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韵律感,是指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诗人在诗词中用韵,叫做押韵。从《诗经》到后代的诗词,差不多没有不押韵的,民歌也没有不押韵的。
从古诗韵律看,古代已有很规范的语言吗?
现在,有很多人都将“语言”一词和“语音”一词混淆了。实际上,语音只是语言的其中一个要素。
我们可先看看什么是语言:
可见,古诗的韵律并非判断古代汉语言是否规范的标准。
当然,我们可将语言作进一步细分。先分出文学语言,再分出诗歌语言,那么我们可以将韵律(声律)当作诗歌语言中的语音,但其仍只是影响诗歌语言的其中一项要素。
在音韵学上,古音又分为上古音和中古音。中古音以隋朝沈约等人归纳出“四声”,以及陆法言等人修订出《切韵》为标志。形成了诗歌的声律体系,使诗歌的语音有了相对规范的标准。但其影响的仍仅是诗歌的语音,甚至对其他文学语言(如散文)影响也不大,更不能将其等同于人们说话的口音。
越来越多证据表明,《切韵》音系是一个拟音音系,其定音方式是综合南北口音,经集体讨论审定,并非是单纯记录当时的雅言或某一口音。《切韵》在初唐时被定为官韵,其后依此修订出《唐韵》,以至宋代修订出《广韵》及《平水韵》均属于《切韵》音系。因此,我们可将此一音系,看作是唐以后中国传统诗歌创作的规范语音。
但是,声律体系可规范的也仅仅是这时期诗歌创作中的语音,不能影响其他文学艺术形式的语言,更不能影响日常生活中的语言。
话说回来,自秦始皇统一文字后,汉语言中的语词和语法,基本上有了规范标准。而不论在上古音、中古音还是近代音时期,很多朝代都尝试推动通用语音标准,但不论雅言、通语、汉音还是正音、官话,推广的收效均甚微。
即使在清朝的雍正年间,皇帝亲颁“圣谕”,要求成立“正音书院”,把《圣谕广训》作为教材,并规定凡是参加考试的读书人及为官者,都必须懂得“官话”,但最后也是虎头蛇尾,不了了之。
我个人认为,中国历史上真正的通用语音,唯有当代的普通话。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