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长中的感官培养,涉及内容应该是丰富的。
首先在建筑室内外设计中可以强调一下主题,如同中国的汉字一样,图形化一些,这方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结合场地条件建筑特点可以注重整体性的发挥。
内在来说,应把培养点植入进去,一方面可以在环境设计中植入,比如墙面、护墙、栏杆等,在外观、材质等方面做些文章;还可以考虑在导视、图标、功能用具等方面做相应统一的配套;在创意一些,可以做类似是错觉,透视、光影方面的创想。
这些点是在整体环境设计上的特点,当然这些是兼顾特点突出和教育性相结合,但这些点偏向于视觉,部分偏向于触觉;
更多应该在教育活动区内通过活动策想来做空间设计环境设计,做更有效的培养养成。比如常常被大家忽略掉的触觉、味觉(味道&气味)。触觉相对设计比较容易,实际在孩子游戏的过程中会涉及很多触觉的东西,但小龄孩子会弱,尤其是家里家长必定不让孩子动很多的东西,而这时候幼儿园在设计过程中就可以去做这样的事,在教育上我们需要更加丰富,在设计角度上,需要让这些繁杂易乱的东西更具有整体性和美观性。
比如在室内常常做的动手型特色教室,当然也可以是区域,这个区域其实就是非常好的触觉培养,陶泥、木棍、木板、纸张、旋转的陶胎、塑料、金属等等,这些听起来常见,但实际幼儿园方面实操去做的不是很多。此外除了各种材料以外,也会有更深一些的触觉及大脑方面的培养,比如锋利、钝、圆滑、粗糙、冰凉、温热,甚至是轻、重、漂浮、重力、压力、浮力等等,但这些点不能以点设点,还是应该在活动设计+环境设计来解决,比如曾经做过的戏水池,孩子可以亲近游戏的,比如摇把的辘轳,压井,浮起的小船,水中的卵石等等,都可以有效的解决教育与环境综合性问题。
此外在户外涉及到的感统和神经方面就会更多,传统一般都是平衡、翘板、摆荡类器械,其实可以更丰富一些:光滑的原木,粗糙的木皮,尼龙的绳索,扎手的麻绳等等,还有就是大自然本身更多的事物。
关于更容易忽略掉的味觉,在很多儿童烘培坊(区)中我们也会植入更多更丰富的内容,比如粮食、调味品、中药的陈列,有颜色、有味道、更有些口味,综合来说有环境美观、有色、有型、有味、有分类、有整理、有动手、有故事,这样在整体的环境当中给了老师更多可创造的条件,才有更好的教育活动的实现,孩子才能更有兴趣,教育自然而然。
声音,每个幼儿园都有“声音”,当然充其量也就是音乐课,舞蹈、电视、背景音乐而已,从培养角度来说,缺乏一些针对性,我们在一些区域可以设置相关内容,比如楼梯扶手栏杆是敲击棒,任何东西都是可以发声的,在户外设置发声区(比如废铜烂铁打击乐),这个其实可以和触觉培养有效结合。除了这些还可以在室内或室外特殊设置一些音响系统,孩子身处其中,通过不同的音箱发声,让孩子去辨别,可以组织相应的活动,互动性更强,培养性也更有针对性。
说了这么多关于教育的出发点,因为幼儿园的环境设计必须依托教育,设计不能只做表面文章,需要对教育出力才是正确的!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