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整理自陈忻《养育的选择》,心理学博士,研究婴幼儿心理,自己也有两个小孩。她的文章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很实用。现在有个观点很流行,孩子在婴幼儿时期是有很多敏感期的,我们害怕自己会错过孩子的某个敏感期,所以万事都小心翼翼,一旦孩子到了敏感期,就赶紧去培养。作者觉得这种观点矫枉过正,有点泛化和夸大了。(1)必须承认,当孩子处于某一个方面的敏感期,如果外界给了孩子合适的发展环境和刺激,确实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家长担心错过孩子发展敏感期,是值得体谅的。(2)但是,敏感期并不是那么极端,它没有严格的定义,不是像大家理解的,只有几个月或者一年的时间,它的发展期间是很长的,没有那么容易就错过,更不是稍纵即逝。
如上图所示,小朋友的学习窗口是很宽的。小朋友从1岁到12岁,都是属于语言发展的阶段,可是因为对敏感期的执念,很多家长担心,如果没有给两岁的小朋友提供很好的环境,小朋友会不会就讲不好话了?担心的有点多。一个生活在正常环境里的宝宝,他们能够和人正常互动,是不会错过语言敏感期的。(3)发展心理学当中的敏感期,并不像我们字面了解的,宝宝喜欢什么,就是对什么敏感,就是到了敏感期。作者举了一个例子,孩子三四岁的时候,有些开始对画画感兴趣,喜欢涂鸦;而有些小朋友是对搭积木、玩橡皮泥、玩汽车感兴趣。对画画感兴趣的孩子家长,觉得小朋友是到了画画敏感期,很高兴;对搭积木感兴趣的孩子家长就会焦虑,担心自己的宝宝错过画画敏感期,于是千方百计的想让他们喜欢上画画。其实,没有画画敏感期这件事,没有证据说三四岁是画画的最佳时期,并不是错过了三四岁的画画期,他就永远不会画画了。相反有很多画家是很晚才学会去画画的。孩子的发展规律是有共性的。在这段时期内,画画、搭积木、玩橡皮泥,是因为孩子们在生理上具备了发展精细动作的能力,也就是他的手指更灵活了,他喜欢运用这些能力。但是个人兴趣却是千差万别,父母要做的是鼓励孩子的兴趣,他喜欢画画就让他画画,他喜欢搭积木,就去搭积木,而不要为了所谓的敏感期焦虑而去强迫孩子做某件事情。让孩子顺其自然,多样化的体验,有利于他们的发展,不要把儿童的发展割裂细分成一个个敏感期。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