂常规、集会常规、离校规则、课间规则等。在各类教育过程中的行为规范要求包括:升降国旗规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劳动规则、文明礼貌行为常规、奖罚条例等。 小学生常规管理实施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常规管理有效程度的高低取决于常规管理的持久性和实践性,因而,一定要注意长期、一贯地坚持对学生行为规范的实际训练,对小学生实施常规管理的目的是通过对小学生的行为进行规范要求,让小学生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而文明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在实践中通过不断地练习和强化训练实现的,必须坚持对学生一贯的严格要求和训练,并且,还要通过训练使学生体验到自觉守纪律的快乐,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次,加强经常性检查,监督保证常规管理的有效性。常规管理贵在平时一贯坚持,没有经常性的检查就谈不上常规管理,必须监督执行各项规章条例,严格按标准加强检查,使学生能及时了解自己的行为与目标间的差距,及时纠正不良行为,巩固良好的行为习惯。再次,树立先进典型,建立竞争形式。这样,可以通过执行常规的评比,奖优罚劣,充分发挥评比的导向作用,激发学生学先进、争先进的积极性,建立切实有效的学习秩序,便于更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规范和行为习惯。
在小学常规教育过程中,为了适应规则、遵守规范,学生往往压抑自己的天性、放弃自己的哪怕十分有趣的想法。如“课间、午间不许追逐打闹”,小学生天性好动,在文化课里无法奔走跳跃,一到课间、午间,自然要释放能量。如“上课专心听讲”,能否吸引学生,取决于老师的课是否生动有趣,再说,小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一般不超过半小时,年级越低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越短。小学生的需要、兴趣并不总是能与老师的要求、常规的要求保持一致。当常规教育需要牺牲小学生的主体性、创造力、想象力,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抑制学生的生命能量时,这样的代价是否过于高昂?对于教师而言,他们会因为将大量的精力投入到常规教育以及与之相关的事务中,必然相应地减少了对学生和教学的研究的精力的投入。在常规教育中,学校有一套管理的机制和检查、评比、考核的制度,很细,牵制的精力很多,成本很大。因此,在现今的小学常规管理教育中,无论是学生、教师还是学校都会失去很多。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