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岁是准适龄儿童。这个年龄的孩子好奇心强,好胜心也强,但毕竟太小,学不会也很正常。孩子学不会时就哭,表面看是软弱,是畏难,其实是对自己的不满和否定,这种孩子内心非常渴望成功。
遇到这种情况,家长要冷静。一要有爱心,二要有耐心。首先,抱抱孩子,安慰他,让他平定情绪。然后,就这个没学会的“东西”,详细地问一问,看他走到哪一步才被难住了。如果他遇到的困难,是一个六岁孩子可以克服的,就多鼓励他,让他再试试看。如果他遇到的困难已超出了他的能力极限,家长可以帮孩子一把,和他一起面对,选用孩子能接受的方法来教他。也可以降低要求,学会一点也算是学会。也可以分步骤、分阶段让孩子学,相信他可以学会。
比如,让六岁的小姑娘给自己梳麻花辫,她可能梳不好,会看急,会哭泣。这时家长可先示范,教她基本的动作。如果还不行,让她扎个小辫也行。
比如,让六岁的小男孩打乒乓球,开始他可能球也接不住,着急,哭泣,很正常。家长此时就要从最基本的动作教,慢慢来,孩子掌握了技巧,就一定能学会。
6岁之前,父母如何引导孩子保持心理健康?
现在的孩子都聪明的很,如果家长还把自己放在"教育"孩子的位置上,就会限制了孩子的发展。家长要懂得"引导"孩子,要明白孩子内在智慧发展出来是最重要的,六岁之前,实际上是一个头脑思想占主导还是内在智慧占主导的关键时期。
家长如果总是管教孩子,而不让孩子独立自主的处理事情,家长的限制性思想就会嫁接到孩子身上。
家长要引导孩子,让孩子的内在智慧引领他,实际上,很多孩子之所以有出息,也是因为内在智慧的引领,在人生的关键时刻,是内在智慧起主要作用。
比如,孩子在刚出生,一直到身体不能自主的很长时期,孩子都是通过口来认识这个世界的,然后再通过触摸,视觉,听觉,嗅觉等,家长要明白,这是开启孩子智慧的通道,保护好孩子的感官。有些家长,会把孩子的手绑住,认为,孩子啃手不卫生,实际上就把孩子通过手发展大脑的通道堵住了,这种伤害是很难修复的,有些自闭症的孩子也跟这有关。
孩子长大一些,要激发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这种能力,不是按照家长的框框去思考,孩子有自己的智慧,不去限制它,允许它,让它自己发现,家长不评判,不批评,就是起引导作用。
孩子摔跤了,失败了,也不必太多鼓励,可以跟孩子一起摔倒,就是教会孩子体会倒下的感觉,也没什么了不起,大人也会摔倒,摔倒再爬起来就是了,榜样的力量非常重要。
不打断孩子,支持孩子自我发展,家长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才能针对情况引领孩子。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