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三岁被称为“第一叛逆期”,英语里也叫“Terrible Two”,是有一定道理的。
两岁左右的孩子自主意识增强,要体验对这个世界(包括父母)的操控,又拒绝服从指令,表现独立意志,是非常正常的心理发展需求。同时,幼儿的情绪调控能力很有限,如果上述愿望不能满足,大喊大叫大哭大闹甚至打人挠人等行为出现,也不足为奇。
题主的描述很详细,所以针对题主的具体问题给予一些建议。每个孩子情况不同,其他家长权当参考:
1、三岁多点的孩子如果还不能独立玩一小会儿,是“安全基地”尚未建立好。所谓安全基地,是指两三岁的孩子其实有独自玩一会儿的能力,但需要知道妈妈(孩子的安全基地)就在附近,并每隔一小会儿(大约10到15分钟)就要跑到妈妈身边来,跟妈妈互动一下,寻求妈妈的关注,确保妈妈能够随时响应他的情感需要。顺应孩子需要的妈妈,就会在这时放下手边的事儿,跟孩子互动和回应,其实花不了几分钟,孩子又可以回到独自玩一会儿的状态(当然一小会儿后他又要回到安全基地来“补充能量”)。如果妈妈始终以自己的时间和需要为中心,那就会对孩子的需要响应不及时,于是孩子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安全基地始终建立不好,结果是孩子变得更缠人。所以建议这位妈妈,做菜虽然重要,但是中间孩子有什么需要时还是可以先放下锅关上火,先来响应和满足一下孩子。或者做一些炖煮的菜,不需要一直在厨房看着。毕竟孩子的这种需求就是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优先心理发展,比必须什么时间做哪种好吃的菜更重要。
2、家长处理情绪的能力是孩子的镜子,所以在情绪管理方面家长要首先做好示范。如果妈妈一着急一生气就揍人,孩子生气起来就挠妈妈也没啥奇怪的了。妈妈要学会不用发火和动手来表达和处理自己的情绪,也要用语言替孩子表达情绪,比如“妈妈知道你很不高兴自己玩,你很生气。但如果你掀了锅,我也会很生气。现在我们谁也不生气了,妈妈给你定个时,你自己玩积木五分钟,五分钟之后妈妈就来”。类似这样的一些言语化的过程,真正示范和教授孩子逐渐获得情绪管理和情绪表达的能力。
3、题主提到“比如我和他玩得好好的,我和他闹一下,他就不行了,开始拍东西,然后摔东西……”。总体来说我觉得这个妈妈挺可爱,有点孩子气,要么怎么会首先想到要和孩子“闹一下”。但三岁的孩子最需要的还是妈妈有“母亲的功能”,也就是温和、包容、稳定,对孩子的需求敏感和响应,而不是以自己的需要和想法为中心。下次你可以试试孩子想跟你闹的时候你再温柔地闹一下回应他,而不是你想闹而他不想时把他闹急了。
以上供参考。
(图源: 绘本《大卫,不可以》(美)大卫·香农 著)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