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绘本阅读活动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绘本不等于“有画的书”,它是一种独立的图书形式,特别强调文与图的内在关系。绘本阅读符合孩子思维发展的实际水平,更能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从而开辟了孩子阅读的新空间,让孩子快乐阅读!快乐成长!
一、活动前,选择合适贴近幼儿生活经验内容的绘本故事。
幼儿面对新奇的世界,好奇的天性促使他们乐于去探索,这时候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如果开发出来,又养成一定的学习好习惯,那学习效果可以说是事半功倍。因此,在培养他们阅读的兴趣和习惯的过程中要注意运用各种方法抓住他们的注意力,吸引他们。故事内容应该是贴近幼儿生活的,最好是他们熟悉的事情,情节要符合具有幼儿年龄特点的心理状况、思维方法和语言特色。例如:《好饿的毛毛虫》就比较适合幼儿探索的好奇心。《鳄鱼怕怕牙医怕怕》通过非常有意思的鳄鱼看牙医的故事,告诉小朋友要爱护牙齿的道理,养成认真刷牙的良好生活习惯。文字很简单,鳄鱼和牙医的话基本是一样的,可是,相同文字的背后隐藏着不同的心理活动,需要我们细细去斟酌,需要结合图画观察阅读,才能更好地理解故事。这一特点大大提供了语言训练的空间。
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
当幼儿对书产生了兴趣之后最迫切的事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有:爱护图书;会整理图书,看完后会把书放回原处;认真看书,一页一页地从封面开始看;初步学会倾听,能认真听别人讲故事、读书。有一次,我发现一个孩子开心地翻看着一本新书,把书拿反了却不自知,我发现之后指导他认识书的封面,知道了看书时封面要朝上,这个孩子以后还会做小老师指导别的孩子别拿反书。在观察中他们也发现并了解了每本书的封面上都有几个大字,那是书的名字。为了引导孩子将不同的书整齐摆放,我们给每一种书按照封面的大小分成几组,用点卡做了小标记,贴在图书角相应的位置。孩子们知道了每种书都有自己的家,看完书的时候要让书放回去,在之后幼儿放书的时候就特别留意小标记,就能将书放得整齐了。在阅读区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每一个孩子看书时的状态,当发现有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要及时指出,并提醒他们正确的做法。有时也可以激发幼儿互相监督,让一起看书的朋友相互督促,共同进步。
三、活动后绘本的延伸发挥最大的教育作用。
绘本蕴涵着丰富的知识、情感、人生哲理,几乎涵盖了幼儿生活、成长的方方面面,孩子们在阅读过程中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这将引领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绘本中蕴藏各种教育元素,所以教师要充分挖掘绘本中的独特的教育作用,把绘本的活动延续下去,让绘本发挥最大的教育作用。例如:《狐狸爸爸和鸭儿子》这个绘本故事让幼儿体验到“爱”的伟大,并延伸到家长对自己的爱和自己要学会关心身边的人,在阅读《逃家小兔》之后,我们开展了语言游戏《兔妈妈找兔宝宝》。活动中利用新时代教材中记载着小兔和兔妈妈的想法小卡片分发给幼儿,让这些幼儿扮演不同变形的小兔,另请一名幼儿当兔妈妈进行接龙式的语言游戏,“如果我是小兔,我就变成小鱼游得远远的!”兔妈妈就来找相应的小兔:“如果你变成小鱼,那我就变成捕鱼人来抓你。”接着就由手持相应卡片的幼儿继续练习对话。当游戏进行了比较熟练的时候,我们还准备了空白的卡片,教师以简笔画的方式记录,记录幼儿精彩的讲述。在游戏的情境中幼儿理解故事相对而言会比较容易些,幼儿可以在某一感兴趣的情节、或是疑惑的部分不断徘徊,直到问题和兴趣得以满足再进行接下来的游戏,充分感受绘本阅读的快乐。
绘本需要我们老师细心的分析,才能发挥它最大的教育作用,我们要把绘本中每一个适合幼儿成长、发展的元素充分挖掘出来,开展各项活动。如美术活动、音乐活动、综合活动等等,使我们的绘本活动更深入幼儿的心灵。绘本以它独特的魅力,赋予了孩子丰富的语言,带给了孩子视觉的享受,给了幼儿一个美好的世界。绘本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发展的有利平台,但撑起这个平台的是老师的教育。
二、如何激发幼儿绘本阅读的兴趣
绘本阅读是以幼儿为阅读主体,以连续的画面来展示一个完整的故事而形成视觉印象,帮助幼儿逐步积累阅读经验,促进幼儿自主阅读能力发展的一种新的阅读方式.这种新的阅读方式正在广泛运用于幼儿教学中,对幼儿进行早期的阅读能力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当今幼儿教师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那么怎样通过绘本阅读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使幼儿真正享受阅读的自由与快乐呢?通过一年的绘本阅读课题研究,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激发幼儿阅读兴趣
三、如何让绘本阅读更有乐趣
一、问题的提出
(一)从充分挖掘绘本多元化游戏元素角度出发
