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词讲究平仄对仗,韵律美满,读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其想象空间大胆丰富,修辞手法不拘一格,读来让人心旷神怡,如痴如醉,或意气风发,或伤感心碎。
诗人笔下文章通常都是由情入景,由景生情,又寓情寓理,情景交融,寓意深刻。很多诗词都是可以谱曲弹唱的,古人踏歌而行,咏吟诵唱,都是作诗诵诗的表现。所以说,古代诗歌是具备音乐之美的。
我们现代音乐的歌词,其实就是从古代诗歌传承演变而来的。他虽然不讲究平仄对仗,但在修饰手法和音律韵脚等方面,与古代诗歌却是想通的。可以说,没有古代诗歌,就没有现代歌词和现代音乐。
我极其喜欢古诗词,可为何很多宋词却不会欣赏甚至读着饶舌,找不到韵律呢?
酬悟空邀答:
今人用普通话读宋词,感到有部分作品韵律不和谐,这是客观存在的现象。具体原因可从韵和律两方面展开讨论。
先说说韵。今人填词,大多延用清人戈载所编的《词林正韵》,其虽然成书于道光年间,但是通过归纳宋词的用韵情况编制,基本上能反映宋词的用韵情况。
用过《词林正韵》的人都知道,其韵部的设置,是以《平水韵》为基础,将相邻的韵部合并而成。也就是说宋词的用韵要比格律诗宽。究其原因就是两者的表现形式有所不同,格律诗是通过吟诵表现的,词原来是配乐演唱的。喜欢听歌的人都知道,在歌曲中,演唱时是可以将字的韵尾作适当的变调,使原来并不很协韵的字音,变得协韵。
也就是说即使回到宋代,以朗诵的形式表现宋词,也未必会完全协韵,因为朗读不存在变调的情况。何况今古音已产生了较大的变化。
说到语音的变化,词的韵字也要比格律诗的影响大。因为格律诗都是押平声韵,平声字的今古音变化不算太大。但词则有可能用平声韵,也有可能用仄声韵,甚至有些词谱是例用入声韵的。如《念奴娇》、《满江红》、《雨霖铃》、《石州慢》、《忆秦娥》等。而在今音中,入声字已不存在。我举个例: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是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上阕 。其韵字“物、壁、雪、杰”都是入声字。现在已分派到普通话各个声调中,而且有些韵字,连韵母都产生了变化。如“物”的韵母已变成了“u”,“壁”的韵母变成了“i”,所以用普通话朗读就出现了题目中所述的情况。当然,在较好保留了入声字的粤语中,读起来就问题不大。
再简单说说宋词的律,宋词是非常注重音律的,就正如前面所述,其是通过演唱表现的,我们今日看到的以平仄标示的词谱,在宋代就是曲谱,不同的词谱代表着不同的曲调。而正如昆曲所说的“流丽悠久,出乎三腔之上。”其对每个字的发音口型、发音方式,都有讲究。这方面,今古音也产生了较大变化,如闭口音在普通话中已经消失。这部分说来话长,就不展开了。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