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3岁之前,一般都比较顺从,父母说什么就听什么。父母说这些东西不准碰,他就不碰。接近3岁时,父母直觉感到孩子开始变了,不那么“听话”了。这时正是孩子形成独立性和任性的开始,父母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变化,并注意教育引导。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婴幼儿3-5岁是主动对内疚的冲突阶段, 在这一时期如果幼儿表现出的主动探究行为受到鼓励,幼儿就会形成主动性,这为他将来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创造力的人奠定了基础。如果外界的人讥笑幼儿的独创行为和想象力,那么幼儿就会逐渐失去自信心,这使他们更倾向于生活在别人为他们安排好的狭窄圈子里,缺乏自己开创幸福生活的主动性。
当儿童的主动感超过内疚感时,他们就有了"目的"的品质。埃里克森把目的定义为:"一种正视和追求有价值目标的勇气,这种勇气不为幼儿想象的失利、罪疚感和惩罚的恐惧所限制"。
因此,妈妈一定要具体了解宝宝的思想和行为的目的,找出其中的积极动机给予肯定和鼓励,发展宝宝的主动性和自信心,养成良好的人格品质!
孩子有天生的好奇心、模仿性,生活上常有这样的实事:2岁左右的幼儿自己拿着匙吃东西,吃得狼藉不堪,还把瓷匙敲碎;人没有扫把那么高,却拿着扫把扫地,父母刚把垃圾扫拢,宝宝却把垃圾扫开。以上行为可能遭到父母责骂,其实这正是孩子表达主动性、独立性的行为。父母应该给予鼓励、表扬和引导。
有的孩子被娇养过甚,吃东西挑东挑西,父母给他吃茶叶蛋,他非要吃摊贩卖的酱烩蛋;父母再给他买了酱烩蛋,他又非要吃茶叶蛋。有的孩子在吃饭时边吃边玩,当父母收起玩具时,就赖在地上打滚。这种行为就属于任性了。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