目前幼儿园主要采用的早期阅读活动方式是静态的绘本教学,让幼儿看书、观画。但对小班孩子而言,其阅读中注意力不稳定,有意注意水平低下,因此,单纯的静态绘本阅读方式不能长时间地维持他们的阅读兴趣。那该如何开展绘本阅读活动呢?将游戏与绘本阅读相结合不失为一种理想的方法。我国著名学前教育家陈鹤琴说:“孩子生来好动,以游戏为生命。”从一定意义上讲,游戏是学龄前孩子最喜爱的活动,也是他们获得知识的最佳途径。在绘本教学中结合多元化游戏开展活动,寓游戏于绘本教学中,有利于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丰富孩子的情感和阅读经验。
(二)从游戏引领孩子演绎绘本出发
用游戏引领孩子演绎绘本,小班孩子对于喜欢且熟悉的绘本的兴趣会较浓厚,延续文本阅读时间。教师可以提供各种平台供孩子演绎、展现自己理解的绘本故事,进一步使其情景化、游戏化。
二、概念界定
绘本与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图画书有着相似的要素,但有着更具时代性和多元文化的色彩。绘本并不是一般意义上写给孩子的带插图的书,绘本是用图画与文字共同叙述一个故事,表达特定情感、主题的读本,通过绘画和文字两种媒介,在不同纬度上交织讲故事的一门艺术。在绘本中,图画不再是文字的,而是图书的命脉,甚至有些绘本一个字也没有,只有绘画讲故事。绘本点缀教学就是运用绘本展开教学活动。
三、绘本多元化的选择
(一)绘本内容的选择
1.画面上的选择。
小班幼儿更适合一些画面内容较少、图画角色形象较丰富的绘本。因为小班孩子的观察习惯和对物体的感知力的特点表现为对大块的视觉刺激比较敏感,一些由精细线条组成的画面不容易引发幼儿的关注。
2.在故事情节上的选择。
小班孩子的思维方式比较单一和直接,因此在情节的选择上以简单为主,特别一些和孩子生活经验贴近的活动,容易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
3.在角色形象上的选择。
小班孩子对可爱的事物特别喜好,尤其对一些动物类角色的形象接受度很高,可爱的人物形象倒是其次。那些比较抽象的或者孩子们不熟悉的形象通常离孩子兴趣较远。
(二)绘本价值的选择
小班幼儿的思维比较简单直接,他们积累的经验相对较少,对事物的认知能力也相对较低,因此,对绘本的选择应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进行。
四、多元化绘本游戏的实践操作
(一)猜想游戏――开启绘本阅读之趣
1.封面猜想。
无论什么书,封面、标题都是最先映入读者眼帘的,在阅读前让孩子针对这些信息玩猜想游戏,既能引起孩子探索的兴趣,又能激发他们强烈的阅读欲望。这类猜想游戏可从三方面开展:对绘本封面设疑――基于绘本图片的猜想―对绘本标题设疑――基于绘本文字的猜想―对绘本中的物品、背景、声音设疑――基于绘本符号信息的猜想。
2.固定猜想。
猜想游戏没有固定答案,能让孩子根据自己的经验展开天马行空的想象。因此,在阅读《好饿的小蛇》中,师生在游戏情景中一起模仿好饿的小蛇吃香蕉、饭团、菠萝……演绎出小蛇的贪婪,为后面小蛇竟然吞下一棵树并翻白眼做铺垫。在阅读中教师采用欲擒故纵的方式,让幼儿猜测接下来好饿的小蛇会怎么样呢?正当孩子都猜测小蛇死了的时候,却在书的后一页出现小蛇盘曲在留有小蛇咬痕的树桩边美滋滋的画面。
(二)绘本主题游戏指导策略――贯穿绘本阅读之境
1.角色表演游戏,再现绘本情境,提高孩子观察表现能力。
表演游戏是绘本教学中较常采用的游戏方式,通过模仿表演角色,创造性地表现角色生活的游戏,如绘本《小黄鸡和小黑鸡》,教师创设草地、树林等场景,孩子头戴小黄鸡和小黑鸡的头饰,扮演成小黄鸡或小黑鸡,一起捉虫,一起游戏,一起度过“下雨”的难关。整个过程以游戏情景贯穿始终,让孩子以自身体验获得对故事内容的进一步理解。
2.艺术游戏,感受绘本之美,提高孩子审美能力。
艺术游戏主要指美术游戏和音乐游戏,前者让孩子用各种生活中的材料设计绘本中的物品或创编绘本内容,与绘本美图相得益彰,后者通过唱歌、舞蹈的方式展现绘本内容,两者都让孩子获得美的感受。教学《香的被子》时,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教师提供被子的轮廓图,让孩子结合颜色、形状等设计一条被子,并“晒”在教师准备好的绳子上,进行展示。
五、成效与反思
在孩子阅读能力发展过程中,家庭教育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对孩子进行绘本教学时,指导家长和孩子玩亲子游戏,让家长和孩子间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如“我来做老师”,让家长和孩子玩扮演老师的游戏,让孩子扮演老师,将绘本中的故事讲述给父母听,激发孩子们的讲述兴趣。“找找字宝宝”,家长挑几个绘本中重复出现的字,请孩子找一找它出现在绘本的哪一页。这个游戏既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字,又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翻阅图书、查找内容的习惯。另外还可以在家中和孩子开展角色表演游戏、美术游戏等,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丰富孩子的阅读经验。
总之,在与小班孩子共同阅读绘本的过程中,从孩子身上得到了诸多启示,小班孩子的阅读随着游戏行为展开,孩子在阅读中感悟绘本、体验绘本、享受绘本,放飞梦想与激情,挥洒稚拙与童真,在阅读中其身心获得和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