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儿童教育 > 正文

教育顾问是干什么的,急急

教育顾问是干什么的,急急

1)热情接听咨询电话,预约并接待来访家长,根据综合情况了解和测评结果,给家长和学生提供学科学习咨询,并达成课程销售;

2)确保按时完成学校下达的个人销售任务和指标,以及完成团队销售任务和指标;

3)负责为已付费的学员安排班主任,并配合班主任完成学员入学的各项工作;

4)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与家长保持经常的沟通,建立良好的关系,以维护学校的形象;

5)协助学校处理校内发生的危机,进行预防策略与心理治疗。

6)组织并参加家长座谈会,向家长汇报学员的学习情况,进行保单,续费,引导和推荐;

7)汇总个人市场、销售等数据,完成各类相关报表的制作,以及客户信息数据的及时输入;

8)监督配合相对应班主任的专业服务工作,以提高续费推荐比例;

9)完成学校交待的其他任务。

如何判断是否患有自闭症?(忧郁症和自闭症是相同的病症吗?)

由于社会压力已经遍及各个层面,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孩子也开始频发心里疾病,这些压力很多是大人附加给孩子,但有些心里疾病是先天注定的,这些心里疾病,很多人根本没有意识到它对孩子的伤害,等到发现时常常都让事情变得不可收拾了。虽然我不是专家,但是我是一个母亲,世界上做母亲的,无一不希望每个孩子都是健康快乐的。一些现实的情况刺激了我,我决定整理一系列有关儿童心理疾病的资料,希望大家能够多多关心周围孩子的健康。

上次我谈到了忧郁症,这次我要讲讲自闭症,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严重的婴幼儿广泛性精神发育障碍。通常在三岁之前,患儿就存在本质性的人际交往障碍,无法用语言、表情、动作与其他人,甚至自己的父母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自闭症的发病率约占人口总数的万分之五至十五。它出现在全世界范围内,不受民族、人种及社会背景的影响。据此推算,在中国至少应有50万自闭症患者。儿童自闭症的预后取决于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和训练治疗的效果,2—6岁为最佳训练期,患儿年龄越小训练效果越好。多数患儿如不及时训练治疗,长大后将无法适应生活和学习,造成终身障碍。经过科学的训练治疗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儿的症状,部分儿童能可能基本痊愈。所以孩子幼年时期,家长一定要多多关注,以免延误这些疾病的治疗时间。

如何从行动上判断孩子患有自闭症,或是有自闭政的倾向,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1,社会交往障碍 大部分孤独症病儿婴幼儿期出现对人缺乏兴趣,母亲将其抱着喂奶时,他们不会将身体与母亲贴近,不会望着妈妈微笑,平常不注视父母的走动。6~7个月时还分不清亲人和陌生人,不会像下正常小儿一样发出伊呀学语声,只是哭叫或显得特别安静。有的病儿即使1~2岁发育正常或基本正常,但起病以后表现有饥饿。疼痛或不舒服时,不会跑到父母身边寻求食物安慰,或只是拉着父母的手去取东西,而不会以言语或姿势来表示。这种病儿往往对父母离开或返回无动于衷,即使父母站在身边也会与之交往,更不会与父母对视,显得极其孤独。孤独症病儿也同样缺乏相互性社会交往,表现不与周围小朋友交往,更不可能建立友谊。2。语言交流障碍: 语言交流障碍在孤独症状中表现得较为显著,具体表现有以下几方面:(1) 孤独病病儿常以哭或尖叫表示他们的不舒适或需要。稍大的病儿可能会拉着大人的手走向他们想要的东西。缺乏相应的面部表情,常显得表情漠然,很少用点头、摇头、摆等以表示他们意愿。(2) 语言交发育延迟或不发育:病儿常常表现为语言发育较同龄儿晚,有些甚至不发育报道说病儿约有一半身保持缄默,仅以手势或其他形式表要还求。也有些病儿2~3岁前语言功能出现以后,逐渐减少甚至完全丧失。(3) 语言同内容,形式的异常:孤独症病儿能即使存在,也同样有许多问题。病儿往往不会主动与别人交谈,不会维持或提出问题,或者只会反复纠缠同一话题,而对别人的反应毫不在意。他们常常是在“对”人说话,而不是“与”人交谈,语言交流十分困难。刻板重复性语言及模仿性语言也较多见,和病儿谈话时他常只会重复你的讲话。也有的会在当时或隔一段时间以后模仿电视、收音机或别人说过的话。有些病儿表现为自言自语或哼哼唧唧,自得其乐。另外,孤独症病儿还可语音、语调、语速、语言节律及轻重音等方面的异常,讲出的话怪声怪气或平平淡淡,没感情色彩。有的病儿对人称代词常错用,把“你”说成“我”,或把我“我”说成“他”等。一旦观察孩子有上面列出的情况发生,一定要引起重视,咨询医生,协同作出治疗方案,切忌不要延误,以免错过治疗时间。

致病因素,自闭症的发病原因至今不明,但可以肯定有神经生理方面的变异。遗传曾被认为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目前全世界都在进行有关病因的研究,但研究结果尚不能证明遗传是唯一造成自闭症的原因。另一条线索集中在寻找脑功能的变异上。在脑系统的不同区域都发现了各种变异的存在,目前可以肯定脑部大范围区域的神经生理损伤是重要的因素。总之,关于自闭症的发病原因,最新研究的结果趋向于“多因素致病”说,即不只有一种导致患病的因素。有一些自闭症儿童的家长有很重的心理负担,一方面因为周围人和亲戚都指责是因为他们对孩子的关心、爱护不够,才造成孩子的自闭性症状,另一方面他们自己也反省、检讨自己对孩子关心的不够,与孩子的交流不够,才导致孩子的自闭症,有深深的自责心理。这种看法其实是一种误解。到目前为止,国际上对自闭症的发病原因尚无定论,但有一点已经得到肯定:自闭症不是由于家庭环境、亲子感情等因素造成的,与母亲的照料、孩子的成长环境无关。主要是神经生物学、大脑机能方面的原因。周围人不要用异样的眼光去看自闭症患儿的父母,这些父母自己也应该挺起胸膛:家有自闭症患儿,不是父母的过错。父母无法选择自己得到一个什么样的孩子,父母只能接受和适应,即使是一个父母无法走进其内心世界的孩子。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自闭症是一种发展性障碍,这种障碍只有在孩子的身心发展中得到克服,而要想克服这种障碍,教育、心理和医疗的全面介入和干预就非常重要。

结构化教育和行为分析方法、听觉统合治疗等已被证明是科学有效的治疗干预自闭症的方法。对每一个自闭症儿童进行科学的发展能力测评,找出发展表现的优势和弱势,并将发展表现量化成每一个细小的学习环节,为每一位儿童实施极富针对性的训练,帮助儿童走出自闭症。

在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干预的情况下,自闭症会是一种终生残障,这对患者本人、家庭成员所造成的痛苦,是无法用语言或数字来描述的。正因为如此,所有的文献都强调对自闭症患者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的重要性。专家指出,从治疗的角度出发,有些早期治疗不一定要等到确诊而应在初查结果显示出自闭症症状后马上开始。因为,人的大脑在其发展的早期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对来自外界的影响包括行为疗法的干预反应较好。具体到幼儿自闭症的治疗,越来越多的文献与报告确认,治疗的早晚是决定预后的重要因素。

很多内容都来源资料,本人只是整理出来,谢谢原作者,希望大家都能够多多关注孩子的心理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